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山地雷竹栽培管理技术

2009-07-29 07:11姜宗清郭高程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姜宗清 郭高程

摘要介绍瑞安市山地雷竹栽培管理技术,包括造林地选择、母竹选择、造林、栽后管理、合理挖笋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雷竹;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浙江瑞安

中图分类号S79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49-01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属于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早竹的一个栽培变种,单轴散生型,杆高8~10m,径4~8cm,基部节间具淡黄色纵条纹、二分枝,着枝一侧有凹槽;新杆披白粉无毛,节紫褐色;箨片带状披针形,强烈皱褶,绿色;叶片狭长披针形。出笋早,笋期2~3月,笋鲜甜可口,因早春打雷即出笋得名。具有产量高、成竹快、出笋早、笋味鲜、市场销路好、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瑞安市马屿镇雷竹栽培管理粗放,产量一直不高,且出笋较迟。2007年以来,对雷竹实行了科学栽培管理,产量提高,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造林地选择

雷竹鞭细、根少,造林地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的低丘、平原、冲积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保水保墒的砂质壤土为好,不宜在盐碱土、石灰性土壤上栽培。

2母竹选择

选择直径2~3cm,一至二年生,分枝低矮、枝叶茂盛,无病虫、无机械损伤,冠幅小、小枝叶少、节间短而均匀、生长健壮的雷竹为母竹。挖掘母竹要尽量带长竹鞭,一般来鞭长20cm,去鞭长30cm,有健壮芽5个以上。若有2~3个竹子生长靠近的也可一起挖栽。竹蔸要带土20kg左右,挖出后及时斩梢,一般留枝5~8盘,切口平滑不开裂,以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成活。

3造林

调运母竹前1~2个月先整好地,对林地实施劈山清理,全面开垦,清除石块、树蔸、杂物,土块打碎,深翻30cm。挖穴900~1 500个/hm2,穴的规格为60cm×40cm×40cm,株行距3m×3m,每隔10m开1条宽25cm、深30cm的排水沟。春季造林应在上年秋冬季整地,秋冬造林应在春夏季整地,有利于调节土壤水肥状况。雷竹一年四季都可栽植,秋冬9~11月和早春2月是最佳栽种季节,密度一般为750~1 200株/hm2。雷竹移栽造林要掌握3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要及时栽植;二是栽前适当修整穴和垫土,再将母竹放入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3~5cm,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行鞭与土紧密接合;三是栽植时遇晴天,要浇定蔸水,再培1层薄松土,或在定蔸处覆盖1层稻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4栽后管理

竹林林地水分状况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加强水分管理对成活和生长极为重要,尤其春季干旱的地方,栽植的第1、第2年要适时灌溉。为加速竹鞭地下行走,在造林1~2年内进行扩塘,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杂草,应尽早清除杂草,保护竹苗生长,每年进行2~3次松土除草。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笋生长。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在5~6月,除草深翻25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在9~10月,除草松土15cm深,第3次在翌年2~3月除草浅锄。依竹林的年生长节律,1年可施4次肥。第1次于11月结合浅翻施有机肥,如厩肥或鸡、鸭肥37.5t/hm2,施后翻土可增加孕笋量,为孕笋肥;第2次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施笋期肥;第3次于5月施笋后肥,有利于幼竹生长与促进发鞭,可结合锄草松土施肥,施后覆盖,或开沟施;第4次于9月施催芽肥,有利于更多的芽转化。第2~4次施肥各用尿素375kg/hm2,加施过磷酸钙75kg/hm2。12月林地可覆盖稻草提高土温,以提早发笋,延长出笋期。

5合理挖笋

新造林当年出笋尽量不留或留养少量的壮笋培养木竹,造林后的第2年也应合理疏除弱笋,要留远挖近、留强挖弱、留稀挖密。这样,可以提高母竹质量,促进地下竹鞭生长。对于已经满圆的竹林,应在出笋盛期留养母竹。一般而言,雷竹出笋盛期在3月左右,在出笋盛期保留健壮、无病虫害的竹笋作为母竹,保留母竹不得低于3 000株/hm2,且在林内分布要均匀。除了作为留养母竹的竹笋外,其他竹笋均可以挖取销售或加工。

6病虫害防治

雷竹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煤污病和蚜虫、蚧壳虫。除了加强营林措施外,可采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1 000~1 500倍液喷施或浇灌竹地。此外,雷竹笋鲜嫩,为了避免野猪、山兔、山鼠取食糟塌,除了适时采收鲜笋外,应积极采取保护措施,减轻对雷竹笋的危害。

7参考文献

[1] 张志达.中国竹林培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 黎章矩.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 严雪金,柳冬英.雷竹速生丰产栽培技术[J].温州农业科技,2005(3):41-42.

[4] 余全胜.雷竹覆盖促成早出笋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4(11):9.

[5] 吴代理.雷竹丰产高效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1):240,86.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