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

2009-07-22 03:35周海龙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王虎小涵润物细无声

周海龙

题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既是对春雨的歌颂,更是对教育方法的礼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懵懂的孩子呢?人们普遍认为“爱”是教育的关键,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对教育工作者而言,爱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者的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就是智慧的核心内容。

1.人文的惩罚,原来是甜蜜的

回放:上课铃已经响过,望着我疾步而来的身影,王虎一头冲进教室,一不小心把一位同学的桌子撞倒在地,摔折了一条腿,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沉下脸,刚要怒喝一声,正碰到王虎那不知所措的目光,怎么办?我的大脑在急速地运转着……

“今天,老师想请你编一个童话故事,名字就叫《桌子历险记》,明天早晨读给全班同学听,好吗?”

王虎显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脸红红的,手不时挠后脑勺。第二天早晨,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王虎走上了讲台,读起了他那篇《桌子历险记》,他读得很认真,下面的同学也听得很专注。

读罢,王虎突然朝我深深鞠了一躬,哽咽着说:“老师,我……错了。昨天我不该狂奔乱跑把桌子撞坏了。我已经按文中说的那样带来工具,中午把桌子修好。”

接下来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那一刻,我的心充盈着感动,眼睛似乎也涩涩的。

思考:面对学生偶然的过失,我们要扮演的决不是警察的角色,而是让孩子在认识错误的同时感受到关怀,感受到爱,从而自觉地求真、向善。人文的惩罚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又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枯燥的道德教育在悄然中完成。

2.善意的谎言,撑起爱的晴空

回放:我班一名一向活泼开朗、成绩优异的女同学近阶段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那发呆,木然的目光中流露出伤心和无助,成绩也一落千丈。看到这样的状况,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多方打听,知道张小涵的父母已经离婚,她被判给了妈妈,爸爸从此就在她的生活中消失了。这让她一下很难适应。

我明白真相后,我从家校联系簿中找出张小涵爸爸的留言,把他的笔迹寄给了远方的一个朋友,让他模仿张小涵爸爸的笔迹,用爸爸的口吻给张小涵写卡片,鼓励她好好学习。

当张小涵收到第一张卡片时,她的那份惊喜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接着,我又让有类似经历的人主动和她交谈,鼓励她能坦然地面对这样的变故。渐渐地,渐渐地,她又变成了原来的她。像原来一样的活泼,一样的优秀,甚至能主动地向别人谈起自己的爸爸。我知道她已走出了自己家庭的阴影。

思考: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将爱的情感转化为满足一个人的合理而迫切需要的行为时,才能从根本上引发其积极的情感反应。就像一向优秀的张小涵,在父母离异的情况下,多么渴望爸爸和同学的关爱呀!善意的谎言其实是爱的另一种表达式,不仅留住了一个优生,还满足了孩子情感需求。

3.轻松的幽默,让批评变美丽

回放:在一节语文课上,大部分同学都在认真地听讲着,但有两个同学一直在小声地嘀咕着,而且这声音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了周围同学的学习。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大家都在专心地学习,不便大声斥责。于是,我随口说了一句:“咦,怎么冬天还有蚊子呢?听声音还是个大个的。(讲话是两个大个的同学)”安静的教室响起了一阵轻松的笑声,讲话的两个同学也在笑声中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爱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的批评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

思考: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让学生在笑的同时,深思其中的含义,领悟蕴含的道理,正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收稿日期:2009-03-30

猜你喜欢
王虎小涵润物细无声
Could two-dimensional perovskites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instability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Suppression of ion migration in perovskite materials by pulse-voltage method*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初中班级管理之我见
鹞子和天鹅
小景和小涵
润物细无声
The Keywords and Trends in IELTS Reading
机器人与我
春夜喜雨
危险的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