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理想、精神

2009-07-24 08:51徐丽云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浪漫堂吉诃德理想

摘 要:本文试分析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男主人公堂吉诃德的爱情,指出堂吉诃德的爱情其实就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演化,是骑士爱情在堂吉诃德身上的再现。骑士爱情是一种浪漫的个人之爱,是对早期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拨,它对女性的尊崇体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高。但这种骑士爱情纯粹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而也是不现实的,人类仍旧未能获得性的解放。

关键词:浪漫 理想 精神 堂吉诃德 骑士爱情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中的男主人公。他对意中人杜尔西内娅的爱情其实就是中世纪骑士精神的演化,是骑士爱情在堂吉诃德身上的再现。本文试从堂吉诃德的爱情、浪漫的个人之爱、女性地位的提高和不现实的骑士爱情四个方面对这种堂吉诃德式的爱情进行具体分析。

一、堂吉诃德的爱情

堂吉诃德蛰居在拉曼却村,是一个穷乡绅。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决心模仿古代骑士去周游天下,打抱不平。他还说服了一个农民桑丘·潘沙做他的侍从。堂吉诃德中世纪的骑士装束令生活在17世纪的人们瞠目结舌,惊愕不已。早已销声匿迹的骑士制度竟然在17世纪的堂吉诃德身上死灰复燃了。堂吉诃德身跨瘦马,全身披挂,手持长矛,与一身村夫打扮、胖墩墩、骑着骡子的侍从桑丘闯荡世界,仿佛中世纪的一个幽灵闯入了17世纪。

中世纪的骑士都有一个意中人,于是堂吉诃德就选中邻近托博索村的一位姑娘做他理想的情人,“因为游侠骑士没有意中人,好比树没有叶子和果子,躯壳没有灵魂”[1],并取名为杜尔西内娅。按堂吉诃德的说法,他的意中人是一位公主、绝代佳人。诗人赞美意中人的许多异想天开的形容词都一一体现在她的身上,“她头发是黄金,脑门子是极乐净土,眉毛是虹,眼睛是太阳,脸颊是玫瑰,嘴唇是珊瑚,牙齿是珍珠,脖子是雪花石膏,胸脯是大理石,手是象牙,皮肤是皎洁的白雪。”[2]其实堂吉诃德的这位意中人杜尔西内娅根本不是什么公主,只是一位普通的像庄稼汉那么壮硕的农村姑娘。每每打斗,堂吉诃德便虔诚地请求他的杜尔西内娅小姐在这关键的时刻保护他;而每当得胜后,他便提出那个念念不忘的条件:让战败者跪在杜尔西内娅脚下,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表示甘愿为她效劳。堂吉诃德对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崇拜得五体投地。堂吉诃德对杜尔西内娅忠贞不渝,不论何种名嫒、淑女的引诱和欺骗都不为所动;当得知意中人中了魔,则坐立不安、废寝忘食,千方百计为意中人解除身上的魔法。堂吉诃德对杜尔内西娅的感情其实就是骑士精神的演化,是骑士爱情在堂吉诃德身上的再现。骑士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此外,还要求骑士“文雅知礼”,要把自己的“荣誉”看得高于一切。他不仅要忠实地为主人服务,还要效忠和保护女主人。女主人在骑士心目中像圣母一样神圣。为自己“心爱的贵妇人”去冒险和取得胜利,博得贵妇人的欢心,在骑士看来是最大的荣誉。

二、浪漫的个人之爱

骑士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封建主为了进行战争和镇压人民养了许多骑士。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得到赏赐而成为小封建主。在多次十字军东征中,由于战争的需要,骑士的地位大为提高,并逐渐形成所谓的骑士精神。骑士爱情是12世纪和13世纪上流社会生活的重要主题,也是当时文学中的重要主题。骑士爱情的主角通常是地位比较低的粗鄙骑士与出身高贵、举止文雅的贵妇人,虽然通常这种爱情不会有婚姻的结果,但在那些浪漫的骑士看来,灵魂间的交往比肉体的交往强上千倍。在骑士爱情中,被骑士所爱的女性都具有一种理想的光辉,那些美丽、优雅、有教养的贵妇人不是和男人同样的肉身,她们简直就是仙女,男人能够崇拜她、服侍她、为她献身是莫大的光荣。因而骑士对自己所爱的人都是毕恭毕敬,他们保护她、爱护她,在她面前温顺得像一只绵羊。

