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高中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功课压力大,普遍不重视体育课。加之原有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多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虽然理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对身体的益处,但少数人看到多数人不活动,自己也逐渐对体育锻炼失去了兴趣,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应尽快提到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日程。
一、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体育意识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的喜好不同,兴趣也千差万别,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找到学生兴趣的方向并加以引导,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所以,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相应地创设竞赛情境,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通过竞赛的方式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产生兴趣。这样,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终身体育运动习惯。
二、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施教,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摒弃师教生学的传统模式,教师应由教授者逐步转变为启发、指导和帮助者,尊重学生,尤其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掌握技能较慢的学生,要以更大的热情去关注和激励他们。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勤思多练、团结协作,提倡创新精神,发展个性,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对不同气质、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力求注意到每一名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用爱的力量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例如:对抑郁型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自信心;对活泼型的学生,给他们布置任务,求其完成的质量,鼓励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体育上,学生集体活动多且看上去比较杂乱,这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所看不到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能参与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还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设计,甚至是本单元的活动内容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发现、分析并讨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例如:一堂足球课,在课前教师预先布置内容,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相关资料,教师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构思、设计,安排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练习中帮助和指导,最后根据各组的演练结果加以评定,选出最好的设计进行练习,这样的练习既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又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团队协作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养成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达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
三、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多媒体教学引入体育课堂,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在理论课上,用多媒体手段取代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将体育活动的要领以课件的形式搬上讲台,然后学生按照理论课上学到的要领在实践中自由练习,教师在场地内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运动心理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张扬了个性。
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将自主锻炼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团队精神的引导下与同学协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在相互练习中,为了集体的利益能够做到较好地自我调控,主动积极锻炼,从而使学生被动锻炼成为主动锻炼,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将来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总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而且漫长的过程,不能仅限于思想和认识上的主观引导,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学生在客观实践中能主动建立起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意向和看法。只有树立起自我体育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