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梅
【摘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财务分析指标的体系设计和分析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局限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财务指标与财务分析方法的深入研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财务分析指标;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是运用财务报表数据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一种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为财务决策、计划和控制提供广泛的帮助。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是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内在要求;是挖掘市场潜力、改进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前提;是合理实施经济预测和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就无法提供及时、有效、准确、快捷的财务信息,也就不可能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财务分析体系是当前财务管理改革中的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给我国财务分析工作的改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财务分析工作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就目前来看,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财务指标体系缺乏统一的标准,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各不相同,大都只采用一些行业性很强的、片面性的分析指标,给国家的统一管理和宏观调控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局限性具体表现在:
1我国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主要由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及企业营运能力指标构成。而分析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法。测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一系列比率,如销售利润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由于会计利润的计算过程存在大量的估算项目,其主观性、操纵性太大,导致这些收益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可信度。企业偿债能力指标由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构成。前者由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构成,后者由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有形资产负债率及有形净值负债率等指标构成。这些指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还债能力,但它致命的弱点是债务的偿还不是以现金及等价物为保证的。如果上述比率中资产的管理及周转出现困难,则计算出的比率不能客观反映企业不佳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指标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及流动资产周转率构成。可以说,这几个指标缓解了偿债能力指标存在的一些缺点,但其忽视考察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弊端仍未能解决。
而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主要着眼于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而忽视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及企业因经营而增加的偿债能力。另外,在速动比率指标的计算中,假设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偿债能力比存货的偿债能力强。有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有些应收账款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2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被割裂。目前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将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割裂开来并过分重视相对指标而忽视绝对指标。实际上,有些绝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可以分析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净资产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可以反映该企业的获利能力。
3财务指标没有反映其内容结构。财务指标是由各种数字表示的,但这些数字往往只是反映了有关项目的表面现象,对于数字背后的真实情况是很难知道的。例如应收账款这一常用指标,在报表中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个总数,到底有多少是刚刚发生的,有多少已经逾期,又有多少是难以收回的,企业以外的人无从知道,而这些对于财务分析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二)分析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数据是财务分析资料的主要来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各种会计报表及其附表和附注是财务分析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财务报表本身具有以下局限性:
1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以币值不变为前提计价,忽视了技术水平和供求关系等因素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2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和物价变动及其他外部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数据隐含着资产升值或贬值的风险。
3目前我国的会计报表尚未对人力资源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而这些内容对决策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4由于存在认为粉饰利润的因素,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高。
(三)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现行分析体系包含的内容缺少反映企业现金流转能力的指标;其次,比率分析方法不太适合各企业之间的比较。要实现企业之间的比较,报表使用者必须识别不同企业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上存在的差异,在比较分析之前还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调整。普通的使用者是很难掌握这些差异的,更不用说做出合适的调整了。最后,必须承认,有大量的重要信息未包括在公司的财务报表内。例如,行业转换、管理层变换、竞争对手的活动、技术的发展、政府行为等,这些对于公司的经营成败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中,这些事件经常发生,这方面的信息必须从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来源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得到。
二、对完善财务分析基本理论的思考
(一)为了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不断提高财务分析报告的可信度。财务分析工作应当遵循四个前提假设财务分析工作应遵循的四个假设前提分别是:
1财务报告中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2财务分析主体要合规合法。这里的财务分析主体主要是指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企业财务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3财务分析的企业要有比较完善的会计核算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
4财务分析过程要相对独立,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相关内部人员虚构财务信息、操纵某些指标的计算,保证财务分析报告的真实可靠。
(二)财务分析的目标
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有不同的财务分析目标,不同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财务分析目标的多样性。
1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了解企业的资产流动和负债情况及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从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风险,为有关债权人和决策者提供财务信息。
2分析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资源。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可以使经营管理者了解企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资金周转情况等相关信息,为企业以后的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标,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分析,不仅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也是评价企业管理人员业绩的一个主要方面。
