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范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了很多圣贤。
孔夫子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宓子就是其中之一。宓子曾任鲁国单父这个地方的地方官。齐国人来攻打鲁国,单父是齐军的必经之路。这时有人向宓子请求说:“齐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地里的麦子刚熟。还没有收,不如让大家任意收割吧。这样老百姓可以增加些粮食,总比留给齐军要好。”
大家多次请求,宓子都没有同意。没过多久,齐国的军队打过来,把麦子都抢走了。鲁国执政的季孙氏对宓子非常不满,派人来斥责他。宓子皱着眉头说:“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还可以再种。但是,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趁机得到粮食,那就会使他们盼望敌人前来入侵了。单父这个地方一年的小麦能否收到,并不能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百姓有了侥幸之心,使世风败坏,那将是几代人都无法根除的。”季孙氏听后十分惭愧,对人说道:“如果有个地缝我真想钻进去。实在没脸再见宓子。”
宓子所讲的道理,有人评价说:对于救世来说似乎迂了点,对于处世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事情,现在看来有点小利,但长远来看会贻害无穷,就像现代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工业,靠砍树卖钱来致富一样。
还有一个故事与此相关。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齐国强大了。各地诸侯基本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只剩下楚国不听号令。齐王准备发兵征服楚国。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挂帅攻打楚国,但却遭到了宰相管仲的反对。管仲认为眼下齐军疲惫,不宜久兴兵事,他日夜命人抢铸铜钱。
一天,管仲派百余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鹿是较为普通的动物,楚国盛产鹿,人们把鹿作为肉用动物,两枚铜币就可买到一头鹿。另一方面,管仲却派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购买。”齐国商人开始贩卖鹿。开始3枚铜币一头,后加价到5枚铜币一头。于是楚人竞相到山中猎鹿,鹿资源日益短缺,商人又从中哄抬鹿价。一个月后,鹿价涨到了40枚铜币一头。这40枚铜币在当时可以买到1万斤粮食。高昂的利润使楚国上下变得疯狂起来,农民不再种田,改行做了猎人:士兵不再练兵,背起弓箭偷偷上了山。
一年之后,楚国国内铜币堆积如山,但却田地荒芜,粮源断绝。
管仲又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禁止与楚国交易。这下不得了,楚国人拿着大把的铜币却买不到粮食,全国闹起了饥荒,人们四处逃难,楚军人黄马瘦,完全丧失了作战能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人马,开往楚国边境。楚成王内外交困,忙派大臣向齐国求和,割据一方,保证从此听从齐国的号令。
管仲其实早就洞察了买鹿这件事会引起的连锁反应,他广为散布“齐桓公好鹿”的流言,不惜抛出铜币哄抬鹿价,使楚国人再也无心从事农业生产,从客观上切断了楚军的粮源供给,然后果断地集合八路诸侯进兵楚国,逼迫楚王臣服。
管仲不动一刀一枪,不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治服了本来强大的楚国。后来,人们把管仲的这个策略称为“买鹿之谋”。
这与现代的“混沌学”颇为相似:南半球某地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所引起的微弱气流,几星期后可变成席卷北半球某地的一场龙卷风。他们将这种由一个极小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在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下,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后果的现象称为“蝴蝶效应”。一个出色的人,既要见微知著、因势利导、未雨绸缪,引导事物向着有利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方向发展,又要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以免不利因素发生连锁反应,导致烂摊子无法收拾、全局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