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纯
摘要颜光敏、颜光猷、颜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是清初杰出的颜氏家族代表人物。该文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如何整理出版“三颜”的诗文创作,又如何利用信史、列传、家乘及墓志铭等材料对作家本人及其作品予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为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献特色馆藏文献校注读者服务
1让地方文献收藏成为馆藏特色
毋庸置疑,一个图书馆在地方文献收藏方面如何,决定着它能否有别于其他馆,而具有自己的馆藏特色。特色就是优势,就使图书馆具有了存在价值和生命力。
各地都有名人,每一个地方名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历史上,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其地位、作用与影响都与众不同。地方名人资源具有稀缺性的显著特点,不可多得,数百年甚至几千年才得以产生、积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曲阜有着儒风浓郁的地方人文——鲁文化。关于孔子的研究目前已经蔚为大观,成了显学。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专门开辟了“孔儒文献特色书库”,收集保存了大量的孔子儒家著作、孔府档案、孔子世家谱等文献,为孔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
为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服务读者,我们进一步深入发掘地方文献资源,加强了对曲阜地方名人的研究,例如对曲阜名人孔融、孔尚任、孔继涵、孔广森、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光敏等人物传记、生平资料的搜集。包括档案、谱牒、表谱、名录、墓志铭、信函、研究资料汇编、图像资料等各类型文献的整理和保存。
同时也重视网络文献的检索利用,例如,我们在中华鉴宝网搜索到清初画家茅唐的《颜光敏藤荫读书图》,图片清晰,人物栩栩如生。茅唐,生卒年未详,活动于康熙年间,字天石,浙江吴兴人。工山水、人物,传世作品不多。此图乃为颜光敏(公元1640—1686年)写生之作。颜氏坐于绿荫下、几案前,侍女捧书册而近之。湖石、藤树等细腻生动。卷尾自识“己未冬日吴兴茅唐写”。钤“茅印”白文方印、“天石”朱文方印。己未为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颜氏四十岁,当是作者为颜氏不惑之寿作画。引首有郑簋题“优游蕴藉”四字,画心及拖尾有宋实颖、田雯等数人题跋及诗。此图1950年由王缵绪捐献,现为重庆市博物馆收藏。
比起文字记载来,读图在发掘历史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茅唐的传世作品《颜光敏藤荫读书图》可称“图像文献”,有其独特的意义。《颜光敏藤荫读书图》记录了有历史价值的事物与场景,以其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赢得了读者的青睐。事实证明,依靠网上阅读,一样可以进行严谨的治学。
2注释出版清初“曲阜三颜”著作。为清初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著述、作品,可以说是研究地方名人的原始资料,不可忽视。例如对颜光猷、颜光敏、颜光敩三兄弟诗文集、书画、日记等的收藏、校注、研究等,使读者可以了解并获得他们人生经历、为政轨迹、社会交往、日常生活等许多细节性的资料。
以颜回为祖先的颜氏家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载文化尤其是儒家传统精神和文学创作历时最久的一支。绵延至清初,在曲阜传为佳话的颜氏“一母三进士”是杰出的家族代表人物。曲阜为孔、颜圣裔聚居之地,颜姓亦为当地文化世家,家学渊远。颜光敏与其兄颜光猷、弟颜光敬系同胞三兄弟,世称“曲阜三颜”。三人都中了进士,而且给后代留下了很多诗文。
兄弟三人中最有名者当属颜光敏。据颜光敏儿子颜肇维《颜修来先生年谱》记载,光敏十六岁时拜山东学政施闰章为师,康熙六年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充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清史稿有传。颜光敏平生交游甚广,潘仕成《海山仙馆丛书》有《颜氏家藏尺牍》四卷,收有顾炎武、王士稹、施闰章、朱彝尊、孔尚任等当时许多名家给光敏的书信。颜光敏与顾炎武的关系最为密切。在《颜氏家藏尺牍》中,有顾炎武给颜光敏信札二十余通,另有诗多首,文字之交使他们友深情笃。康熙七年(1668),顾炎武因为有案株连,在济南下狱,光敏知情后积极设法营救。此事除见于顾氏给光敏的信之外,光敏在诗中也有记述。
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六年(1677),颜光敏、田雯、宋荦等十位诗人皆来与王士稹谈艺,王士稹为订《十子诗略》付刻,“金台十子”由此得名。“金台十子”又称“京师十子”,系王渔洋在走向“盟主”宝座过程中一直进行的“人才储备库”建设的关键部分。定《十子诗略》亦为他日后登上“扶轮大雅”的宝座增添了一颗沉重的祛码。作为一个群体的“金台十子”的诗史地位和作用亦由此论定。谈康熙诗坛,王渔洋之下,必然要提到颜光敏。
