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的实践生成与理论建构

2009-07-24 08:51陈加琳
学周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

陈加琳

摘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是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物质文化形态、行为方式和基本观念形态的总和。本文试从企业文化的创造过程论述其文化内涵及其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科学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 实践生成 理论建构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文化实践与理论的现实基础上实现新的创造。建设中国现代企业文化,需要从观念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实践生成过程与理论建构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所谓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物质文化形态、行为方式和基本观念形态的总和。就性质和作用而言,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亚文化或微观文化。它以自身特有的存在状态体现着文化的本性,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尽管目前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但大都承认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文化成果和文化活动都是人类创造性和实践本质的深刻体现。人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的世界。与人的产生相伴随的人类实践活动本身,构成了人的行为文化。行为文化不同于意识文化和物质文化,它不表现为静态的文化成果,而表现为动态的文化活动,是创造意识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活动文化。

作为经济实体,企业以自身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实践活动实现着文化创造过程。任何企业都是由各种人聚集而成的集合体,要实现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客观上需要对群体的实践行为进行协调和规范,才能保证企业实践活动成为有序的过程。这就使企业在自身的经济活动创造出行为规范文化,表现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以及管理原则、方法和制度等,使企业实践成为有组织、自觉的活动过程。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在创造自身行为文化的同时,也在实现着物质文化和意识文化的创造。一方面,企业通过有序的生产经营实践和某种行为方式,创造出以产品所体现的物态文化,营造了企业物质文化环境;另一方面,企业也在产品生产和经营服务的活动中,塑造出企业价值意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心理、职工工作态度和生活观念等意识文化。企业在自身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意识文化,构成为统一的企业文化综合形态。由此可以说,企业生产经营实践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过程。

企业文化究竟是文化实践还是文化理论?一些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在观念上存在着模糊性。有的人将企业文化仅仅看作是一种由美、日等发达国家传入的文化理论或企业管理学说;也有人将企业文化理解为企业的文化宣传、文体娱乐等实践活动,这在认识上都存在有片面性。

事实上,企业文化既是实践的生成、存在和活动形态,也是一种经济文化理论形态。从实践生成角度讲,自人类创办出企业时起企业文化就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开始了自己的生成过程。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企业实践活动,不仅创造物态的产品文化和环境文化,而且创造出了心物结合态的行为文化和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心态文化。这是由企业自身发展凝结而成的客观存在形态。现实中,已生成的企业文化在规范和塑造着不同的企业,使企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具有个性特征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企业文化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并运作,同时在企业演进发展中沉淀和积累,形成企业文化传统,为一代又—代的企业员工所继承。在形成企业文化传统的过程中,那些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因素被淘汰,而生命力强盛的文化因素则被保留下来。企业文化的进步以企业文明为标志,表现为企业生产力的进步,经营状态的改善,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良好形象和信誉的牢固确立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内涵于企业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形态,是以经济活动过程和经济活动成果所体现的文化,它与企业的存在相伴随。这一认识,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实践观。

从企业文化的理论建构讲,人类提出企业文化的概念,并形成概念系统是很晚的事。当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未进行自觉反思之前,企业文化基本上处在自在的实践之中。人们对企业文化的某些内容的认识,主要是从企业管理角度去研究,而未能将其提到文化层面上加以研究。这是由于视角误区身造成的理论建构的障碍。

人类对自身文化本性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对企业自身的文化本性,也经历了由低到高、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古典管理理论到以定量分析为主的“管理科学”的形成,实际上是对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的研究,是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前提。面对七十年代末所发生的国际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特别是后来居上的日本对美国、西欧的经济挑战,迫使人们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意识到单纯理性管理的局限,意识到经济活动的文化内涵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文化本性。

由企业管理理论升华为企业文化理论,其客观必然性是:由于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职工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而且使企业职工的自我尊重、自我价值、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内部向心力和凝聚力显得格外重要,满足企业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重新认识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等问题都尖锐地提了出来,使现代企业家和理论家开始从战略的高度,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升华到文化层面作宏观的思考,引发了当代企业文化理论的建构。

从七十年代初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S.M戴维斯率先提出“组织文化”的概念,到八十年代初,《工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日本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企业的经验》等一系列专著的先后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确立,表明企业文化已由实践的“隐形”转化为理论的“显形”。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观念变革。

从实际情况看,西方企业文化理论自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并一度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心的热点,国内愈来愈多的人从事企业文化的研究工作。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理论虽是由国外引入的,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中国没有企业文化”。从实践生成角度讲,中国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国企业文化生成的历史,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在中国特定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物质文化、行为方式和各种基本观念形态的总和。表现为各个企业发展中的文化传统。问题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企业活动中实际生成的文化缺乏自觉的文化反省和理论概括。

基于上述分析使我们得到三点启示:

第一,深刻地反思中国企业文化的现实,选择并继承中国企业文化传统中进步文化,抛弃消极文化,是从事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出发点。

第二,中国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起点不高,至今我们对中国企业文化发展实践历程、特点和内蕴还缺乏系统的概括,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价值系统。在中国现代企业经历重大的文化转型时期,尤其需要我们深刻地分析中国现实的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在继承传统文化,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理论的同时,从中国企业文化的实际存在出发,建构出中国的企业文化理论。

第三,要澄清观念上的模糊认识,正确理解并处理好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明、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与转换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文化建设与中国社会发展等问题的关系,以使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走健康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