法国诗人克雷蒂安·德·特里亚的《朗斯洛》就写了亚瑟王的骑士朗斯洛和王后圭尼维尔的恋爱。为了寻找被诱拐的圭尼维尔,朗斯洛把爱情看得高于骑士的风度,不骑马而坐上刑车,不顾生命危险爬上像剑一样锋利的桥。在比武场上,不论圭尼维尔命令他还击或退让,他都唯命是从,绝对忠诚,把骑士道德渲染得淋漓尽致。朗斯洛的形象是骑士爱的理想化身。显然,这种爱情“把女人抬高到一个纯洁无瑕的境界,从而把一切肉欲的污点从她们的爱情中清除出去,让爱情自由地翱翔,上达精神领域”[3]。这种爱情纯粹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所得到的也许只是微笑、亲吻等之类的回报,不过即使没有任何回报,却并不影响骑士对自己心中的偶像的“爱”与“忠诚”。堂吉诃德并不是和杜尔西内娅有真正的感情,而仅仅是一厢情愿的痴恋。杜尔西内娅心目中压根儿没有堂吉诃德这个人,“那姑娘看来对这件事毫无所知,也满不在乎”[4]。堂吉诃德尽管苦恼地为她做诗,为她哭哭啼啼,他给她的情诗却只成了笑柄。堂吉诃德对杜尔西内娅却依然是至死不渝。

骑士爱情这种尊崇女性的新风尚的形成是有其原因的。这与女性自己的努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年正是十字军远征的时期。当时,社会上多数好斗的骑士怀着宗教的狂热,长驱圣城耶路撒冷和周围的圣地,只有妇女们留在家乡。一惯于依赖父亲、丈夫和儿子来生活的这些妇女,现在不得不独立去做男人的工作。她们发现,不但诸如资产处分、赋税等日常事务,即使与贵族之家的交往甚至某些政治活动,也并不如男人们所声言的那么神秘、难以处理。她们表现得非常能干,把庄园里的一切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那些远征归来的丈夫们不得不对其妻子的成就大大叹服。这样就在男性的实践中,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正是战争、宗教和十字军远征本身,在使粗野时代的妇女转变成骑士时代的女士这方面,起了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5]

另外,骑士们对贵妇人的崇拜也与圣母玛利亚的崇拜有关。十字军所去往的耶路撒冷是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地,在这里,十字军看到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受到至诚的崇拜。当十字军还有来此朝圣的香客回到欧洲时,也带去了崇拜女性的观念。于是作为妇女懿德的象征,玛利亚的形象取代了堕落的夏娃,使欧洲女性的地位在无形中获得了提高。这也影响到“个人之爱”的神圣性。由此形成一种文学上的幻想,并成为一种“仿同”的模式渗入到现实生活之中。这种模式总是描述一位出身高贵的女子与浪漫骑士之间理想化并带有感伤情调的恋爱故事。这种浪漫的“个人之爱”本质上在于把爱的对象视为一件极难得到而且十分珍贵的理想化的偶像。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多种方式的极大努力去赢得所爱的对象的爱,用诗、歌、武功,或者不管什么可能想得到的、最能取悦贵妇的其他方法”[6]。一个低阶层的骑士爱上一个高贵的女性,他就要努力奋斗以求配得上她。追求的过程本身就变成骑士升华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境界的过程。

