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康
烽火镇地处陕西省礼泉县东部,泾水之西,泔水之南,是当年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辖30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总面积50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咸北公路贯通南北,交通便利。镇所辖烽火村为全国农业先进典型村(全国劳动模范、原中共咸阳地委副书记王保京的家乡),境内有唐建香积寺及薄太后塔遗址。
礼泉县烽火镇政府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抓结构调整、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优化提升果品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奶蓄产业、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切实抓好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全镇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气象。
特色农业好挣钱
烽火镇刘家村的杂果业在镇里比较出名。在村党员活动室,我们见到了村支书——刘思忠。他介绍说:这个村有2240人、5200多亩土地,人均土地面积约2.3亩,村民以种植苹果、酥梨为主,苹果品种以富士为主。在六七年前,村里的村民每年都有2万~3万元的收入,但近几年受市场的影响,加上苹果的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果树坏死等原因,每户的收入不到1万元。在这种困境下,村里的一部分村民抱着尝试的想法,挖掉一部分品种不好、树龄老化的果树。种植一种新早熟品种——美八、嘎啦等。
说到早熟果,老支书重点介绍了能人刘益民,他是村子里最早的尝试者,2001年种了3亩嘎啦,收入1万多。村里的乡党们看得眼红,也纷纷效仿,现在全村早熟苹果的种植面积有100多亩,年创收近50万。
当问到这种早熟苹果为什么效益这么好?村支书道出了其中的奥妙。由于这种早熟苹果上市的时间在每年的7~8月份,而这时当地其他的果品还没上市,价格可以卖到一斤一块钱左右,该果亩产4000多斤,这样,一亩地的收入可以超过5000元。
生态农业示范园——东风村
东风村是烽火镇最大的村子,全村近3000人,以果树种植为主。2007年该村高伟投资近100万建了一个100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走进村党员活动室,窗明几净,不仅有整齐的办公桌椅,彩电,还有一台电脑。
村支书高万寿高兴地讲,电脑是县农业局为支持农业信息化免费给送的,电视是县组织部给村党员活动室配置的。下一步,他们准备装上宽带,给乡亲们提供最新的农业信息。
当谈到他们村的生态农业示范园,高支书激动地说,这个示范园是他们村的高伟创办的,小伙子今年30左右,当过兵,退役后去深圳打拼,现在在西安开了一家公司。回家创业就是想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说到高伟的时候,老支书一脸的佩服。
带着对高伟的好奇,我决定去这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转转。园子在村子外二三里的西南方向。在去示范园的路上,放眼望去,在一片的绿色中点缀着几间房合。到了,一条大黑狗却挡住了我们进园子的脚步,听到狗的叫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村支书说这就是高伟的父亲。说明来意后,这个关中汉子不再拘谨了,当谈到儿子高伟时,完全是一脸的自豪。他说儿子投资的这片生态农业示范园,走的完全是保护生态的路子,以养殖业养种植业、以种植业养养殖业。
在和高父的交谈中得知了一些高伟选择养猪和养土鸡的原因。
示范园里目前建了两个猪圈,准备养500头。猪都是从杨凌品种繁育中心精心挑选的,走自繁自养的路子。这样的目的不仅可以节省资本,又可以保证长白猪的品种。
走进猪圈,不是想象中的脏和臭,完全是一种科学的养殖方法。
在养鸡的方法上,高伟走的不是笼养的老路子,他把鸡全部放养在自己承包的这100亩土地上,周围用铁丝圈起来。不给鸡吃饲料,让鸡在麦田和林间自己找吃的。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养出来的鸡肉质又好。现在已养了近3万只鸡。
说到田里栽的这些树苗,高父说这里有30亩核桃、20亩杨树、30亩桐树。
问高伟为什么要种核桃,高父讲这些核桃树都是新疆的优良品种,在种植的第二年就可以结果,一斤核桃可以买到15元。现在苹果不值钱了,种了核桃树,不仅卖核桃,还要育苗,现在一棵成品核桃苗在市场上要卖到10元左右。将来村里的乡党们如果不种苹果了,可以在儿子这里买到成品的核桃树苗。这样,既给儿子带来了收人,也给乡亲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致富路。至于那20亩杨树和30亩桐树,是经济林,将来卖木材的。
在离开示范园的路上,村支书谈起了一件事:高伟准备给那些出租土地给他的农户,一户一人,在70岁时一人每月给30元,80岁以上,每月给50元。
东风村还有一家企业的驻村点。老板也是本村人,同样是抱着回报家乡的念头来家乡投资。这家企业提倡农民使用有机肥,并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检测土质、向村民宣传科学、无公害的施肥理念。
养猪能手——刘治义
在车上,镇党委副书记说下一个去孙家河村,这个村不仅有养猪能手,还是咸阳市2008年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当我们走进孙家河村刘治义家的二层小洋楼时,男主人正准备出门。刘治义说家里刚买了一台液晶电视,准备去县城办理家电下乡的手续。男人走了,从女人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这个养猪能手的发家史。
刘治义夫妻俩从2002年开始和陕西正大公司合作养猪。当时,正大公司负责提供猪崽、饲料、药品、技术,刘家出劳力。
刚开始时,夫妻俩养了两圈,一圈150头猪,养了大约一年,感觉不划算,利润大部分都让正大公司拿走了。他们辛辛苦苦,一头猪才赚40元。
