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椒105号高产栽培技术

2009-07-29 07:11陈金土谭金柱吴华尧范远丰黄祥彪汤水明谭瑞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7期
关键词:定植育苗病虫害防治

陈金土 谭金柱 车 森 吴华尧 范远丰 黄 河 黄祥彪 汤水明 谭瑞珍

摘要中椒10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甜椒新品种。从栽培时期、育苗、定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推广种植中椒105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中椒105号;育苗;定植;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4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042-02

中椒10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甜椒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连续结果性好,中早熟,定植后35d左右开始采收。果实灯笼形,果大,果色浅绿,果面光滑、品质优良,果肉脆甜。抗逆性强,兼具较强的耐热和耐寒性,抗病毒病,丰产、稳产,产量60~75t/hm2。与同类品种相比,产量提高11.2%~68.1%,单果重提高20~40g,对TMV、CMV的抗性显著增强,果实商品性显著增强。中椒105号在茂名市茂南区已经进行过2年的生产示范。据当地群众反映,中椒105号产量高、果实大、果形好、抗病,尤其突出的是在中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挂果率和果实商品性。

1栽培时期

园椒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过早播种,气温过高,不利于园椒的生产和坐果,而且上市过早、少有客商收购,不适应北方市场的需求,销售较为困难;过迟播种,在寒流来临前无法搭好苗架,产量低。根据茂名市茂南区实际情况,在中秋节前15d播种最为适宜,产品上市时间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北方称之为“接力菜”。

2育苗

2.1浸种催芽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不断搅拌,在10min内使水温降至30℃,捞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泡10min,然后用清水洗净,浸泡4~5h,用纱布包好,放在25~28℃下催芽,4~5d后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也可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5min,以起到钝化病毒的作用。

2.2营养土配置

一般采用6份不带菌大田土加4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成混合土,然后按1m3混合土加过磷酸钙1kg、多菌灵80g、敌百虫60g,充分混匀,盖膜闷制10~15d,装入育苗盘或铺于畦内,浇透底水,以备播种。

2.3播种与分苗

将催芽的种子播于育苗盘中或畦内,覆土1cm厚,盖上地膜,保温保湿。当种子有70%出土后,揭除地膜。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便可分苗。将幼苗分入8cm×10cm装有配置营养土的营养钵中,1钵置1株。

2.4温湿度管理

出苗前地温需控制在20℃左右,白天气温控制在28~30℃,夜间18~20℃。当幼苗出齐、子叶平展后,为防止幼苗徒长,适当降低气温,白天控制在25~27℃,夜间17~18℃,保证子叶肥大、绿色、叶柄长短适中、生长健壮。分苗前3~4d,加强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温15℃左右。可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以利分苗后的缓苗,分苗后7d内,地温控制在18~20℃,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约7d后,幼苗新叶生长,适当通风降温,以防幼苗徒长。苗期湿度控制,分苗前宜干不宜湿;分苗后,新叶开始生长,床土水分蒸发快,土壤稍干,适当浇水。

3定植

3.1合理轮作,土壤消毒

在老椒区地域,必须实行稻-稻-椒水旱轮作,以减少土壤中残留病原物,防止病害发生。土壤消毒最好在前作晚稻进行,黄熟期施硫磺30~45kg/hm2混匀撒施,收获后用生石灰750kg/hm2加碳铵225~375kg/hm2撒施后犁田进行土壤消毒,这样既可收到消毒效果,又不会抑制辣椒生长。

3.2整地、施肥、做畦

施腐熟有机肥75t/hm2、磷酸二铵375kg/hm2、三元复合肥375kg/hm2,根据茂名市茂南区实际情况,辣椒需要磷、钾肥较多,尤其是磷肥需求量比其他作物高。以产量75t/hm2的指标制订配方施肥,一般全生育期需纯氮187.5kg/hm2、纯磷225kg/hm2、纯钾225kg/hm2,基肥施用量占总量的80%(以纯氮计),需要施用的有机肥全部作基肥一次施入(施用前要与磷肥腐熟)。以农家肥(猪、牛、鸡、鸭粪等)45t/hm2、过磷酸钙1 500kg/hm2、尿素60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750kg/hm2为宜。犁翻后将基肥均匀撒施于田面上,再耙碎、整平起畦,畦宽1.2m、畦高15cm,畦面盖地膜加稻草。然后打穴双行定植,行距80cm。