三、女性地位的提高

骑士爱情是女性地位提高的一个体现。堂吉诃德对杜尔西内娅的爱情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的,“我也一往情深,因为游侠骑士非如此不可。我的爱情不出于色欲,而是高尚纯洁的心向神往。”[7]不仅如此,堂吉诃德对社会中深受迫害的女性也很关切,为她们伸张正义,并将其视为骑士的一种责任。在处理玛赛拉事件中,尤能看出堂吉诃德对女性的理解和爱护。然而中世纪的这种骑士式的对女性的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西方社会中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柏拉图哲学是基督教神学理论的一个主要来源,它的基础是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灵魂与肉体相对立的二元哲学,其中理念世界与灵魂高于感觉世界与肉体。基于这种二元对立,柏拉图的哲学宣扬一种鄙视肉体的灵魂不朽论。罗马帝国初期的新斯多葛派,更是发挥了鄙视肉体追求灵性生活的思想。古希腊、罗马的这种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观应用在解释性别关系上,就是把男人和精神、灵魂相联系,女性与肉体、欲望相联系。既然精神、灵魂高于肉体与欲望,因而男性也必须高于女性。

公元2-5世纪,是西欧的“教父”时代,教父们全盘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家们对于女性的上述看法,并且在《圣经》中找到了同样的理由。《旧约·创世纪》中有关夏娃的故事成为基督教传统中对女性负面评价的根源。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一条肋骨做成的,因而是男人的变异与正常状态的偏离。不仅如此,人类最初的堕落就是因为夏娃偷吃禁果所致。夏娃的故事被夸大为女人的“原罪”。因此她必须受丈夫的统治并忍受分娩的痛苦。旧约中有不少贬损女性的言论,认为女性是不洁的、污秽的。这些观念必然会导致对婚姻的蔑视,导致禁欲主义的兴起。在教父们看来,女人对男人的肉体堕落负有最主要的责任。男人若要与神圣性相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女人,独身禁欲。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全盘接过上述教父们的女性观,在理论上并没有提出什么新见解。教会对于身体与性欲的否定,必然导致教会对“女性”这个性别的否定。12和13世纪是西欧的经院哲学发展到最鼎盛的时期,教会的正统神学家们再次肯定了古希腊哲学中灵肉二分的二元论以及建立在这之上的男性与女性的二元对立,并且竭力贬低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和权利。正如罗素所说:“基督教的道德由于注重性的纯洁性,所以极大地降低了妇女的地位。由于那些道德家都是男人,所以女人都成了妖妇……既然女人都是妖妇,所以我们应当减少她们引诱男人的机会。结果,那些有地位的女人越发受到约束,而那些没有地位的女人则被视为是罪恶的,受到极大的鄙视。”[8]

中世纪的西欧对女性的看法除了上述占主导地位的来自教会方面的令人感到阴郁沉闷的看法外,还有另外一种声音,这便是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对圣母玛利亚崇拜的兴起,使得人们渐渐相信,圣母玛利亚是远离罪行的,上帝所有的恩典都通过她才赐福到人类身上。无可否认,圣母玛利亚成了邪恶的夏娃的对立面。玛利亚是神圣的,她有着特殊的地位,她拯救了夏娃的罪过等类似观念的发展,无疑使得人们对女性的看法逐渐有所改变。这或多或少地将使所有的女性大受其益,尤其是对上层贵族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加上女性自身的努力,到了12世纪,贵族们对于女性的看法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开始尊重、甚至赞美女性。骑士爱情更是把女性理想化,尽情歌颂女子的高贵纯洁,并把获得这类女子的青睐视为自己最高的荣誉。应该说骑士爱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在这种两性关系中,女性的权利高于男人,女人可以支配男人,让其为自己服务,女性在这种全新的两性关系中第一次被放到了一种优势的地位。换言之,骑士爱情使女性找到了一条可以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它对于女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尽管它有许多缺陷,有许多荒唐可笑、神经过敏之处,但它毕竟开始了改变妇女地位的尝试。”[9]

