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应如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2009-07-22 03:35梁群雄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素质思维活动

梁群雄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数学实践活动应当体现“活”、“动”、“课”三个特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对优化数学实践活动很有帮助。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应用将愈来愈广泛,这就要求未来的人才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将是战略之策。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主要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便能合理、灵活地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培养具备数学素质的学生,只靠单一化的学科课堂教学还不够,而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数学活动课应以数学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谈谈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几点体会。

1.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活”的特点。

1.1实践活动的选材内容要“活”。

实践活动的内容比课内所学内容广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源于教材,又宽于教材。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符合本班学生知识水平的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其次要选择新颖有趣的内容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创设的数学小天地里无拘无束地“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同时,还可把数学、美术以及音乐等有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素质方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1.2实践的活动方式要“活”。

数学实践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有:讲座、游戏、竞赛、实地测量、访问等等。活动方式一般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选择,例如,数学竞赛“三角形知识知多少”;对于学生素质较好的班级,我采取请各小组代表戴上各类三角形的面具上讲台以“自我”介绍的方法,看谁能把各类三角形的知识讲得最清楚、最完整;而对于学生素质不太高的班级,就采用“找伙伴”的游戏形式,找出所写的特点是属于哪一类三角形的。除此之外,还要根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教学设施灵活地选择有新颖性、竞争性、操作性的活动方式。这样,既能使实践活动体现出“趣味性”,又能适合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教育要“活”。

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而实践活动更能够结合活动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竞赛“看谁算得快”中,我向学生讲述小高斯的故事,鼓励学生向小高斯学习。用名人的事迹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和习惯。在“重走长征路中”,我通过设计的一关一卡,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红军当时处境的艰险、学习红军坚强不屈的精神,达到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进取心和主动克服困难求成功的意志品质的目的。

2.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动”的特点。

所谓“动”,就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质。

2.1让学生多动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表现出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很多内容都涉及“说”。如“开火车”口算,补充条件、问题。口头编应用题都需要“说”。说,是学生智力的表现;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注意指导学生把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把直观形象思维的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更好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1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引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便是一种以“动”促“思”、发展思维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我有目的地适当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去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学过《土地测量》后,我带学生到操场实地测量,比赛哪一组能最快最准地计算出操场的面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3让学生多动脑,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思维使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都应设置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求得问题的解决,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勤动脑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应通过一些典型内容来训练学生正向、逆向、多角度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3.数学实践活动要体现“课”的特点。

实践活动这个“课”规定了它与课外活动不同,它是一节课。所以,在实践活动中,要时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1实践活动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但因为数学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较“活”,课堂调控有一定的难度。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让学生越过“雷池”半步;强调让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是学生一提出问题就修改教学计划,以致原订的教学计划无法完成。为了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充分进行备课,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估计并制订方案,届时根据信息双向反馈的情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胆进行调控。接着,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好怎样“导”,要导在问题上,导在知识关键外,要导得学生有所思、有其趣、有所得。这样,学生的要求才能及时满足,教学计划也能顺利完成。

3.2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是素质教育的体现者,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知识的获得,各种智力因素的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要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实际活动去实现。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和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发挥智力,锻炼能力,受到教育。所以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为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创造一些让他们发言、锻炼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应当体现“活”、“动”、“课”三个特点。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对优化数学实践活动很有帮助。数学实践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它促使课内课外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中既长知识、开拓智力,又培养参与、竞争意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丁伯荣.《走进新课程》[A].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朱小蔓.《小学素质教育模式》[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收稿日期:2009-02-24

猜你喜欢
素质思维活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小”活动
思维跳跳糖
“活动随手拍”
思维跳跳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