利润太小,有了单独干的想法。夫妻俩一商量,拿定主意,于是和正大公司解除了合约。
2003年开始,刘治义家独干了。他们盖了两个猪圈(盖一个猪圈花费4万~5万),养了300头猪。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资金的积累,养猪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到2007年,已年出栏2000多头猪,纯利润达到了56万。现在,刘家已有5个猪圈,650头猪。就在我们去的当天,他们家刚卖了20头猪。
“相比前二年,今年的猪价不太好,一头猪赚不了多少”,问是多少啊?女主人讲“一头猪能赚个200~300元,一年也就纯收入20万~30万元吧”。
在交谈中。刘妻说出了他们走上养猪这条路的原因: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都要钱,没办法,给逼的。而且在养猪之前,他们干过木材加工、承包果园、养鱼,最后就走上了养猪的路子。
刘治义的妻子自豪地说,自己家是干什么成什么。现在他们家虽然有650头猪,猪的进食、饮水等都有一套相应的自动化设施,只雇佣了一个人。我们有些不相信,来到刘家的猪圈里,彻底相信了。在这里,猪住得不但舒服,进食等一系列程序和生活垃圾都是由机械来完成,很少需要人亲自动手。在猪棚里,看到那些下崽的母猪住的是单间,
我们开玩笑地说,这比人的待遇还好。
院子里的黑狗一直在吼叫着向我们示威。女人说,现在家里的电话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大多都是咨询养猪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说到养猪,女主人自豪,谈到子女,女主人骄傲。刘家的大儿子和儿媳在韩国攻读博士学位;女儿大学毕业后和男朋友去了广西;小儿子现在在杨凌读书。
说到他们的成功,女人感慨地说:“其实我们吃了多少苦,没人知道。投资了这么多钱,如果不好好干,这些年的努力可能就白费了,如今,我们之所以把小儿子送到杨凌去上学,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养猪场培养接班人”。
养猪不仅使刘治义夫妻成了百万富翁,儿子出了国,也为他们带来了荣誉。
在刘家客厅醒目的位置上摆着两个证书:咸阳市十大养猪能手荣誉证书;石羊集团杨凌饲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猪技术顾问的聘书。
镇党委副书记说他们夫妻俩带了个好头,现在附近一些村的村民也纷纷养起了猪,规模虽小,但大家找到了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出了刘治义的家,我们顺路去了孙家河村,在村会议室见到了村支书刘雪锋。他说,村里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修建了村民休闲娱乐广场、4条水泥路,还给每条路都装了路灯。自从有了这些便利的条件,每逢过节,村子里都会唱戏,扭秧歌、组织锣鼓队,搞一些文化活动,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他特意向我们提到,今年正月十二,县里还在他们村里举办了一场篮球赛,3月10日,陕西农村广播还来村里专门录了一期综艺节目。
孙家河村的村民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单一的苹果种植,现在,一部分村民种了梅梨、桃等杂果,每年全村可增收十几万。
出国去挣老外的钱
听说烽火村有村民在国外打工,决定去这个村看看。
来到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农业示范村,立刻就感受到它曾经的辉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8条街道两边“底下窑洞、上面路楼”的建筑风格。
坐在村支书王忠雄家里,特意提到了这种建筑风格,王忠雄讲,这些房都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建的,当时叫“居民点”。这样的建筑风格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不少领导来参观过。
村支书说,这个上世纪70年代闻名全国的农业村,现如今已慢慢转型。村办水泥厂,造纸厂由于污染被关停了。村民大部分走出家门,去外面寻求发展的机会。
。
王忠雄告诉我们,这个村有384户,1680人。70%的村民外出,在这70%的村民里,有40%的人在从事运输,30%的人开公司、经商、干个体、打工。
说到外出打工,王忠雄讲得兴致勃勃。烽火村今年有32人在阿联酋和安哥拉打工,这些打工的村民由中铁二十局办理所有的手续。他们在国外修桥梁、建铁路,合同期最少一年,多则三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月,最多的14000元/月。从2007年到2009年,烽火村一共出国打132批。
谈到在村子里怎么看不见年轻人和中年人,王支书说现在的人都不愿在家待,都想办法外出打工去,村里只剩下“三八”和“六一”了。
谈到村子将来的发展方向,村支书讲,想把紧邻村子的泔河和“云蟒原畔”充分利用起来,搞旅游创收。
新兴产业——木板加工业
镇党委书记宁俊成告诉我们,烽火镇以前有不少的传统企业:水泥厂、造纸厂、砖瓦厂等。为了响应国家整顿五小企业的政策,水泥厂、造纸厂等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关闭了。最近几年,又开办了一种新兴的木板加工业。这种企业污染小,投资少。现今烽火镇已有二三十家这种小企业,老板大多都是本地人。这种小企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如今,在烽火镇还有十几条砖瓦生产线和几家楼板厂,这些企业不仅搞活了当地经济,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临别,宁书记说出一个想法,他们准备在每个村成立一个“经济能人协会”,让这些经济能人带领村民走共同致富的路子。
我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勤劳、朴实的烽火镇农民的生活,一定会像烽火镇的名字一样,风风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