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7-22 03:35
社区医学杂志 2009年12期
关键词:卫生院执业技术人员

秦 娟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是发展卫生事业的决定性资源[1]。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有中国特色的提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主导力量,其直接影响着农村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关系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需要强大的卫生人才队伍,以保障广大农民的健康。因此,建立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农村卫生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1 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及配置不平衡等问题,是普及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主要障碍。

1.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乡村卫生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社区医生特别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相对不足,这种状况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就医的可及性。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从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资源来看,至2007年末,全国农村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4人,其中医生0.93人,护师/士0.55人。平均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由1990年的1.38人下降到2007年的1.06人。这些数据表明,直接面向农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在农村地区每千农业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仅为0.93,在村卫生室则更低。农村卫生人员执业化程度较低,医生尤其是执业(助理)医师过少,在岗卫生技术人员中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执业资格,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要求。而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3],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因此,必须加快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执业化进程。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从我国医生和护士配置情况来看,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仅为1:0.7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显示我国基层卫生机构医护配置的不合理性。

1.2 卫生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卫生队伍不稳定 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卫生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缺乏业务骨干和后继人才,高级卫生人才短缺。表现为人员构成比例不合理,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主,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强;素质差,乡镇卫生院仍有较多的非卫生专业人员,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调查资料显示[2],2005年在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者仅占2.2%,大专占20.3%,中专占58.7%,中专以下占18.7%;正、副高级职称仅为0.8%,中级职称也只占13.0%,初级职称占到40.6%,不符合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1:3:1的比例标准。学历、职称偏低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村居民难以享受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基本卫生人力逆向流动使人员的素质能力越来越差,乡镇医院好医生流向待遇好的城市大医院:新毕业的专、本科生不愿到条件艰苦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而乡镇卫生院由于体制、条件、编制的限制,不能引进需要的人才和及时补充技术力量,形成“留不住、下不去”的卫生队伍不稳定现象[4]。

政府投入不足,乡镇卫生院经费短缺,人员工资不能足额发放。乡镇卫生院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人员的培训,由于缺乏长远和短期的培训计划,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新知识的培训、进修和深造,必将使诊疗技术水平下降,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此外,医学培训或继续教育内容仍以医疗为主,短期培训居多,卫生普法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培训或教育过少,造成乡村医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层次浅[5-6],这些都影响着人员素质的提高。

1.3 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年龄断层 从总体上看,卫生人力资源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下,占到51.3%[2],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化,而中年成熟卫生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偏少,不到20%,存在年龄断层问题。

1.4 医疗与预防保健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卫生院是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但仍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从事预防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多为医疗部门分流人员或非卫生技术人员,严重影响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7]。

2 对策与建议

2.1 制定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的准入标准 高素质的卫生人才有助于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因此,国家应建立规范的农村卫生人员准入机制,对农村卫生人员严格要求,规定其必须在医院实习一定年限后才能成为执业医生,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员结构。但目前我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的准入标准过于宽泛,这将影响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目标的达成。因此,为改善农村卫生人力的素质,在政策制定上要严把准入关。乡镇卫生院医生应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见习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对于新进的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标准,对于现有的卫生人员要鼓励其通过培训考取执业资格,对于多次培训不合格人员实行淘汰制,坚决杜绝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此外,可以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中实行聘任制度,根据群众评议、业务水平考核、学历层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及从事医疗工作年限、接受继续医学教育时间等方面竞聘上岗,力求选拔出能够胜任农村卫生服务需要业务素质高的技术人员,提高农村卫生服务队伍素质。鼓励上级医疗机构人员特别是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乡村工作,加大人员交流。

2.2 加强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继续培训和临床进修是提高农村卫生人员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受经费条件限制,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不能得到及时培训,从而影响我国农村卫生工作质量。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立针对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可以考虑拿出专项资金拨款到定点的高等医学院校,主要用于农村卫生人才的进修学习和在岗培训,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重点开展本、专科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这是提高他们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调整医学教育的层次与专业结构,促使卫生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培训内容主要是推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适宜技术,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教育,以农村常见病的调查、预防、适时监控、诊断治疗、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为主,帮助乡村医生建立全科思维方式,提高处理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每年保证最少60~80学时的继续培训的时间,明确规定每年每人必须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并监控培训质量,同时加强对现有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以鼓励和吸引一批已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为农村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工作技能,培养适用性强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对农村卫生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国家应提供政策支持和必要的经费保障,发展远程教育,提高成人教育的可及性,帮助广大卫生人员通过远程学习的方式,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技能水平。

2.3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工作 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将人才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去。国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和优惠政策,如增加农村偏远地区医生的薪酬待遇、增加农村全科医生培训名额、城市全科医生到农村工作提供安家费、增加农村全科医生退休后工资和医保比例等,以鼓励更多的卫生人员到农村工作。同时,国家还应采取有力的政策,吸引优秀的医学毕业生到农村行医,如规定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分期分批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2年;在农村学生中进行定向招收医科大学生,减免其部分学费,毕业后回本地区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工作;改善农村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基层和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和毕业后教育。建立按岗、按任务、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对在岗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结果作为提拔、晋升、聘任、评优、培训、薪酬分配等的依据。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应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稳定技术带头人队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人才到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只有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生扎根乡村,才能形成布局合理、方便可及和价格低廉的乡村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良性循环。

2.4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 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的长效机制,坚持城市卫生技术力量支援农村是我国卫生工作的优良传统。这种制度要求城市医院要选派医务人员,轮流定期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帮助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搞好传帮带,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还要求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有在农村卫生机构工作半年至一年的经历,这将有助于缓解农村长期缺乏高素质卫生技术人才和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技术的现状,有利于较快地改善和提高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增加广大农民对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1]毛宗福.湖北省卫生人力资源的管理及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3):140-144.

[2]国家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40-34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J].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9(3):2-3.

[4]沈林,应心,李水根.卫生人才流动面面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196(10):593-594.

[5]谢昀,赵军,朱丽萍,等.村医队伍及其卫生服务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4):12-13.

[6]陈琦,梁万年,孟群.我国中部地区乡村医生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6):21-24.

[7]郭清,王勤荣,杜亚平,等.中国全科医生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291-297.

(收稿日期:2009-02-23)

猜你喜欢
卫生院执业技术人员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应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多点执业:亟待多点助力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浅议某集团公司技术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部解释执业兽医三问题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