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莫晓琴 李闻东
大背景:
贵州可否引进天然气?
根据能源专家预测,到2010年,天然气产量达700亿立方米,需求达1100到1200亿立方米。从国家战略看,俄罗斯天然气将在2010年进入中国。再从西南区域来看,我国与缅甸签订了天然气利用使用协议,以120亿立方米/年供应我国。2010年前后,天然气进入贵州已是发展的必然。
“鉴于如此的机遇,我们经有关部门批准,2007年9月6日在北京与中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石油·贵州省天然气买卖与输送意向协议书》。根据协议,中石油公司供应我省的天然气资源将逐年递增,最高将达到30亿立方米/年。”贵州燃气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友兴告诉记者。
在北京的签约仪式上,记者见证了这一跨时代的历史时刻。中石油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西气东输”二号线擦边贵州而过直达广州之时,“转弯”引进缅甸天然气无疑是贵州的又一得意之笔。
同时,为了弥补气源“短板”,突破煤炭在贵州燃料市场的霸主藩篱,贵州省建设厅以及有关部门、企业都在积极引进天然气入黔。在寻求资源方面,贵州燃气集团公司与重庆垫江县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一座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并已正式投产,所生产的压缩天然气全部供应贵州;与重庆燃气集团公司签订了压缩天然气供气协议;与四川达州汇鑫能源有限公司签署了20~30万立方米/日的《液化天然气(LNG)供应合同》。
“为了确保现代城市的清洁燃料供应,我们在省、市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计地寻求气源路径。有了强大的气源保障,引进和利用天然气的条件和基础已经夯实。本着对广大用户负责的企业理念和社会责任,相信在未来,我省主要城市也将与全国同步进入‘天然气燃料时代。”黄友兴满含深情地向记者介绍。
贵阳:
中国最大的天然气贮气罐诞生了
2008年8月,贵州燃气集团总投资4300万元,占地面积30余亩的小河液化天然气接收气化站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据了解,该气化站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气储备调运中心,拥有中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气罐群。工程主体由12个大型液化天然气储气罐及液化天然气气化装置等组成,其中每个储气罐高22.7米,直径3.8米,可储气9万立方米,12个储气罐总计可储气近110万立方米,日供气能力为30万立方米。它的建成也使贵阳市有了充足的气源保障。
在有关部门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小河,看到矗立着的液化天然气储气罐群,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已经具备了走清洁能源改善城市环境道路的物质条件。小河液化天然气储气罐群的创建,我们的运营不仅考虑到企业的科学发展,关键是考虑到如何创建一座真正的生态文明城市?”贵州天然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跃东告诉记者。
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小河液化天然气接收气化站受益是贵州中烟工业公司和中国一航贵州公司等工业大户,同时,对贵阳市冬季城市燃料短缺的压力将起着缓解作用。
作为贵州利税大户的贵州中烟工业公司,为什么又选择天然气作为锅炉燃料呢?
据贵阳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指挥部公用工程组组长王名耀工程师介绍,“在燃料选择问题上,我们首先确定了三个原则:一是遵照环保有关法律、当地政府有关法规及卷烟厂设计规范,根据当地所提供燃料情况,并兼顾当地能源规划;二是考虑到卷烟行业生产的特殊性(产值高、安全要求高),易地改造中锅炉用燃料必须把安全和供给保障摆在第一位;三是在燃料安全和供给可靠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投资、成本等因素合理选择。政府明确指出燃煤锅炉不符合环保要求,继续使用煤做燃料存在法律障碍。用煤气也不可行,因为煤气目前主要供应城市居民使用,供应企业存在较大压力,并且气源保障不稳定。从长远规划来看,贵阳市没有新增焦炉的计划,一旦因为燃料供应不足而停产,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电和柴油在供应上有保障,但是性价比不高。”
通过综合比较,贵阳卷烟厂异地技改项目最终确定了以管道天然气作为主燃料,以液化天然气为备用燃料。
“与使用燃煤锅炉相比,改用燃气锅炉企业增加了企业一定的生产成本。但是,烟草企业作为垄断经营行业,它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倡导环保,党的十七大更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烟草企业更是有责任和义务进行能源改造以回报社会。当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要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王名耀坦言。
遵义:
天然气“螃蟹”谁先吃了?
在我们的采访中,总是有一种感觉“误区”,究竟“天然气”清洁到什么程度?“便宜”吗?
在历史文化名城遵义,记者走进了已有10多年历史的老牌店鲜德来火锅城。提到天然气,火锅城的经理杨伦志连说从中尝到了甜头。
“我们使过去使用的是瓶装液化气,但在使用瓶装液化气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安全问题。10多个液化气瓶摆在厨房里,而且是明火作业,很不安全;其次是厨房炒菜油烟较大,落在气瓶上既不卫生,也不美观;第三是成本问题。用瓶装液化气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液化气不能完全蒸发,瓶底有残留,后来买来低压炉,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以前用液化气,每月要花费近8000元。现在改用液化天然气后,每月只要5000多元,平均1个月节约2000多元,1年就节约近3万元,成本大大降低”。杨伦志激动地告诉记者。
与杨伦志一样尝到甜头的还有遵义田力出租车有限公司经理何勇。据何勇介绍,目前田力出租车有限公司共有出租车150辆,其中天然气发动机汽车131辆。以前,他公司的出租车全部是汽油发动机,一辆出租车每天燃油花费要110元左右,现在改用天然气发动机,每天只需要60多元,节约了近一半的资金。“经营成本降低,让我在同别的出租车公司竞争时有了更大的优势”。说到这里,何勇笑容满面。他还透露,现在遵义的出租车公司更新汽车,大家都要求使用燃气汽车,虽然燃油汽车比燃气汽车便宜1万多元,但是从长远来看,燃气汽车的效益将大很多。
据我们的调查,天然气用户在遵义已经深入推进,众多企业和居民已经开始尝到“甜头”,迫切期望政府和企业加大力度推广使用天然气,这既提高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工业用户的企业效益。
遵义铝厂是一个能源消耗大户,该厂曾经遭遇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而停产的困境,也曾经有上过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污染物超标排放名单的尴尬。
目前,遵义铝厂正处于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阶段。该厂计划经营部经理陈太毅告诉记者:“清洁环保、成本优先是遵义铝厂选择新能源的根本原则,天然气正好符合这两个原则。”
据有关方面介绍,遵义铝厂原来以电作为企业生产的主要能源。2008年,因为电力供应不足,该厂被迫关闭了30%的产能,蒙受巨大损失。痛定思痛,遵义铝厂开始寻找供应更有保障的能源,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天然气。与电相比,天然气具有明显的优势。生产同样的热量需要消耗天然气的费用不到3元,用电则要4元。此外,天然气更加清洁环保、不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