正是中世纪的骑士爱情,才使得浪漫的爱成为人们普遍承认和向往的爱的方式;也正是中世纪的骑士爱情,使得尊重女性成为贵族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逐渐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四、不现实的骑士爱情

应该说骑士爱情是对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拨,人性的挣扎在历史上第一次萌发出了个人之爱。这是为现代文明人的爱情所投射的第一道曙光。但是,骑士爱情却只是“昙花一现的情感,是血统高贵的女士和浪漫的护花使者之间的一种理想恋爱,是一种打发闲暇的美丽的白日梦”[10]。堂吉诃德对杜尔西内娅的爱情实质上只是一种虚幻的、情感归宿的追寻,一旦回到现实,一切都灰飞烟灭,这些镜花水月便是他的痛苦与悲哀。骑士爱情纯粹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竭力使对于异性的爱慕之情精神化,成为超然物外的神化了的高尚情操。他们把爱看成是一块孕育完美的道德和文化的园地,爱应该给人以一种虔诚、纯洁甚至圣洁的感觉,绝对不能够与不洁净的性欲观念联系在一起。基督教关于性邪恶的思想对他们还有着影响。

另外,由于这是一种脱离性爱物质基础,得不到欲望满足的爱,因而必然就包含着一种恋物癖者所具有的变态的性偏离因素,仅仅满足于得到所爱女子披巾上的一簇羽毛、手套上的几缕丝绒,梳子里的数根头发,至多是对自己心目中的情人,只求一睹她那芳容,甚至也许只是微笑之类的。对于这样的女子,骑士们感到要以他自己的荣誉,优美动听的诗歌,优雅高尚的气质和温存谦恭的态度,才能取悦她,获得她的爱,使自己能在冥想之中体验和感受到纯正的爱的乐趣。这样,作为极端的爱的精神理想和作为性爱基础的物质现实就产生了矛盾:愈是理想的情人,爱的价值愈高,精神的成分愈是占据优势,真正的爱就愈是无法实现,愈感到爱的对象不可企及。到了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但丁只有把她的情人贝雅特里齐放置到天堂里去歌颂了。

这种骑士式的爱,虽是浪漫,却是单方面的、梦幻的无望的爱,因欲望不能实现而沉湎于无限痛苦之中。由此看来,骑士式的爱第一次为人类情爱史提供了浪漫的个人之爱,但由于这爱是无法实现的,因而人类仍旧未能获得性的解放。虽然骑士爱情中对他理想中的情人赞颂备至,但实际上他们所赞美的妇女和现实中的妇女还是隔着很大的距离,而且常常限于上流社会的贵族女子。待在一两百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性解放”的萌芽。骑士爱情也带有明显的矫揉造作性,随着骑士制度的衰落,骑士们腐朽和寄生的本质日益显露,他们引为骄傲的尚武精神也正逐渐消失。这时的骑士爱情则衍化成了一块掩盖宫廷淫乱生活的遮羞布了。

总而言之,堂吉诃德式的爱情是一种浪漫的个人之爱,这是为现代文明人的爱情所投射的第一道曙光。它对女性的尊崇体现了当时女性地位的提高。但这种骑士爱情实质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因而也是不现实的,是无法实现的,人类仍旧未能获得性的解放。

注释:

[1][2][4][7][西班牙]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上下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15页、第90页、第234页、第16页、第228页。

[3][5][10][美]坦娜希尔著,童仁译:《历史中的性》,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81页、第272页、第276页。

[6][8][英]伯特兰·罗素著,靳建国译:《婚姻革命》,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版,第46页、第42页。

[9][美]莫尔顿·亨特:《情爱自然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页。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

[2][美]莫尔顿·亨特.情爱自然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8.

[3][美]坦娜希尔.历史中的性[M].童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4][英]伯特兰·罗素.婚姻革命[M].靳建国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徐丽云 江西赣州卫生学校语文教研室 341000)

猜你喜欢
浪漫堂吉诃德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精神和内心的完美呈现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抒情、诗意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