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劳资关系理论的新探索:劳资关系周期理论

2009-07-24 08:51姜瑞瑞葛玉辉
经济与管理 2009年5期
关键词:劳资关系应对策略

姜瑞瑞 葛玉辉

摘要:劳资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加剧,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企业中劳方与资方之间存在“劳资关系周期”,各周期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对策略。企业应通过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享受收益,增加自身的无形资产,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劳资关系;劳资关系周期;关键因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5-0029-04

一、理论的回顾

通常意义上的劳资关系,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企业作为劳资关系最主要的一方,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使企业与劳动者构建最有效的劳资关系,使企业享受和谐劳资关系所带来的收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戴春认为,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方只有同劳方真诚合作,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谋求企业的良性发展。齐志国认为,为了更有利于协调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必须建立事前预警防范机制。陆岸萍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是缓和劳资冲突和建设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刘中虎强调,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有赖于对心里契约的分类有一个正确理解和把握。程延园则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阐述劳资双方如何有效寻求劳资利益的最佳契合点。姜荣平、何亦云则认为,和谐劳资关系对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具有重要价值,是员工队伍的内在稳定器。

以上研究存在局限性:一是仅仅从道德角度阐述如何构建劳资关系,较少考虑其他因素对劳资关系的影响。二是各自选取影响劳资关系的因子分别研究,割裂了劳资关系各阶段的天然联系。三是对劳资关系进行静态的研究,忽略了劳资关系整体发展趋势的规律性。

笔者认为,劳资关系本身是个动态构建的过程,随着双方利益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并且每一周期均呈现出相同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劳资关系周期理论。通过分析周期中每一阶段特点,利用影响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的关键因子建立模型,并针对模型提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可能产生的问题,给出企业的应对策略。

二、劳资关系周期理论——劳资关系理论的创新

本文提出的劳资关系周期理论,包括劳资双方从建立劳资关系之前到结束劳资关系后的整个时间段。当劳动者与一家新的企业建立劳资关系时又进入新一轮周期。其中劳资双方建立劳资关系之前为初期,双方建立劳资关系履行劳动合同为中期,双方解除劳资关系为末期。根据时间t的推进,给资方带来的效益B(t)也会产生变化,由此产生t-B(t)时间效益曲线。

如图1所示,t1前的效益曲线是虚线,因为劳方并没有给资方带来真正经济上的利润。t1-t2时期,属于劳资关系建立时期,这一阶段随着时间的推进,劳方与资方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资关系,并且享受这种关系带来的利益,从而推动资方效益由B1上升到Bmax,当劳资关系不稳定时,效益由Bmax下滑到B2。t2后,若劳方与资方以“和平”的方式解除劳资关系将给资方带来“后续效益”,因为劳动者之前的劳动付出对资方产生的效益此时才体现出来,此外,“和平”离职还给资方带来良好的声誉,帮助资方树立了良好的雇主形象,因此这一阶段B(t)并不是下降到0,而是下降到B3。在此,笔者就三个时期影响劳资关系的关键因子分别进行分析。

1. 初期:交流是手段,信任是前提,心理契约是基础。主体是劳方与资方,双方就权利和义务在劳动力市场进行交易,试图建立满足双方心理期望均衡的劳资关系。这一时期双方处于相互摸索的阶段,彼此通过交流探求对方的偏好,建立劳资关系。另外,双方的心理契约也是劳资关系构建的基础。从劳方角度概括初期影响劳资关系构建的因子,分别为薪酬福利、雇员参与机制、工作满意度、协调申诉机制;从资方角度则概括为利润、核心竞争力、员工忠诚度、雇主品牌。此时无论是寻找信任感还是寻找心理期望均衡,都是通过交流实现的。因此交流是手段,信任是前提,心理契约是基础。随着双方交流的增多,彼此的信任度加强,促成动态心理契约均衡的构成。这时劳资双方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也会影响初期劳资关系的构建,比如劳方身体状况等。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劳资关系周期初期劳方与资方的关系模型(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劳方因子和资方因子是影响初期劳资关系构建的关键因子。同时劳方因子又受到由资方所提供的薪酬福利、雇员参与机制、工作满意度、发生劳资纠纷时的申诉机制的预期因子的影响;资方因子受到由劳方给企业带来利润、核心竞争力、雇主品牌、员工忠诚度的预期因子的影响。这时双方的预期因子是内隐的主观心理约定,只是一种对第二阶段的可能发生的效益的预期。这里统称为心理契约预期因子,由虚线表示(见图2)。同时环境对劳资关系的构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乘数作用。

由此我们得到这一阶段极易产生的问题:一是资方利用自身资本优势,使劳方被迫签订非法或不合法条约;劳方刻意向资方隐瞒过去经历,以换取工作机会;二是双方在信息不对称或者不完全的情况下,对预期因子作出错误的估计,从而导致双方矛盾的产生,使下一阶段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难以实现。

