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军
摘 要: 常态课、公开课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授课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优劣都有。课程改革的出现带来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在这两种模式的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让学生得到最大收获?如何实现教师自己理想中的教学?本文作者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个人的见解,以飨读者。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堂 常态课 公开课 有效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是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它拥有高新的硬件设备和智能的软件环境。常态课、公开课是常见的两种教学模式,它们各有优劣。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在这种模式下实施有效教学呢?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求获得有效教学的方法或途径。
一、常态课
常态课,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提高的根基,指教师在学校、在班级、在自然状态下与学生共同构建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形态。
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理论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有的是低效甚至无效。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理念因循守旧。
1.教学行为陈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考虑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想的是如何把书本上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关心的是能否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只要接受教师给予的一切;教师不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以及学生各项潜能的开发,缺乏对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指导和迁移运用能力的建构,在课堂中没有情感的体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感到比较压抑,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2.评价方法不科学。实际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法单一、不科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乐趣和信息技术的运用,甚至从教师和他人的评价中得到的只是失败和打击,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前准备不充分。
1.有教案无备课或“零教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从网上下载或借同事教案,不分析是否适合自己,是否适合学生,不作任何修改,按照他人的设计思路进行授课;更有甚者,或照本宣读,或想到什么就讲什么,这两种情况都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对学生分析不到位。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选择不到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在中学重复出现,教师若不重组教材内容和不重视选择有效教学素材,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实施过程不到位。
1.课堂管理不当。好的纪律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若自顾自地上课,而对课堂上出现的吵闹、玩游戏等问题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制止或及时矫正,就会导致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就会很低。
2.课堂提问随意。教师随意提出一些没有针对性、过难或过易的问题,而且有时为了创造“热闹”的课堂气氛,提问过多,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学生思维,反而浪费课堂有效教学时间。
二、公开课
公开课是校本培训最有效的方式和最简捷的途径。公开课的初衷,就是把教学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听众,让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公开课,教师都会非常认真地进行课前准备,课堂上都非常注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应用,都能围绕课改和课标要求的三准目标去实施,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课堂效率也很高。但我在长期听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与公开课格格不入的现状,具体表现如下:
(一)有意识地选择课题。
有些公开课,教师既不按教学进度,又不遵循编排体系来确定课题,总是选择最拿手的、最易教的内容。因此,有些枯燥的纯理论方面的内容,我们可能多少年都看不到教师是如何教学的。
(二)一味的表扬。
在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任务完成,不论质量如何,教师总会问:“他的结果操作得好不好?”学生会“心领神会”地说:“好!”不能否认,这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有些学生的操作过程确实值得表扬,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学生操作非常生疏。如果对这样的操作过程我们不及时地引导,而是一味地廉价表扬,则会产生负效应。
(三)过于强调时间的恰到好处。
还有些公开课,只要一听到下课铃响便戛然而止,而不论教学过程是否完美,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该小结的没小结,该强调的没强调,个别教师甚至连作业都来不及布置就草率收场,仿佛只有这样“恰到好处”地伴着下课铃声走出教室才是一节好课。
之所以在公开教学时出现以上种种现状,究其原因,我以为是教师误解了公开课的含义,把公开课当成“表演课”。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就是多了几个同行做听众。很多教师之所以费尽心思地上了一节很“成功”的公开课,无非是证明:我的观点是新的,我的方法是活的,所以我的效果也是好的——但事实是真如此吗?
三、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之一。信息技术教师要力争在每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有收获,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亲历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增进交流体验,提高思维水平,甚至提升人格,改变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必须具有浓烈的课堂“效益”意识,努力实施有效教学。
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理想的信息技术课,仁者见仁,我认为离不开以下几条途径:
(一)更有效开展备课,努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备课是教师根据《纲要》钻研教材和教学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预案。信息技术备课比其他学科更加复杂,教师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
教师应按照《纲要》要求备好教材,钻研教科书要透彻,利用教科书要到位;按照《纲要》要求备好教学目标:制定出的学习目标要贴切、要明确,学习目标要整合,学习目标要分层;按照认知规律备好学生: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按照客观条件备好软件和硬件:课前要调好硬件,提高完好率,要在机器中安装必备的教学软件,提高利用率,要精心准备每次学生上机所用到的素材,提高学习的效率;按照师生特点备好教法和学法;按照课改要求备好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激励”原则备好教学评价;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反思。
(二)有效组织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有效组织教学提高教者教师的效益,教师可通过以下形式组织教学:寓学于乐,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放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开放,努力实现学习环境的个别化;引导实践,努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渗透,有效内化学生的信息品格。
(三)关注课堂细节,拓宽教学效益增长方式。
课堂细节是指教学中的一个个细小的片段。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却举足轻重。关注课堂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追求教学的合理化、精致化和智慧化。它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可以拓宽课堂教学效益的增长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堂是组织信息技术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只有有效备课,才能有效教学;只有消灭“废课”、减少“弱课”、强化“优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卢蓉.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
[2]吴志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法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7.01.
[3]吴亚群.信息技术有效教学专题培训讲座稿.电教中心,200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