4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一
些发展能力指标的分析,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企业的经营前景,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三)财务分析方法
通过前面对财务分析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财务分析方法是我国财务分析体系急需完善的首要方面。
1尝试建立一套结构完善、科学实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比较分析和比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
2国家应当尝试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和所有制形式以及不同行业的特点,规定采用某种相应的分析方法。以便增强财务分析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比性。
(四)财务分析的研究内容
从目前来看,我国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是会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和预算分析。而就笔者的观点来说,应当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主、统计核算资料为辅,并且还要结合相关业务核算资料和经济调查资料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综合评析。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资产变现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企业举债规模与经营规模的分析以及举债资金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分析等。
2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具体包括:(1)企业利润的目标分析,分析企业目标利润和同期利润比较的增减变动情况。(2)企业利润的先进性分析,分析企业利润与同行业同地区同规模企业比较的情况,找出企业同兄弟企业间的差距。(3)企业利润的结构性分析,也就是解剖企业利润的构成情况,分析各种收八在利润中所占的份额和各类成本费用的开支情况。(4)企业利润的质量分析,揭示企业在完成利润的同时带来了多少社会效益。
3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分析。(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率。(2)企业资产的周转情况分析,主要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揭示企业资金周转的情况。反映企业销售质量、购货质量、生产水平等。(3)企业的财务构成状况分析,揭示企业资源配置的情况,促进企业改善资源配置。
4企业扩张能力分析。分析时,既要看企业各种资产、资本、利润的增长情况。也要对企业的经营前景和产业规模进行预测分析,找出企业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并就企业发展的前景进行经济预测和财务论证,充分揭示企业扩展经营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导企业正确把握发展方向。
三、对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方法的建议
通过分析。我们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现行财务指标体系的许多不足和漏洞。针对那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引入现金流量指标理念,尤其是在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方面。从而使整个财务指标体系更加系统化和完整化。
由于现金流量与会计盈余是不同衡量尺度的变量,所以新的财务指标体系采用传统指标与现金流量指标两条线来进行设计,以传统财务指标的结构作基础,并且要以“可比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公开性与保密性相区别”的专业化管理原则设计、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财务分析体系,应当做到既有创新,又要立足现实。
(一)以一定的形式在财务报告中对表外项目加以披露
加强对企业科技含量、文化因素、知识性资产、人力资源等的披露是网络信息经济时代的需求,财务报告应当做到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突破以往以货币对实物资产加以计量的模式,加强对财务信息质的描述。我们可以通过报表附注来对质的信息加以披露。总之。对这些表外项目尽可能地进行披露,可以满足当前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同时也应当考虑企业信息可否披露。
(二)采取多重选择的计量模式
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价值等计量模式具有很高的决策相关性,可以作为我国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一种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准则中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对财务报告计量模式的多重选择可以丰富财务报告的内容。
(三)塑造多样化的财务分析模式
信息技术革命为财务报告的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我们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来传输财务报告信息,通过图像表述、文字表述、语言表述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财务报告模式。
(四)鼓励企业出具社会经济责任报告
这样可以使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加强有关人员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的监督,加强企业的责任意识,使财务报告更具有社会性。
(五)加强财务报告的猜测和分析功能。使报告的历史性与超前性相统一
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他们很难直接用过去的报告来推测企业的未来。因此,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的报告是信息使用者所急需的,而财务报告加强其猜测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其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功能。
四、分析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各种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便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发挥财务分析的总体功能效应。
(二)分析指标的设置
在具体分析指标的选择上,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需要设置和选择一些适合本企业内部经营决策需要的、有助于揭示各种深层次财务信息的、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分析指标。另外,还要考虑到通货膨胀和季节性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将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有机地纳入分析过程当中。
(三)分析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在计算和分析各项指标时,不能仅凭简单的一项或几项指标就草率地下结论,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1了解指标生成的运算过程。会计电算化实现以后,好多财务指标数据都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许多指标的计算过程经常被忽略。若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变化异常,就很有必要理解它的计算过程,追查其原因。
2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如计算存货周转率时,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口径要一致,分子主营业务成本与分母平均存货在时间上要具有对应性,否则就无法进行比较。
3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依据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如企业决算报表年终审计后,往往要调整年初或本期数。若调整数字涉及若干年度,分析时就应剔除上年度以前的影响数。只有这样,指标才能反映出企业本年和上年的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实际情况。
4适当地运用简化形式。如平均资产总额的确定,若资金占用波动不大,就可用期初期末的算术平均值,不必使用更详尽的计算资料。
(四)分析标准的选取
在选择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时,要结合预定目标、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公认国内国际标准四方面综合考虑,而且还要看服务对象和企业类型。比如企业所有者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增强竞争实力,强调的就是与同行业的比较;而政府机构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问题,因而多采用公认的国内国际标准。最后,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机械地遵循所谓的合理性标准,而应当善于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
总的来看,不同分析主体可以在新的指标体系中选择不同的指标得到自己最关注的信息。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今后的财务分析在全面性原则的指导下会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注重现金指标与传统指标的结合分析、运用,特别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结合使用各种分析方法,注重企业的动态财务分析,使企业内外报表使用者得到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更加有效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