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泉
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祛”,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傲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再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设置情境。体验“问数学”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形成“问题”空间,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
例如:在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先出示挂图:笑笑与聪聪去市场购物。
2师:笑笑带了20元,可以买什么呢?
根据商品的标价有如下回答。
生甲:买一盒肉和一袋盐是7+1=8(元)。
生乙:买一斤哈密瓜和桃子是9+5=14(元)。
生丙:买酱油、醋和麻油各一瓶是4+4+6=14(元)。
3师:谁能像老师一样,给同学提问题?
生甲:聪聪带50元。可以买些什么?
生乙:买一袋虾仁和一袋香菇一共用15+25=40(元)。
学生购买的东西各式各样,安排合理,这样教学,让学生自己思考,根据标价列出算式,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及“问题解决”意识,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合作交流。体验“说数学”
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窗口。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每一名学生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并且教师应加强示范和引导,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多角度地说一说、议一议,甚至辩一辩,使他们敢说、会说。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适时地让他们畅所欲言,可以有效地激活他们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后,“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3”,从这句话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合作交流,各抒己见,纷纷说出了许多信息:“男生人数占4份,女生人数占3份,全班人数共7份”、“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3”、“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4/7”、“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7”、“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3:4”、“男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4:7”、“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7”……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把主动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交流、反思并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自主获得知识的目的。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体验“用数学”
新课程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其价值和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验活动。充分利刚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如简便运算125-98,可让学生采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百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98元的上农,爸爸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雾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依此类推理解121-103,279+98,279+102等习题。
再如。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队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到“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我们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并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五、自主探究,体验“造数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例如:在教学万以上数位的认识时,应这样安排教学步骤:
1每名学生给一张只有到千位的数位表。先让学生摆出二百、两千的数。
2设障碍:如何摆出两万的数来呢?数位表不够怎么办?
有的学生在千位上摆了20个珠子表示二万。
3进一步提出疑问,数位表上每个数位最多只能摆9个珠子,满十必须进一。这该如何做呢?
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创造。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用两张只有千位的数位表黏合在一起,再改数位名称就得到了万级的数位顺序表,从而认识了万级的数位,为进一步学习更高一缀的数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创设有障碍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加深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让他们在探索规律、推断结论、归纳真理的艰苦劳动中体验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