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丽
到超市购物是普通市民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方式之一了,然而消费者发现到超市购物有很多消费猫腻,明明是26.5元的商品,结账时却变成了32元;超市推出价格诱人的商品。消费者却往往购买不到。这都是超市常常惯用的猫腻……
猫腻一:超市电子秤也不可靠
陈先生在超市购物时,按照每斤0.78元的价格购买了两个玉米,经过超市电子秤秤量被计价为1.56元。陈先生回家后越想越不对,两个玉米怎么有2斤,于是在附近的另外一家超市重新秤量,结果发现只有8两多。陈先生找到超市要求讨个说法,但是超市登记情况后,至今一直没有任何表示。
翟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瓶“滴露”薄荷沐浴露,货架上标明是26.5元,但是付款时却变成32元。霍先生以为是看错了,又跑到货架上看,发现确实是26.5元。他马上找来了超市的负责人要求解释。但是负责人轻描淡写地告诉他,这个价格是前几天搞促销时的价格,现在促销活动已经结束,忘记更换标签了,价格只能是32元。霍先生觉得商场存在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白小姐在一家超市一次性购买了400多元钱的食品和日用品,回家后拿起小票仔细核对发现,她明明买了3瓶橙汁却收了5瓶的钱。
消委会人士表示,近日已经陆续发现有些超市利用消费者对计算机收费系统的盲目信任而多收钱款。
提醒:结账时要仔细核对购物小票和商品是否相符,不要盲目相信电子秤、计算机之类的电子产品,因为商家有可能已经做了手脚,也不要忽略电脑小票中存有人工误操作。
猫腻二:商场赠品竟要收费
一些超市经常举办一些抽奖促销活动,但在结账时,消费者却发现奖品也要收费。对此,各超市的解释非常相似:这只是成本费而已。但是往往消费者发现所谓的奖品大部分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简小姐在一家超市购买了100多元的商品,参加了该超市举办的抽奖活动,简小姐抽中了一幅画,超市称价格1500元,有保存价值,并告诉简小姐要是她想把这幅画拿走,只要再交给超市150元的裱画费就可以了。简小姐兴高采烈地交了钱,回家后发现这幅画只不过是印刷品,市场价不过几十元而已。简小姐感到非常气愤,多次找到商家。但是商家一直推诿。
提醒:所谓的抽奖往往只不过是商家编织的一个美丽的谎言而已,消费者切勿因贪便宜急于购买而落入商家的圈套。为此,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奖品时留个心眼。
猫腻三:高档礼品败絮其中
精美漂亮的包装最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但是外表的精美是否能代表产品本身质量的好坏呢?
徐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条包装精美的纸杯,回家后发现纸杯装入水不到一分钟就会渗漏1/5。一次装热水的时候,徐先生还不小心被烫伤。
提醒:包装精美的产品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消费者购买时要亲眼看着超市打包,否则建议不要购买。
猫腻四:捆绑销售快过期商品
消费者叶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包促销饼干,上面捆绑了一瓶酸奶。叶先生回家一看,酸奶第二天就要过期了。他找到超市。但是超市人员解释说还有一天才过期,他们提前一天销售还是合情合理的。叶先生发现自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何小姐在超市发现惠氏奶粉正捆绑特卖,两罐不过60元。这些奶粉平时售价每罐起码要60元以上,促销才如此低廉。何小姐马上买了5罐,回家之后发现全部过期。何小姐表示已经将该超市投诉到工商部门。
提醒:消委会的有关人士表示,商家这种做法其实是把风险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购买的时候要特别留意捆绑在一起的商品的保质期,不仅要看最上面的商品的保质期,还要留意捆绑在下面的商品有没有过期。此外还要注意,赠送或捆绑的商品也要严格执行商品销售“三包”的有关规定。消费者一旦发现赠品或捆绑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向商家提出维修、退换等要求。
猫腻五:散装食品二次污染
大部分商场超市都有散装食品出售。在一些超市,散装开心果在半径1米的大圆盘上任君选购。这种销售方式直接导致裸装食品的二次污染。
邱先生在超市购买了一袋散装面,食用时发现面条发馊。他找到该超市负责人,但是超市负责人坚称面条是今天刚刚做出来的。不会变质,是邱先生太多心。气恼之极的邱先生将此事投诉到工商部门要求查实。
提醒:购买散装食品的时候,消费者最好应在购买现场对商品作个判断,购买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猫腻六:特价商品有价无货
伍小姐在超市广告上看到限量出售199元的三星数码相机,于是便一大早来到超市门口,第一个跑到数码相机的柜台前,结果被告知没货。但是广告上却说就是从那天开始销售,而她可是第一个进入超市要求购买数码相机的。伍小姐怀疑超市虚假宣传,已经将此事投诉到有关部门等待解决。
一些超市打出特价商品广告,说是“鸡蛋半价”、“卫生纸七折”,惹得许多消费者涌进超市排队购买。但排了半天,轮到自己时发现不是只能“限量购买半公斤”,就是“特价商品已经售完”。有的消费者还反映根本找不到所谓的“特价商品”,
提醒:不要一看到“特价”就头脑发热,要权衡市场情况,理性消费。
責编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