《十子诗略》中的《乐圃集》是颜光敏的诗歌总集,收诗三百余首,诸体齐备。时人评价颇高。《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一称:“《乐圃诗集》七卷,国朝颜光敏撰……此集为王士稹所定,版心题日‘十子诗略,犹其全编之总名也。”
对“曲阜三颜”之老二颜光敏的诗歌《乐圃集》的注释,就是一次拓荒性的劳动,弥补了清初文学史颜光敏及其作品研究资料的匮缺。注释工作非常艰苦,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前人研究资料,只能精读原著,一遍遍推敲作者用典的寓意。1994--1996年,笔者曾全力以赴投入注释工作,除了大年初一在家,初二就痴迷地趴在图书馆里静静地对馆藏稿本、刻本校勘,繁简字体转换,吟读、注释,完成了颜光敏的《乐圃诗集》30余万字的整理稿,后请文献学家赵传仁先生审阅定稿后于1997年由齐鲁书社出版,注释稿受到文献学家来新夏先生“通俗易懂、细腻严谨”的好评。杜建民先生也在1998年8月31日《光明日报》《严谨的治学精神——读<颜光敏诗文集笺注>》一文中说:“《笺注》的作者为了深入地研究颜光敏及其作品,广泛地征集资料,对其诗文中所应注释之处都作了精当周详的阐释,在古籍整理工作中实属上上乘之作,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事业作出了有益贡献。”
颜光敏的思想、创作与其先辈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数世家学长期积累、传代,以及颜氏家族特有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造就光敏的文学天才提供了良好土壤。在整理馆藏的颜光敏作品的基础上,笔者又利用信史、列传、家乘及墓志铭等材料对作家本人及其作品予以考评,发表了《清初诗人颜光敏生平事迹及文学创作考略》、《颜光敏诗歌的思想内容》、《颜光敏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清初曲阜三颜考略》等系列文章,亦颇有参考价值。对此,致力于清代文学史研究的专业学者感受到了该书提供的方便。多年来,除了文学院、历史学院的有关老师需要这些资料之外,更多的是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迫切需求,多次来电来函索要,山东大学的几个博士、硕士就近来馆查找阅读,有的已经完成了有关颜光敏研究的毕业论文。
根据读者的需要,笔者申报了山东省古籍整理项目,2006年注释完成了“曲阜三颜”之长兄颜光猷的诗文集30万字,其中注释颜光猷的诗歌集《水明
楼诗》20万字,文章《阙里颜太史真稿》《颜澹园藏稿》10万字。目前已经有文学院、历史学院的研究生来电来馆询问出版情况,希望早日得以阅读参考。
颜光猷为文推崇韩愈、苏轼的文章,反对雕章琢句而内容空虚的文风。善诗,其《水明楼》诗集,诗数百首,格调老成,清新秀逸。对颜光猷其人其诗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拓荒性质的工作。笔者在整理注释馆藏本《水明楼》诗歌的基础上,发表了《清初诗人颜光猷生平事迹考略》的文章,对诗人生平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证。
目前,笔者又在搜集整理“曲阜三颜”之三弟颜光敬的诗文作品。康熙三十二年,颜光敬“典浙江乡试,得知人誉,旋授浙江学政”。清代以翰林院检讨任学政之职始于颜光敦。颜光敩准备离京到浙江赴学政任的时候,厚礼派专人到峄县聘请康熙钦定头牌诗人李克敬为随身师爷。光敩也常常把阅卷、选拔人才等一应事务委托李克敬打理。因为克敬深受科举之苦,所以他能够体会学子们的艰辛,更知道科举制度的弊端,因此他们选拔人才往往突破一些章法的限制,注意选贤任能,把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提,拔上来,为朝廷所用。因为经颜光敬选拔录取的多为博学能文的贫寒士子,极称康熙帝之意,颜光敬由是而名显。
颜光教有《颜学山近稿》、《怀轩遗稿》、《浙游漫录》、《浙游重记》等著作。光敬的文章“慓悍迅疾,汪洋恣肆,识者谓颖滨于之东坡也”。《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鬻儿行》等篇“奖善疾恶,溢于楮墨”,而《赐宴》、《恭纪》、《喜雨》、《应制》等篇又“极高贵可诵”,《重游丰台》、《清音亭听泉》皆为集中佳作。目前已经完成了《颜学山近稿》标点本3万字,诗歌集《里轩遗稿》亦在注释中。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同胞三兄弟皆中进士是很少见的。除了曲阜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之外,他们自身的不懈奋斗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今人当以之为楷模。随着世代的变革,他们的生平诗作已多不为世人所知,其《乐圃集》、《水明楼诗集》和《颜学山诗集》的文献价值亦未能得到文学界、图书馆界足够的重视。为了研究清代历史、文学史和文献学史的需要,我们拟在《乐圃集》、《水明楼集》注释成功的基础上,对曲阜三颜诗文结集做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整理研究,包括三人全部诗文的校勘、标点、注释等繁琐而严谨的工作。这无疑将是一种艰涩的文献劳动,其创新性在于这乃是一项开生荒的工作,希望能给古典文献学尤其是颜氏家族的文化传承研究带来一缕清风,推动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为清初文学史研究提供珍贵的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