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长
从世界农业、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农业、农村的发展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业的生产率,农产品的产量显著增加,种类也更为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比较高的农产品消费水准;但也给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作用,尤其是重化工业的发展给农业、农村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当前,农业、农村土地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化肥、农药、农膜大量使用等自身问题具有普遍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解决,农业、农村的环境只能更加恶化,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问题。从目前农业发展模式来看,不能够同时满足环保、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这三个重要条件,因此,向生态农业以及循环农业发展转变是整个世界农业发展的普遍趋势。
一、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
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农业外部的投入,用高耗能来换取高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由此人们又把传统的现代化农业称为“石油农业”。“石油农业”为解决二战后人类对食物数量的需求做出了贡献。随着“石油农业”的发展,它存在危害生态环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造成严重的土壤侵蚀,土地侵蚀使很多土地无法耕种或勉强进行农业生产,造成农田生产力降低。二是化肥和农药用量越来越大,进一步使土地状况更加恶化,形成恶性循环。三是机械化生产、化肥塑料的大量使用,大量消耗着石油能源,同时给农村造成白色污染。四是农业生产自身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受侵蚀的土地沉积于水体中,造成了水污染,水污染又对动植物体系造成严重的生态影响,并间接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石油农业”的诸多弊端,造成了危及生存
的生态问题。为了处理和解决人类环境和生存问题,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二、世界循环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由于各国的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社会条件、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的迥异,其农业的发展水平自然也不尽相同。二战后,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二十世纪60年代就已步入了现代农业的行列,有些经济并不怎么发达、基础原本薄弱的国家和地区也在二十世纪70年代或稍后时期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并形成了特点不同的发展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优势型的发展模式;日本、荷兰、以色列——农业资源贫乏型的发展模式;韩国——农业农村结合型的发展模式。通过了解循环农业的几种基本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普遍经验:
(一)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发展理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人类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时,未来农业如何发展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农业在保护环境和资源、消除常规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理念的循环农业在全世界广泛兴起。
(二)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后盾。作为第一大产业的农业和作为农业新形式的循环农业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研制和推广。以色列每年用于农业科研开发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用于教育的资金投入比重占GDP的9%,科技开发和科教的高投入带来了生产上的高效益。该国农业科研一般直接来自农业生产第一线,主要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推广转化迅速,每年从包括农产品、技术、设备在内的面向国际市场的生物技术和独有技术研究开发中创汇达90亿美元。
(三)以政策和资金做支撑。为了保证循环农业的有效推广,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筹集资金。如加拿大农业部于2001年夏宣布出资140亿加元用于帮助有机种植者把握市场机遇、帮助农民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变、帮助农业学院成立有机农业研究和开发中心。意大利国会于2001年通过的一个预算案中,扣减了对具有环境危害性农药的资助,其资金用于有机和持续农业的研究活动,同时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始了有机农业硕士人才的培养,农业部还正式开办了一个国立有机农业学院。
(四)以严格的认证做保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是国外大多数国家生态经济农业的特征。因此,在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生态农业协会和食品认证机构,建立了严格的食品生产标准和生态农业生产认证程序。国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在生产资料、生产标准、生产过程、法规体系、认证体系、标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日本农林水产省于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01年4月正式执行。
(五)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贸易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食品的生产方式、技术标准、认证管理等延伸扩展性附加条件,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将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生态农产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必须经过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目前,只有通过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SO)制定的“ISO9000”和“ISO14000”环境国际标准的认可,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贸易。
(六)借助示范模式广泛推动。韩国非常注重示范模式的利用,以点扩散、以点带面、以示范促全面。其《五年计划》中计划投资0.18亿美元举办亲环境农业示范村70个,向示范村派遣中央技术支援队,开展栽培技术实验、经营分析、养分综合管理、病虫害综合防除等,使示范村成为普及推广环境农业技术、展示成果的场所。
(七)强化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可提高循环农业水平,提高贸易竞争力,同时可履行国际义务,体现循环农业初衷。如韩国计划修改《环境农业培育法》,使其相关内容符合国际标准,制定生产亲环境农产品时可使用的生产资料的目录及说明书等亲环境农业相关指南,把国立农产品品质管理院培育成为国际性有机农产品认证机关。
总之,各国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由石油农业生产模式向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转变,普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来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很好地降低能量消耗,改善环境质量和食物质量,能很好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尤其是能节省石油等能源的使用,生态农业企业和农民都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世界循环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循环农业模式,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可得出适合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启示。
(一)遵循生态发展规律。遵循生态规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除了巩固和扩大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成效,进一步从劣势中挖掘优势,把传统、原始、无污染作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向往绿色的需求,大力开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
(二)发展以循环农业建设为基础、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为目的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对中低产地区进行综合治理,对高产地区进行生态功能强化,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文化)三大效益的统一。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循环农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从国外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来看,尤其是在发展初期,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至关重要。一是制订规划,要把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内容列入国家长期发展规划中,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确定循环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分阶段计划的重点环节。二是有法可依,要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加大投入,在建设初期,政府要加大农村基础建设投入,对循环农业中的生态产品实行价格补贴,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四是搞好试点,各级政府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试点,着重在重点行业、农业科技园区、规模种养集中区等,试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应用。五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生态农业的环境监测体系。六是加快中国循环农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建设。应根据循环农业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循环农业标准化体系,使中国生态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有良好的接口,以促进中国生态农产品市场化和国际化,提高中国生态农业国际竞争力。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健全生态农产品的市场运作机制,中国应从降低生态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入手,发挥行业协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经营组织作用,建立收购、加工、销售网络,合理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通过优质的市场服务,增加消费者的质量信任感,以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五)根据国际生态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生产标准,并通过有关生态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逐步打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使中国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要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创建和完善中国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必须建立在规范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宏观调控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控制与监测体系3大体系之上。
(六)利用政府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中,一方面,有大量资金被闲置起来,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大量过剩产品在城市中难以消化和吸收。这些资金和产品的累积,只有在农业的发展中才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与财富。只有以这种方式,生态农业的发展才会找到真正的物质、资金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颜景辰,雷海章. 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世界农业,2005(1).
[2]任爱华.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借鉴[J].农业.农民(A版),2004(12).
[3]潘光,刘锦前.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成功之路[J].求是,2004(24).
[4]李振德.日本的环保型农业[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4/03/29.
[5]冷朝阳,贾静,张树兴.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应对策略之法律思考[D]. 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2005.
(作者简介:冯 长(1978.10—)男,河北保定人,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河北大学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办公室正科级秘书,研究范围:循环经济,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