让智慧在指尖飞扬

2009-07-30 07:37姚灵娣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

姚灵娣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如何正确处理好操作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如何在搡作活动中体现数学教学的特质——思维教学,从而让智慧在指尖飞扬——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积累更丰富的感性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抽象概括。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摄,凸显操作实践活动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操作实践;思维能力;学科价值

《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研读完教材,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初次试教,教学过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出示3盒一组包装的面纸,显示2种不同的摆放样式,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所见到的都是用这种样式进行包装呢?

二、拼拼算算。体验规律

活动一:研究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先让学生用这两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后反馈两种拼法,让学生观察一下,体积有没有变化?在此基础上思考体积没有变化,比较一下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引导学生有所发现,

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大长方体,探索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让学生操作并讨论用3个、4个甚至更多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一行。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引导学生发现“重叠面越多表面积减少越多”的规律。

活动三: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研究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出“重叠面越大表面积减少越多”的规律,让学生感悟到为什么超市的面纸要如此包装了。

三、拼拼说说。运用规律

活动四: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小组操作——学生展示摆法——交流:这几种摆法中。哪种最节省包装?

上完课后我感觉到课堂结构应该是清晰流畅的:“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拼拼算算,体验规律——拼拼说说,运用规律”,动手操作活动贯穿始终,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堂课的价值仅仅体现在操作层面吗?数学实践课中的操作活动应如何通过外在的操作去促进内隐的恩维发展?

深度思考:

一、如何正确处理好操作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

状况剖析:活动一,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这些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两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活动二。用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行或一列,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请同学们4人一组合作,先拼一拼,再观察,然后把表格填完整,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这两次活动操作仅仅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未能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我们的设计是否过于保守?我们意识到:直观的操作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基础。但一味地依赖操作。却无疑会妨碍学生的空间能力的提高,经过讨论。我们进行了改进。

重建思路: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在小组里进行操作从而来发现规律,这里我们不妨把活动一和活动二合而为一来探索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中因为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的差异,肯定会有不同的操作表现,一部分学生会先摆2个、3个、4个。先来直观发现,当他发现自己有一定的体验后,会运用自己的发现,结合空间想象通过推理来完成表格,从而来发现规律;也会有一部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通过空间想象来完成表格。操作将成为一种验证的方法;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同学始终需要通过摆一摆来加深体验。完成表格。

我们想,这样设计,不管是在操作层面还是在想象的层面,能更好地适合不同水平层次的地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如何在操作活动中体现数学教学的特质——思维教学

状况剖析:活动四中在关于10盒火柴的包装问题上,当最后筛选出10盒火柴两种包装方法,一是:10盒都是大面重合,堆成一摞;二是:10盒分两列,分别为大面与中面重台。比较哪一种更节省包装纸的问题的时候,老师仅仅引导学生很直观地比较重叠了几个大面、几个中面的方法来比较重叠的面的大小,严格地讲,这种思维方法是有漏洞的,这里的10个中面的面积一定超过了2个大面的面积,所以10盒分两列的包装更节省包装纸,这样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才会逐步得到培养。

重建思路:受到刚才的启发。在解决10盒火柴的包装问题后,不应就此打住。可以再次挑战:10本数学书。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肯定会有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假思索地回答:10本分两列包装,教师追问:是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因为数学书的长、宽、高的特点,10本数学书大面重合,堆成1摞包装,这样最节省包装纸,学生从中悟出: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问题很重要,这样。注重有效的拓展与延伸,更好地完善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将又一次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