3.3定植

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地温15℃以上,选晴好天气进行定植。定植前,先将育苗盘的椒苗进行分级,分为大、中、小3等,各等级在同一区内进行种植,以便日后管理。定植时,及时浇定植水。定植密度根据定植时间和栽培期的长短不同而异。圆椒按40cm×(25~27)cm的行株距种双行、植6万株/hm2左右;尖椒按40cm×30cm的行株距种双行、植4.8~5.1万株/hm2,种植时用竹棍打孔植苗,每种1株苗要随即移回稻草将种植膜孔盖住,以防前期强烈的阳光晒热种植孔周围的地膜灼伤幼苗。

4栽后管理

4.1温湿度管理

定植初期为加速缓苗,定植后5~6d,应保持较高的温湿度。白天28~30℃,夜间不低于25℃,湿度为70%~80%。缓苗后至开花结果期,中椒105号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以期温、湿度管理非常关键,如果管理不当,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引起植株徒长,导致落花落果,形成“空秧”,全株不结1个果。以白天气温20~25℃,夜晚18~21℃,土壤温度20℃左右,湿度50%~60%为宜。

4.2水肥管理

土壤湿度宜控制在80%左右,最好使用滴灌系统,没有滴灌条件的,生长前期可用塑料水管定期定量逐棵灌浇。椒开花7d后,追施磷酸铵450kg/hm2、硫酸二铵300kg/hm2、硫酸钾150kg/hm2。自第1次采收后,一般每采收1次,追施三元复合肥1次,追施450kg/hm2

4.3植株调整

中椒105号生长健壮,单果较大,为确保果实质量和产量,需对植株进行调整。一般采取双干整枝,支架栽培。每株保留2个生长健壮的侧枝,及早摘除其他侧枝,并根据植株情况摘去一些叶片,以利通风透光,每个侧枝最好保持垂直向上生长。支架最好采用吊蔓绳进行缠绕吊枝,整枝和缠绕工作一般每周进行1次。无吊蔓设施,可采用1.5m左右竹竿作支架,门椒开花后及时摘除,以利两侧枝健壮生长,提高整个生育期内侧枝产量。

5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病毒病、疫病、炭疽病、青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等,虫害主要有茶黄螨、蓟马、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要及时清除病叶、老叶、黄叶,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

5.1立枯病

常用的防治方法是定植后7d左右用普力克、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500~700倍液进行灌根。

5.2病毒病

在防治上主要采取预防的方法,在做好畦面铺草、保持土壤湿润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及时消灭传毒蚜虫等,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菌克毒克500倍液混合叶康600倍液,20%病毒K 500倍液混合小叶敌6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倍液等喷雾,交替使用,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

5.3疫病

在种子消毒和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选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大生富500倍液,或55%霜尽粉剂1 000倍液,或69%灭克锰锌8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500~600倍液,或7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交替使用,隔5~7d喷1次,连喷2~3次。

5.4炭疽病

加强营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注意保持田间的通透性;挂椒初期喷药防治,可用75%百菌清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80%炭疽福美800倍液等灌雾防治。

5.5青枯病

结合整地时撒石灰粉750~1 500kg/hm2,在深沟高畦和双行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基础上,发病初期。可用新植霉素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40%特效杀菌王2 000倍液等药剂灌根处理,交替使用,每隔7~10d灌1次,连灌2~3次。

5.6根腐病、枯萎病

结合整地时撒石灰粉750~1500kg/hm2,在水田深沟高畦和小畦双行合理密植基础上,加强水肥管理。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14%铬氨铜水剂350倍液等药液喷淋或灌根处理,每隔7~10d灌1次,连灌2~3次。

5.7茶黄螨

可选用1.8%爱福丁(齐墩螨素)3 000倍液,或虫螨净2 500倍液,或41%金霸螨4 000倍液等,交替喷施防治,集中在植株幼嫩部位的叶背喷药,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5.8蓟马

地膜覆盖种植,阻止“假蛹”入土,切断蓟马生物周期;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虱能净、丁硫克百威(如好年冬)、鱼藤酮等药剂喷雾防治。

5.9蚜虫

在初发阶段,可用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扑虱蚜1 500倍液,或金大地2 000倍液等药液交替喷杀。

6及时采收

前期应随着果实的成熟及时收获。当气温降到5~6℃时,要全部采收,以防止冻果。采收后用缸贮法保鲜,供应元旦、春节市场。

猜你喜欢
定植育苗病虫害防治
试析大樱桃丰产园建园技术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