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毅然
【考点阐述】
一、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实词,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其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类活用。
考查内容:初中课本中应该掌握的104个常用实词;辨识古汉语中常用的多音字、通假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熟练地给多音字注音;找出文(句)中的通假字;能根据语境解释词语,辨别词语的古今意义的不同;熟练区分词类活用;结合具体的句子,翻译常用实词。
考查方式:给黑体字注音;解释黑体词语的含义;填空题;选择题;融合在句子的翻译中解释实词的含义等。
二、虚词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六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为……所……”等。中考文言文选文中比较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考查内容:常用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考查方式: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翻译题为主,考查方式比较灵活。
【失误提醒】
考生在解答文言虚词、实词考题时常出现的失误有:
1.实词词义掌握不扎实,对一词多义不会辨别、选择。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几乎都在考查文言实词,有的还特意考查一词多义。从试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实词类考题中出现的最普遍的失误有二:一是以今天的词义去套文言的词义,如“具以情告”,其中“具”有不少考生解释为“具体”;二是不会辨别一词多义,在多个词义面前不会选择。
2.对虚词的用法不熟悉,而导致释题失误。各地试题中,考查虚词的多种用法是一大难点,考生在这样的考题中常会出现错误。究其原因,一是朗读不够,缺少文言语感;二是归纳、辨析不够。这和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意积累,不善于总结有很大关系。此外,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也极易导致判断的错误。
【强化训练】
1.给下列加线的多音字注音。
可汗() 又何间焉()
不舍昼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桓侯不应()参差披拂( )
衣冠简朴古风存()出郭相扶将()
几欲先走()如闻泣幽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1)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通假字: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真无马邪(《马说》)
通假字: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
(3)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通假字: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通假字: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
(5)必能裨补阙漏(《出师表》)
通假字: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通假字:_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
(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通假字: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通假字: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
(9)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通假字: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
(10)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通假字: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1)最喜小儿亡赖(《清平乐•村居》)
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
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项为之强(《童趣》)
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则》)
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1)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有名马(《马说》)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意义。
(1)与儿女讲论文艺(《咏雪》)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4)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5)水何澹澹(《观沧海》)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6)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7)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黔之驴》)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8)年已蹉跎(《周处》)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都属词类活用,请你解释一下其用法及含义。
(1)恐前后受其敌敌:____________
(2)孔子东游东:_______________
(3)开轩面场圃面:_______________
(4)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下: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殆: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
(3)使人索扁鹊索:_________________
(4)目似瞑,意暇甚意:___________________
(5)狼亦黠矣黠:____________
(6)子何恃而往恃:_____________
(7)蜀之鄙有二僧鄙:____________
(8)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
8.“为”属一词多义,请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含义。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为之强(《童趣》)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夫子何命焉为?(《公输》)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晏子使楚》)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下列句子,将画横线的解释部分还原为课文中原来的词语。
(1)少时,一狼径离开()。(《狼》)
(2)除去,去掉()死肌,杀三虫。(《捕蛇者说》)
(3)西蜀之距,距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为学》)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国”的含义。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国: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国:_____________
11.下列句子中的“故”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B.故为之说
C.温故而知新D.妻跪问其故
12.下列加线词的解释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味不同 B.寡人反取病焉
C.浑欲不胜簪 D.伐竹取道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线词的词性活用现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1)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
(2)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
(4)匣而埋诸土(名词用作动词)
(5)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用作动词)
(6)城春草木深(名词用作动词)
A.(1)(2)(3)(4)(5)(6)B.(1)(3)(4)(5)(6)
C.(2)(3)(4)(5)(6) D.(1)(4)(5)(6)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善于)
(2)众妙毕备(形容词,奇妙)
(3)方七百里(方圆)
(4)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5)造饮辄尽(制造)
(6)隶而从者(跟从)
A.(1)(2)(3)(4)(6)B.(1)(3)(4)(5)(6)
C.(1)(3)(4)(6) D.(2)(3)(4)(5)
15.为下列加线词选择正确的释义。
(1)吾义固不杀人()
A.意义B.正义C.善良坚持道义
(2)其两膝相比者()
A.比较B.并C.挨着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A.轻易B.交换C.容易
(4)鸢飞戾天者()
A.至B.罪过C.乖张
(5)面山而居()
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
本期参考答案
《文言实词、虚词》
1.hánjiànshěhàoyìngcēncīguānjiàngjīyè 2.(1)“知”通“智” 聪明。(2)“邪”通“耶” 吗,语气词。(3)“策”通“册”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4)“见”通“现” 出现。(5)“阙”通“缺” 缺点。(6)“衡”通“横” 不顺,梗塞。(7)“被”通“披” 穿。(8)“食”通“饲” 喂养。(9)“还”通“旋”旋转,回转。(10)“汤”通“烫” 用热水焐。3.(1)“亡”通“无” 无赖:顽皮,调皮的意思。(2)“转”通“啭” 鸣叫。(3)“强”通“僵” 僵硬。(4)“熙”通“嬉” 开玩笑。4.(1)名字,名称。(2)说出。(3)命名。(4)闻名,出名。(5)闻名的,著名的。5.(1)子侄辈 儿子,女儿。(2)距,距离 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3)热水 煮东西的汁水。(4)随时 没有时间。(5)水波动荡的样子 安静。(6)无须,不要 无所作为。(7)逐步,渐渐 稍微,程度副词。(8)这里是过时的意思 光阴白白地过去。6.(1)名词用作动词,攻击。(2)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3)名词活用为动词,面对,面向。(4)方位名词作动词,往下游走。7.(1)迷惑。疑惑。(2)怨恨,生气。(3)寻找。(4)神情,态度。(5)狡猾。(6)凭借,依靠,倚仗。(7)边境。(8)动词,做标志,做记号。8.(1)介词,表示目的,可译为“为了”。(2)介词,表示对象,可译为“给”“替”等。(3)介词,表示被动,可译为“被”。(4)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5)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了”等。(6)介词,可译为“于”“在”。9.(1)去 (2)去(3)去10.(1)国家。(2)国都。(3)国防。11.B12.D13.A14.C15.(1)C (2)C (3)B (4)A (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