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岭 张新林 王君恒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由数量、规模、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转向质量、效益、集约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这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应对经济危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外贸增长方式;贫困化增长;服务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5-0009-0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7位;1990年为1 154.4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5位;2004年为11 547.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2007为年21 73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中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978年的9.8%迅速攀升到2007年的66.8%,明显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46.75%),中国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人均为1 513美元,而据WTO的统计,美国是8 427美元,日本是7 136美元,韩国是7 920美元。可见,从贸易数量与贸易金额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从外贸增长方式上来看,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来实现的,而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营销网络,在国际价值链中仍属于低端的粗放式外贸,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增长的基础也比较脆弱,中国离贸易强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因此,需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一、加快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外贸依存度过高,易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991-2007年17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由33.4%上升到66.8%,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46.75%),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中国贸易目的地集中,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国际市场的风险和国际经济贸易波动对中国经济的负传递效应日益增大,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安全隐患不断加大。
(二)外贸条件持续恶化,贫困化增长风险初显
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分析,如果以1995年的贸易条件为100,1997-2003年中国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5.8%。2005年下半年、2006年、2007年中国贸易条件分别为101.2、99.2、99.0,贸易条件呈现恶化态势。中国面临“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窘境,这正是由于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所造成的,同时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风险初露端倪。
如图1所示,某贸易大国A: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P表示贸易条件,U表示福利;在贸易条件P0下与UI交于M点,随着出口扩大即曲线AB变成A′B′,贸易条件由P0恶化成P1,这时贸易福利降低到了N点。
(三)外贸速度与效益相悖(外贸摩擦,资源环境约束),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最新发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名列第54位,相比去年下跌了6位。中国2001-2004年全球竞争力排名分别为49、46、39和33,这些数据分析与中国的贸易状况是相吻合的。国家竞争力是贸易增长效率的重要指标,中国国家竞争力的连续下降,说明了中国外贸增长效率的不断降低。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总体上看,中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这主要表现为中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一是在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中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中国出口企业在核心技术、品牌、国际渠道等方面明显缺乏,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据商务部的统计,在中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中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中国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
(四)区域外贸发展不平衡,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畸形发展
中国的外贸结构,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外贸水平差距悬殊。中国东部地区贸易额占全国的92%,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加在一起尚不足8%。外贸出口退税留在了东部,外向型经济创造的GDP、税收、就业也留在了东部,外贸的巨大差距是区域发展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商品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规模却相对不大。据WTO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18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8.8%,世界排名第2位;进口额为0.956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6.7%,世界排名第3位。同期服务贸易出口额为0.127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3.9%,世界排名第7位;进口额为0.129万亿美元,占世界份额的4.2%,世界排名第5位。可见如果我们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势必会影响整个外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世界经济结构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的时候,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将更能体现一国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随着全球服务外包的兴盛,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的份额将不断上升,并将成为国际贸易的新增长点。
二、加快中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外贸发展战略,适应国际经济环境变化
中国传统的贸易战略是以“出口创汇”为基本指导原则,借鉴“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即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国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力图获得更多的比较利益。照这样的“比较优势”传统模式发展下去,只能使我们丧失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过度依赖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导致外贸结构畸形、贸易条件恶化、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并最终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已发生了变化:土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需大量进口,相应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由于不断积累而变得丰裕起来,因此,中国必须突破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适应当代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变“比较优势战略”为“竞争优势战略”。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主要是由追求速度的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推进的增长方式,即从过去片面注重数量转变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档次和附加值。因此,应摒弃过去那种不惜成本、用高投入换取高速度增长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没有效益就没有速度的观念,尽快扭转当前仍然存在的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却较差的不正常状态,使经济增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扎实的、没有水份的较快速度持续发展。如果经济效益低下甚至没有经济效益,实际上就失去了经济增长的意义,也就无所谓经济增长。
(三)借鉴国际经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优化商品进出口结构。应进一步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完善大宗商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服务业。
加工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加工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主要形式。目前,中国加工贸易亟待转型升级,在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中抓住新的制高点。一是按照有支持、有抑制、有退出的原则,从技术含量、增值比例、环境评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商品准入机制,适当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商品目录,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二是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加工贸易向研发设计、高附加值产品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延伸,加长国内价值链,改变中国加工贸易采购率低、加工链条短、往往只承担产品增值链条中附加的现状;三是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发展,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四是积极发展本地配套产业,扩大产业聚集和辐射效应,增强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本地产业竞争力,改变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依赖外商投资企业的状况,进一步缓解内生源泉不足的压力。同时还要根据国家东、中、西部发展战略,积极促进沿海和内陆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服务业在外贸中附加值相对较高,因此服务业是中国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一环。要做好服务业开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统计分析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要鼓励重点领域服务贸易出口,鼓励外资参与商贸、软件开发、物流服务等行业投资。要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服务、视听娱乐服务、知识产权与专利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技术转让等新兴领域的服务出口。
(四)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的矛盾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国内外市场,缓解国内外资源短缺约束,按照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用全球战略眼光统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序推进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加快内外贸一体化进程。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配置中,实行节约与开发并举,一方面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实施不同的全球资源战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我们对外开放政策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张为付.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南京社会科学,2006.
[2]尹栾玉.对外贸易结构的战略调整[J].学习与探索,2007,(2).
[3]郭 海.经济增长方式范式转变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9).
[4]李玉举.加快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J].对外经贸实务,2005,(5).
[5]裴长洪.寻求新的突破——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对外贸易[J].国际贸易,2005.
责任编辑:孙 飞
责任校对:华 菁
Change of Increasing Ways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Li Hailing, Zhang Xinlin, Wang Junhe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enan Finance College,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ract: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t the quantity input growth mode has constrain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nomic. China's foreign trade growth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quantity, scale and extensive increasing way to the quality, profit and intensive increasing way, which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of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 facing the economics crisis and 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Key words: increasing way of foreign trade; immiserizing growth; service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