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设计

2009-07-24 08:51王海峰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语言英语活动

王海峰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活动化”的教学途径,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丰富多彩、颇有实效的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以实现任务的目标,使学生感受成功,获得发展的新起点。因此,细化、实化活动,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是实现英语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一、“两序”为先。使活动具有可控性

《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来做事情。通过做事情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诚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顺手拈来或面面俱到,要根据教材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难易程度来选择,使其为教学目的而服务。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序”。

首先要有“顺序”。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排列顺序,要使各个活动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间学到知识。

在教学5B Unit3《Hobbies》的第二课时时,我先由“whats yourhobbies?I like”导入,接着把同学们的爱好一一出示于表格中,询问“whats your classmateshobbies?”引导学生回答:“He/She likes…”,老师询问几位学生后,接着请同桌操练巩固“XXX likes…”,最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反馈。

在以上教学中,我先由第一人称过渡到第三人称,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Ask and Answer、Pair Work、Do Exercise三个活动来突破第三人称后动词的变化形式,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通过不同方式的活动,突破了难点;最后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虽然活动较多,但层层递进,学生也乐在其中,一点一滴地收获着。经此活动,学生感觉进步了,由此获得了成就感,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

其次要有“秩序”。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形式要灵活多变,要不断给学生“新鲜刺激”,但更要注意课堂秩序,做到活动形式“多而不乱”。在教学时可如下操作:在活动前,老师讲明活动要求,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在活动中,老师扮好调控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小组成员完善活动;在活动后,老师做好总结,给学生以鼓励性的评价。实践证明,秩序是成功的保障,只有秩序好了,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真实”为依。使活动具有趣味性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会迅速提高。

在教学4B Unit9《Breakfast》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多媒体出示她们一家的卡通人物形象,引出单词Family。可爱的卡通人物一出现,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何况这还是他们老师的一家子?在这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上,学生兴趣高涨。接着多媒体播放老师一家谈论早餐的情况,进行句型教学:“Whats forbreakfast?”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学着,就仿佛在和老师一家讨论着早饭,既亲切又有趣。在巩固阶段,老师又布置“Do a Survey”,让学生去了解自己好朋友的早餐、午餐、晚餐情况。因为孩子们每天都有这样的经历,故很真实;同时询问的又是自己的好朋友,故又很有趣。于是在这样真实有趣的语言环境中,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愉快地进行着交流,将所学语言很好的运用到了生活中。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环境,学习英语更是如此。真实情境的创设往往会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预见,当学生第二天早晨见面相互询问:“Hi,Whats for yourbreakfast?”那么我们的教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三、“目的”为本。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所以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近日。听到有位老师教学3BUnit 7 Where?时,对于其中的句型:“I callt find…Where8 he/she?Hes,Shes in the…”是这样处理的:他把教室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地点,然后玩起了"Hide and Seek"的游戏:让A学生背对全体学生,学生B隐藏在某个地方,其他学生集体问:“I Cant find…Wheres he'he?'学生A猜:“Hes/Shes in the…”,最快猜对者获胜。此活动虽然简单,但语言教学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形式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对于语言点的训练也非常扎实,可谓“高密度、广范围、有针对性”。

以上例子说明:只有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围绕训练的语言项目,设计目的性强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知道“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整合”为领。使活动具有综合性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很大程度体现出它的综合性。故在英语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老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我们知道,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了用英语获取某个方面的信息,因此活动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作用,而且要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在教学5B Unit8《At the weekeMs》时,有位老师利用"Riddles"来巩固单词,她是这样来描述蜻蜓的:“It can fly,Its green,It has two pairs of big wings,We often can see them before raining,It can catch the bad insects, We have to protect them,'在这段话中,不仅描绘了蜻蜓的外形特征,又阐述了它的生活习性,同时还提出了保护益虫的口号。小小的一个猜谜活动,既让学生在游戏中对语言有了认知,又进行了思想教育,同时还兼具科学渗透,真可谓是“一举三得”啊。

因此,设计活动时,可有针对性地与其他学科适当联系,扩大信息量。如在教学Color时可对孩子们进行美的熏陶;在教Time时可抓住机会教导孩子们珍惜时间;在教Balls时可带领孩子们到操场实地示范一下;在教到Halloween时可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渗透。这样,不仅学习内容丰富了,获取的信息量增加了,而且活动效率也提高了。

五、“范围”为度。使活动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还提出要体现英语学科的开放性,故老师在设计活动时不能将活动空间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不能保证我们当堂完成所有活动,如谈论、表演、调查、搜集资料等,对此我们不能草草收场。而是应该给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将活动延续到课外生活中去。

如教学完《Halloween》后,我就布置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怎样来汇报呢?如果让他们互相交流的话。一是参与面不广,二是形式太单一。对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把资料整理后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几天后,学生的成果出来了,色彩缤纷,版式各异。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于是为了展示他们的这一成绩,我把它们贴于走廊的墙壁上,吸引了其他学生纷纷前来观看,有的评论,有的夸赞,好不热闹。我想,不管学生们是如何来评价这些“作品”的,只要他们在此次活动中有收获。那么此举也就出成效了。

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只要我们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多给学生几次学以致用的机会,他们定会还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

新课程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即在我们的英语课堂中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最终还要落到一个“实”字上。实,即实效、有效。有效的课堂基于对学生的关注,源于对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注。总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只有真正关注到活动的实效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自文军

猜你喜欢
语言英语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读英语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我有我语言
酷酷英语林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