2. 中期:和谐劳资关系促成“双赢”。劳方和资方的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处于互相履行劳动合同阶段,通过劳资关系这条“纽带”实现双赢。主要特点是,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彼此熟悉了对方的“偏好”。资方希望:劳方持续高效的工作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劳方则希望:通过自己的付出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双方通过享受劳资关系带来的好处而使关系更加稳定。在《劳动合同法》的约束下,双方各自的心理契约预期因子开始生效,发挥作用,转化为现实因子,在图3中表示为实线。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劳资关系周期中期劳方与资方的关系模型(见图3)。

从图3中可以看出,劳方因子和资方因子仍是影响中期劳资关系构建的关键因子。同时劳方因子又受到由资方所提供的薪酬福利、雇员参与机制、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满意度、发生劳资纠纷时的申诉机制的现实因子的影响;资方因子受到由劳方给企业带来利润、核心竞争力、雇主品牌、员工忠诚度的现实因子的影响;这时双方各自的现实因子成为影响劳资关系构建的关键指标。环境对这一阶段劳资关系的构建仍旧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乘数作用。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这一阶段稳定劳资关系给双方带来的利益也发挥着乘数作用。

这一阶段劳资矛盾集中在:一是通过与外界的比较或是通过初期心理契约预期因子与中期现实因子的比较导致心理不平衡的产生;二是双方当前劳资关系带来的利益不能满足彼此的需求,最终不能享受稳定劳资关系带来的好处,并且均从自身立场认为没有实现“双赢”,从而导致劳资关系的解除。

3. 末期:“和平”创造“后续效益”。劳方和资方劳动合同已经解除,但劳方之前履行劳动合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会存在并逐渐消失。其主要特点是:如果双方“和平”解除劳资关系,则将为企业创造“后续效益”。这一阶段双方仍旧受到劳动合同法的约束。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提出劳资关系周期末期劳方与资方的关系模型(见图4)。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一是劳方为了解除劳动合同采取不合理的方式对资方后期因子产生负面影响;二是资方为了解除合约损害了劳方的后期因子。导致双方对簿公堂,给彼此均带来负面的影响。至此,劳资关系周期模型建成。

三、企业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根据周期中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笔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初期:通过增强与员工间的信任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即双方在交流的基础上,增加彼此的认同感。劳方需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资方,同时资方也需要给劳方提供了解企业的机会。对预期因子,需要根据现实条件作出合理的估计,从而降低预期与现实不一致的概率。增强信任感,包括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与劳动者订立合法的劳动合同。

2. 中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集体体现在处理好薪酬福利,雇员参与机制,工作满意度,协调申诉机制四个关键因子。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必须满足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力、员工能力和贡献等基本要求。其次在福利方面,通过良好的待遇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员工的忠诚度。雇员参与机制,包括将劳资双方的雇佣关系转化为组织关系,让优秀的员工享受到企业的股份红利,让其找到归属感,对组织形成一种依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回馈,来自于绩效考核。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来提高员工个人的绩效。合理考核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势必会对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产生良好的影响。最后必须设立公平正义合理的调节机制,在发现劳资关系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协调措施,避免矛盾激化。

3. 末期: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关键时期。通过对影响双方劳资关系构建的各因子的合理把握和控制,使得离职员工仍旧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一时期企业可以通过经济补偿给予员工安抚。此外,还可以通过雇主与离职员工面谈,帮助离职员工再就业等形式,维持良好的劳资关系。

四、结论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本文正是通过提出劳资关系周期,根据每一阶段的不同特点和关键因素构建相应模型,从而给出企业的应对措施。在真正实施过程中,需要劳方和资方不懈的努力,需要构建合理的劳方、资方、政府三方协调机制。从文中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始终贯穿于劳资关系周期始末,因此严格履行它成为企业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基石”。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风险防范机制,来预防劳资关系的恶化,认真抓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打造良好雇主品牌。

劳资关系周期理论第一个周期分析完成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接下来的周期与第一周期的关系、周期的递进对效益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应对策略,以完善劳资关系周期理论。

参考文献:

[1]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

[2]齐志国.建立企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3,(4).

[3]陆岸萍.中国劳资关系演变呼唤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6,(2).

[4]刘中虎.心理契约与劳动关系的研究[J].人力资源研究,2004,(7).

[5]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5).

[6]姜荣平,何亦名.从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入手,解决民营企业人员流失问题[J].人力资源开发,2006,(5).

责任编辑:增 强

责任校对:世 玲

A New Theory Exploration of Labour and Captical Relations:

the Cycle of Labour and Captical Relations

Jiang Ruirui, Ge Yuhui

(Management Schoo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 Th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labour and capital relations are increasing. Achieving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labour and capital relations. There are "labour relations cycle" existing between labour and capital, each cycle has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stage. Enterprises in the cycle, through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enjoy benefits and increase their intangible assets, thereby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labour relations theory; labour relations cycle; key factor; cop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劳资关系应对策略
劳动合同中止制度探析
“全面二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
维护和谐共赢劳资关系要守住哪些底线
论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轴心及相互作用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基于非对称博弈模型的劳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