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迎霞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朦胧诗,读者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去理解文本的意义。
新课标的修改稿中,加入“必须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大有深意的,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要以文本为本,以文本的言语形式为本。在指导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个性化阅读呢?
杨再隋教授在《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新策略》一文中《猫》的教例可以给我们启示: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猫》,学生发言踊跃。学生甲说:我知道猫会抓老鼠,我很喜欢它。学生乙说:我看见猫的毛黑白相间,摸起来很光滑,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它。学生丙说:我喜欢吃鱼,猫也喜欢吃鱼,我们都喜欢吃鱼。吃饭时,我把碗里的鱼给猫吃,它仰着头‘喵喵地叫,好像说,谢谢你!我和猫是好朋友。第一个学生是从猫的作用来谈的,他喜欢猫是基于‘告诉获得的知识。第二个学生是从猫的外形来谈的,他喜欢猫是通过感知获得的经验。第三个学生是从“我”和“猫”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上谈的,他喜欢猫,是一种情感的自我体验。”
杨教授举此教例,意在说明三个学生讲的都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值得珍惜。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
对此案例,我们还可以做另一种解读,就是从中体会什么是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阅读,可以是结合获得知识的阅读,可以是结合生活经验的阅读,可以是获得体验的阅读,当然,还可以是结合想象的阅读。而且,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个性化阅读,都必须从文本出发,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入手,既求同,又存异。求同,就是求得和文本意义最为接近的理解。存异,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不同心理特点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知识背景与生活经验的阅读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特点,但同龄儿童的思维特点,又是有差别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如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有的侧重整体思维,在于对全文的多遍的阅读;有的侧重分析思维,遵循从部分到整体。因此,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阅读指导,既要有从整体上的把握,也要有一部分一部分的或针对重点部分的阅读指导。只强调整体感知,忽略每一部分或重点部分的学习,是对侧重分析思维的同学学习方式的不尊重。又比如兴趣的激发,有的同学的认知是情感型的,情感的激发能很快使其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有的同学是理智型的,知识的吸引能使学生很快的进入个性化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激发情感,对理智型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
如一位老师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首先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结构,他让学生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个故事的,并相机板书:
战斗打响 坚决请战 身上负伤 危机时刻
激励战友 前进受阻 得到批准 冲到桥下
舍身炸暗堡 解放隆化
(这一环节体现整体感知。)
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并从中确定“舍身炸暗堡”为主要学习内容,然后指导自悟,感悟英雄形象。教学步骤如下:1.默读课文第七自然段,联系前文想一想:为什么董存瑞要舍身炸暗堡?2.组织交流个人看法,加深对课文前后内在联系的认识。3.在这样的危机时刻,董存瑞做出了怎样的生死抉择?放声朗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中描写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语句,看看董存瑞的哪些表现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4.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不同方面的描写体会董存瑞的思想感情。5.观看电影片断。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指导回顾整体,认识董存瑞的舍身精神是贯穿全文的。(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局部的探究分析,既有朗读、视频画面对情感的激发,又有对语言、动作、神态的理性的分析。)
最后创设语文实践情境,深化对英雄的认识。1.出示董存瑞的真实照片、纪念碑照片及塑像照片。2.给纪念碑上题一句话或为塑像起个有气魄的名字。(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个性化的表达,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检验。)
这位老师《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教学,堪称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一个教学案例,既有整体把握的引导,又有局部的深入探究。既有情感的激发、形象的思维,又有理性的分析,使不同心理特征的儿童的个性化阅读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