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平
岚清同志以71岁高龄开始学习篆刻艺术。2003年以来,5年间治印400余方。石言事,石言志,石言情,石言趣,石言美成为其艺术与美学的价值追求。他把篆刻与党和人民的意志、与国家大事联系在一起,笔底风生,刀下水起,方寸之间涌动改革开放的大潮,激荡起我们心中的股股春意。这是我们聆听岚清同志篆刻与《突围》讲座、参观篆刻展览,所获得的强烈的情感冲击波。
岚清同志的篆刻,凝蓄情趣和美感,饱含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妙趣和谐趣,古意和新意,音乐感和雕塑感在朱白印文之间,在章款结构之中比比皆是,使品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增加阅读的快乐,流露出由衷的笑意。
篆刻源于实用,起源于民间。古代的封泥、烙马印、陶器上的印纹、官私印玺就是证明。岚清同志深得此道。大事小情、平常话语、中文外文、图形数字、古今中外常篆于一石,融历史之美、现实之美、人情之美、人生之美于一体,既有怡情养性之功,又有纪史刻石之用,又达化小我为大我之境。岚清同志篆刻艺术实践为普及小众藝术,让艺术回归社会,回归大众,回馈人民作出了表率,这也是一种突围。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应该铭记在心的。
我有幸聆听过岚清同志关于大文化建设的教诲,关于音乐、艺术和人生的真情感悟,这次又聆听了岚清同志关于篆刻与《突围》的精彩讲座,品读大美之印,如沐春风。请允许我借岚清之石,言我和在座各位共同之情,祝岚清这位“江南老童生”“康而寿”、“寿而康”!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