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活动要注重实效

2009-07-24 08:51胡安锋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标兵福特礼仪

胡安锋

为了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多学校每个学期或多或少都会举行一些“行为规范竞赛”、“礼仪知识竞赛”等诸如此类的竞赛活动。操作方式大都是:先让学生背诵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文、礼仪知识问答题,然后让学生做一张“行为规范”或“礼仪知识”试题,最后根据成绩分出等级,竞赛活动便完成了。竞赛前后,学生的行为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校园里、教室里依然是纸屑满地;学生依然是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我行我素;见到老师很多学生不知道打招呼。即便是获得奖励或被评上“礼仪小标兵”、“守纪小标兵”的同学,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他们只是“竞赛的小标兵”,而非真正的“遵纪懂礼的小标兵”。开展这样的竞赛活动有多大意义呢?恐怕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吧!

那么如何让诸如“行为规范竞赛”、“礼仪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起到应有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管理者应创新德育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用笔试的方法只能考查出学生知道或不知道,而创设德育情境进行考查,则能考查出学生能不能做到。比如,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测试情境:设置一段测试区域,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由测试的老师带领完成。测试情境一:负责测试的老师带领学生上楼梯,如果学生靠右行,则该项测试得分,否则不得分;测试情境二:负责测试的老师带领学生经过故意设置的废纸区,如果学生能主动捡起废纸,则该项测试得分。否则不得分;测试情境三:安排测试老师经过测试区域,如果学生能主动问好,则该项测试得分,否则不得分……如此等等。

测试后进行讲评,告诉学生安排了哪些测试内容。即便是有的学生得零分,也不要紧,至少他知道以后该怎样去做。这样的竞赛活动或许能让学生记忆深刻,实际意义可能更大。

其次,作为育人者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也就是说,作为育人者不仅让学生知道理论上该怎样做,更要让学生知道实践中该怎样做。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汽车公司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福特前往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在其他人面试时,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对,发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于是习惯性地弯下腰捡起了它,准备扔到纸篓里。这时,董事长说:“您好,朋友,请看看你捡起的纸团吧!”福特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数年以后,福特便成了这家大公司的总裁,他把公司改名为福特,并让福特汽车走向了世界。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应该主动捡起地上的废纸,但有多少人能主动做到呢?和福特一同应聘的几个人不是也没有做到吗?德育就是要在“做到”上下功夫,而不是在“知道”上。当然我们的竞赛活动,也应该测试学生能否“做到”,而不仅仅是是否“知道”。

再次,作为管理者要重视德育过程,而非竞赛结果。

开展竞赛活动只不过是促进学校德育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学生行为,让学生遵纪懂礼,而并非只要一个结果,所以重视德育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要在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和礼仪的过程中下功夫;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做到”,在德育的实效性上做文章。只有德育过程扎实、有效,其结果才可能令人满意。

通过竞赛,能促进学生“做到”。或许这才是此类竞赛活动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标兵福特礼仪
福特领裕
福特EVOS
我爱“双黄蛋标兵”
选树干事创业党员标兵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节约标兵是怎么炼成的
真真假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