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鸣凤
由于历史原因, 心理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也更加激烈,心理问题也越加严重。有人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所以,学校的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尤其重要,下面谈谈我对学校展开心理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学校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学校是学生求知识、求发展、求成才的地方,更是心理科学展示自己技能的场所。一个人的中小学时期,不仅是长身体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期,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段,我们怎么能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呢?学生的良好心理是其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健康发展的条件。不健康心理将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又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健康。当前,青少年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一项全国4至16岁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少儿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39%。还有调查检测发现约有30%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异常表现。厌学、焦虑、自卑、人际关系异常等现象很普遍,早恋及出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捷。心理教育就是通过运用心理科学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及人际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目的。心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智能的发展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即指遗传和心理两个因素。心理与智力有着相辅相存的辩证关系。心理有障碍的人其智能的发展会受阻, 而健康的心理能促进智能有效地提高。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的心理规律,且能自如地运用到学习中去,那么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2.从教学这个角度上讲,学生需要懂得心理学知识,以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教师也必须掌握和运用心理科学知识,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教学工作包含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教师如何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课题。遗憾的是目前多数教师没有主动、自觉地从这方面去思考,教学是机械的,只满足于传授知识,没有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别是学习心理,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 从而用最有效的方法将知识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要认真地研究师生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和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心理过程。
3.心理教育对于学校的教育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实现由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想实现有成效的转变,必须进行心理教育的研究。因为心理素质是学生各项素质的基础,心理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心理教育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在教育改革中,教学改革是重头戏。多年来,全国有很多成功的教改经验。有整体的改革,也有某个方面的改革;有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还有改革班级整体教学的。但都以一点为中心,那就是如何开发人的心理因素, 不可设想一个没有心理科学做指导的教改方案能在教育界有什么影响,应该说每一个成功的教改方案都是在学生心理研究方面有新发现的结果。 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教改活动,必须从事心理科学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否则教改就没有根基,也不会取得大的进展。如果师生的心理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师对心理科学知识运用自如,何愁找不到教改课题,又何愁搞不出教改经验。
二、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相应持久的措施,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宣传发动,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量事例的分析,使大家体会到绝大多数的问题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既然是与人的心理因素有关,为什么不以心理科学为指导来解决有关问题呢?
2.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以政教处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为主体,并吸收一切热衷于心理教育的教师参加。教研室每周开展一次活动,组织学习心理学常识,分析研究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
3.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在教师中,进行心理学的再学习, 指导阅读心理学教材,开展心理教育讲座。依靠一批骨干成立心理教育研究室,开展心理教育研究,在全校形成心理教育氛围。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学基本知识的传播,在初一年级开设心理课,在其它年级开展心理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与自己的发展息息相关。
4.开展心理测试,建立心理档案。利用各种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5.进行心理训练。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通信、面谈式、家访式等方法,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拨开心头迷雾,走向健康发展。
心理教育与学校生活息息相关,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心理。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把心理教育运用到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中去,应做到六个结合:
1.心理教育与学校管理工作相结合。学校的管理人员要注重人们彼此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预测人们在学校中的行为,正确处理学校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及本部门内部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为搞好学校管理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学校的校长除注重对教职工的外在奖励外,更注重的是内在的奖励,既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满足了人们的尊重、成就、技术提高等高级需要以及教职工自我实现的需要。
2.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具有共同的对象,青少年时期心理机制的发展, 还处在半儿童半成年的心理断乳期,容易出现心理的闭锁性、情绪的波动性、世界观的可塑性、性格上的差异性,这些无不给德育工作带来困难。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则为学校德育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同时,德育工作也为心理教育提供了沃土。
3.心理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班主任工作主要是做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脉搏,班主任工作才更加有效。因此开展心理教育, 班主任是一支骨干队伍。我们的班主任不仅要成为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是心理医生。
4.心理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家长会作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开展心理教育实验,把心理学原理渗透到家教中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频共振。
5.心理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师生心理交流的活动,我们不仅要求心理教育进课堂,而且要求心理教育进入各学科教学,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 首先要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 要运用心理科学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6.心理教育与教改教研相结合。我们的教改教研工作要以心理科学为指导,在撰写科研论文时,要体现心理科学的指导作用,以心理教育为先导,形成其他学科的教改系列。
学校心理教育抓好了,校风学风才会有根本性的好转,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