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批改作文,总有部分同学的作文,句子流畅,文笔通顺,叙事也还清楚,但总是淡而无味。有时是同一个题材,有的同学的文章就很耐读,给人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怎么也忘不了,究其原因,并不是他们用了什么经典华丽的词语,而是这些同学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初一新生入学不久,班上布置了一篇题为父亲的作文,班上有两位同学都写的是自己的继父。一位同学是泛泛而谈与继父的日常相处,感觉上好像他的继父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当时批改作文时说不出,现在就更没什么印象了。而另外一个同学写的继父,怎么也忘不了:题目是《我终于喊他爸爸了》。他说他是遗腹子,继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只身到了他家,但他从未叫过他一声爸爸,无论妈妈怎么说他,还是继父怎么讨好他,他都很难开口,有事只找妈妈,从不找继父。
那次学校通知每个学生带一盆盆栽花美化校园,好玩的他要走到学校门口才想起这事,于是拔腿就往家跑,按惯例还没进门就大声地喊着:妈……妈……可屋里没有回声,倒是继父迎门过来关切地问:怎么了,忘带什么东西了?他头也不抬,话也不回,径直朝妈妈的卧室跑去,以为妈妈在午睡,可推门一看,床上没人,手提包也不见了,很显然,妈妈上班去了。怎么办?喊他吗?决不。这时继父跟了进来,说妈妈上班去了,有事跟我说。他只当没听到,转身就到了阳台,阳台上倒是有几盆花,可这些花要么太大,要么就蔫了,根本不合要求,满怀希望的他这时完全没辙了,心里开始不停地抱怨。心细的继父大概看出了什么,很快地转身出去了。他一点也没在意,只是怏怏地准备到学校去,刚走到大门口,只见继父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赶了回来,边骑边喊,别着急,你看是不是这个,说时迟那时快,继父像变魔术般地从货架上取下一盆盛开的月季,他一下子愣住了,心里一喜,眼睛一亮,但瞬间又暗了下来,他是讨好我的,我宁愿挨批评,也决不要他的花。可继父却全然不顾,从座架下取出抹布,把花盆周边擦了个通亮,再放到货架上,试了试,挺稳的,然后拍了拍手上的土说,还愣着干什么,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便不由分说就把他抱到车的前面,说,坐稳了,然后风一般地向学校骑去。到了学校,操场上已没什么学生了,继父把他抱了下来,庆幸地说,还好,还没打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报纸递到他手里说,垫着,别把手弄脏了,再才从货架上取下月季花放到我手里,叮嘱道,抱稳哟,便轻轻地推了推我,转身离去了。他抱着这盆沉甸甸的月季花迟疑地向教室走去。快到教室门口时,回头看见继父还站在那,朝他挥手,这时,他分明感觉他的喉头有什么东西在涌动,最后终于忍不住大声地喊了一声:爸爸,谢谢你!
阳光下,他看见了继父眼里晶莹的泪花。
这事过去好多年了,可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而且经常想起那个学生喊他爸爸的那个场面……我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难怪高尔基称它是“隐藏在文字里的魔术”。好的细节不仅可以避免学生作文的平淡乏味和大而空,更是抒发真情实感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以更好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向学锋,教师,现居湖北建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