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增春等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0~2007年使用甲硝唑治疗量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58例,其中男18例,女40例;年龄16~71岁;原发病盆腔炎27例,牙周炎15例,呼吸道感染11例,急性乳腺炎2例,阴道滴虫病3例。用药前1例有慢性胃炎史,均无肝胆疾病史,均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给药方法①37例为甲硝唑葡萄糖溶液250~500 m1(含甲硝唑0.5~1.0 g)静滴。1次/日,疗程3~10天;②16例口服给药,甲硝唑O.6~1.2 g/日,疗程5~7天;③3例阴道给药,甲硝唑0.4 g/日,疗程7天;④2例牙周局部给药,疗程5天。
结果
58例均有程度不等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46例次(79.3%),食欲不振12例次(20.7%),腹痛6例次(10.3%),腹泻2例次(3.4%),口腔溃疡2例次(3.4%)。(注:每例病人可出现>12个消化道不良反应。)
不同给药途径均出现有消化道不良反应:静滴37例(63.8%),口服给药16例(27.6%),阴道给药3例(5.2%),牙周外用2例(3.4%)。
静滴给药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滴注开始10分钟~2小时;口服给药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给药后1~3小时;阴道给药者不良反应发生在给药后1~1.5小时。
消化道不良反应持续时间3~14小时,同样剂量再次用药,不良反应再次出现,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
53例不良反应较轻,未影响继续治疗:5例因恶心、呕吐严重而停药。
讨论
甲硝唑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一般少而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腹痛、口腔金属味等。消化系统反应最多,占58.6%%。本组中,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恶心呕吐为最高,其次是食欲不振,所有病人均使用常规治疗剂量,静脉给药、口服给药、阴道给药、牙周局部给药四种给药途径均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提示治疗剂量的甲硝唑也可引起不良反应,且各种给药途径均可引发消化道不良反应,但静脉用药消化道不良反应多见。
避免甲硝唑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①严格掌握甲硝唑应用的适应证,避免滥用;②注意用药的剂量及疗程,持续给药以≤7天为宜;③饭后口服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④用药期间应禁酒及禁饮含乙醇饮料:⑤也可同时服用莫沙比利等预防消化道不良反应;⑥发生不良反应时,轻者予以对症处理,重者应及时停药或换用其他对消化道无刺激的抗生素。
信息速递
乳腺肿物触诊的几个关键点
硬度一般来说,癌肿的硬度最高,纤维腺瘤及淤乳囊肿虽然也比较硬,但有柔韧性和弹性,似橡皮疙瘩,而癌肿的感觉像木头块。
活动度触到肿物时,用两个手指分别固定肿块的边缘,感知肿块大小并相对往复推动,即可感知其活动度。纤维腺瘤及部分叶状肉瘤活动度最大,稍加压力即可从指下滑脱。癌肿和炎症因其浸润性而与周围组织粘连,限制了其活动度,越是晚期,固定得越死。但某些原位癌的早期也有相当的活动度。
轮廓的清晰度良性肿瘤可以较清楚地触及其边界、范围及形状。癌肿及炎症因有浸润性,向周围延续因而界限模糊。乳腺增生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其硬度、形状、压痛及与月经的关系和肿瘤相异。
酒窝征(皮肤1cm×1cm内凹陷)或橘皮征(范围大小不等的点状毛孔粗大及皮肤增厚)二者的出现与以下情况相关:0癌肿侵及乳房悬韧带或与局部皮肤粘连。②各种原因(主要是外伤)造成局部组织、脂肪或腺体的炎症甚至坏死。④某些表浅位于皮下的良性小肿瘤,当托起乳房时,相应部位的皮肤活动受限.可出现表浅酒窝。④乳腺手术后瘢痕挛缩或深部缝线松脱,留有创腔。⑤慢性炎症迁延日久,皮肤水肿,可出现橘皮征。
乳头情况检查乳头及乳头后部的肿物可以用手指对捏与平扪相结合,如乳头有回缩或指向偏离,应仔细检查与肿物的关系。如有挤压性溢液,应察看肿物体积有否变化。从理论上讲,非哺乳期的溢液都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颜色越深越危险。如果乳头及乳晕有表浅溃疡及渗出,像皮肤病似的湿疹,必须警惕湿疹样癌,常可触及乳头后实性肿物。乳头内陷多为先天发育不良所致,可以手法牵出。如为乳癌所致内陷,多为近期出现,且呈进展趋势,手法难以牵出,且乳头后常可触及硬结。另外,前者只是乳头内陷,后者连同乳晕亦可有不同程度的内陷。
淋巴结腋下若能触及较硬而清晰的淋巴结,乳房内同时有疑似癌肿,常提示已有淋巴结转移。往往乳腺内未发现可疑肿物,却能触及腋下淋巴结,则常因既往乳腺炎症或手术遗留局部淋巴结反应性肿大。但应警惕隐性乳癌转移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