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相随

2009-07-21 05:18何文晖
天津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小兵教育教师

何文晖

与很多才气逼人、锐气十足的青年名师不同,郝娜不会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她更像是一个邻家的姐妹,亲和温婉,清新自然,不经意间你会被她身上的那种恬淡从容和温润质朴所感染,被她眼神中的坚毅和执著所牵引。郝娜更像是一杯茉莉清茶,不知不觉中那股清香会袅袅升起,融进鼻息,沁入心脾,令人久久难忘。

从1999年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到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学任教,刚刚跨进而立之年的郝娜,已经在教坛耕耘了10个春秋。在平凡的岗位上,她以满腔的热忱和诚挚的爱心浇灌着满园桃李,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汗水都奉献给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和挚爱的学生。她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用爱去拥抱和温暖他们,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人生、学会做人,让他们的心灵放声歌唱。

有人说教师是一颗铺路的石子,为他人的起飞铺路:还有人说教师是一支被点燃的蜡烛,照亮了别人而燃烧了自己。郝娜对此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在铺路的同时也延伸了自己,在燃烧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10年的历练,由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到骨干教师、年级组长,2006年又开始担任学校的德育主任,郝娜从一名初登讲台的青涩女孩,成长为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用不懈的努力实现着心中的理想,体现着自身的人生价值。她曾荣获红桥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人民满意好教师”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连续四届荣获红桥区青年教师“希望杯”竞赛一等奖和中青年教师“成才杯”竞赛一等奖……

心相伴,爱相随。10年间,青年教师郝娜的从教之路满是动人的风景。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也很娇气,当他人有困难时,往往需要教师去引导才会伸出援助之手。

郝娜觉得每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颗爱的种子,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和适宜的环境,让这颗爱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于是,她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关爱他人”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学会帮助和关爱他人。

郝娜和学生们来到残疾人李庭芳家中,第一次来到李家,面对简陋的屋子,陈旧的家具以及那满屋的潮气,平素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惊呆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李庭芳一家人在艰苦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却让学生们心生敬佩。他们争着打扫房间卫生,帮助李庭芳做这干那,看到这一幕,郝娜心里十分欣慰,在那一刻她感到学生们一下子长大了。从那以后,学生们自觉分成了几个小组,利用休息日轮流为李庭芳一家做卫生,主动承担起为他的孩子补课的任务。临近春节的时候,学生们又带着年货为李庭芳一家送去温暖,令李庭芳深受感动。此外,郝娜还组织学生来到老年福利院,开展爱心奉献活动,为在那里生活的孤寂老人带去欢乐。

在五十一中学的校园里,在红桥区教育系统中,“带着妈妈上学”的小兵的故事被传为美谈。小兵从小因为医疗事故不幸造成双耳失聪。为了让小兵更好地学习成长,本来工作在外地的他的父母来到天津。五十一中学安排小兵坐在教室第一排。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小兵的母亲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请求——坐在教室里跟孩子一起上课。看着母子二人渴求帮助的眼神,为了这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年级组长的郝娜在征求班主任和教师们的意见后,在校长的全力支持下,开辟了绿色通道,破例让小兵带着自己的妈妈来上学。郝娜和班主任一起策划召开了“帮助身边伙伴,我能做些什么”的主题班会,发动全班同学共同帮助小兵。班会课上,学生们把写有祝福话语的精美书签送给小兵,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变得开朗快乐起来。

郝娜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去感受爱的真谛。2008年她组织学生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09年开展“春的季节,爱的校园”爱心义卖活动,将关爱撒播向需要帮助的家庭……在多姿多彩的献爱心活动中,郝娜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用爱心去表达,去奉献,去付出,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这是郝娜德育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关键所在,更是师爱的一种理性表现。谈及此,郝娜说,这得益于五十一中学多年积淀的丰厚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势对自己的帮助。除了“师生谈心本”外,主管德育工作的郝娜还和教师们一起编制了“心理健康操”,开设“心理训练活动课”,特别是通过编写、讲述、录制经典“教育故事”,从教育实例中积累经验,形成教育智慧,为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潜心探索、研究和实践。

在教育故事“有一种智慧叫宽容”中,郝娜讲述了自己初为人师的一段经历:“我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姓郝,以后大家可以叫我郝老师”,带着一份兴奋与不安,我开始了一段精心准备的开场白。忽然,一只有力的手举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讲话,这是一个皮肤黝黑、目光炯炯有神的“淘气包”。“老师,您是不是好坏的‘好字?我觉得这个字好,不管干得好与坏,都得叫您‘好老师。就像我爸爸,不管当什么干部都是个‘正职。”郑磊的一番话顿时引得班上哄堂大笑,把我刚刚极力释放的威严搅得一塌糊涂。我再次注意他时,发现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叛逆与挑衅。

以后的日子里,郝娜上课的时候如临大敌,不知道郑磊会突然冒出个什么问题来。他好像有意和教师作对似的,问的问题不是书上什么地儿印错了,就是指出发音上的错误。那段时间,为了不被找茬或问倒,郝娜“疯狂”地备课,纠正发音,简直有些神经质了。在被这种既尴尬又不安的情绪笼罩下,郝娜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正是郑磊潜在创新性的体现。每节课上,她的目光总是有意回避着郑磊,根本不给他提问的机会。不知不觉中,郑磊举手“发难”的频率大大降低了。

但是,在一次关键的实习汇报课上,由于郑磊的意外“刁难”,汇报课被搞“砸”了,郝娜沮丧到了极点。此时,一位年长的教师送给郝娜一本书,书中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有一种智慧叫宽容》。至今,文中几句话仍令郝娜记忆犹新:“给学生一个微笑,一份宽容,你会发现它可以化冰川为河流,化严寒为暖冬,化强硬为温柔。”仿佛醍醐灌顶,这让她很受启发,觉得郑磊那双充满质疑和挑战的目光不再那么犀利,变得有些与众不同,令人欣赏。

于是一番倾心交谈之后,横亘在师生之间的沟壑被理解和信任填平了。自那以后,郑磊的创新性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成立废旧物品回收站,用卖废品的钱专门作为班集体奖励基金;他在卫生责任区贴上了一条条充满真挚情感的留言:“为了你和我共同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请不要乱扔垃圾”;他布置板报,开设了“群星闪耀

展示栏”,记录下班中的好人好事……

由此,郝娜感慨道:看着他的成长我觉得自己是如此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个充满灵性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花朵,宽容教育使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在这片领域中我发现了一番新的天地。宽容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是师爱的传递。宽容的智慧足以包容一切,改变一切,创造一切……

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蕴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育实践中,郝娜以“真诚、倾听、理解、尊重”为教育宗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郝娜的工作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把学生当成朋友,你正走向成功;和学生成为朋友,你成功了一半;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时,你才真正取得了成功。”在实际工作中,她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用心去与他们交流。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郝娜往往是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和他们谈话,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郝娜认为,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是教师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工作的关键。于是,“师生谈心本”架起了郝娜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了一块“心育”的园地。无论工作有多忙,时间有多紧,郝娜都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想办法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耐心地引导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看待社会和人生,把阵阵和煦的春风送进他们的心里。教师的真诚也换来了学生的信任,逐渐地,“谈心本”中学生书写的内容由“流水账”到袒露心声,抒发苦闷,而郝娜就是根据字里行间捕捉到的学生的心理变化来“对症施治”。同时,郝娜还通过“家庭热线”与学生家长直接对话,帮助他们纠正片面的教育观和人才观,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和教育方法。郝娜利用开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讲解教育孩子的正确思路和方法,又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写下与家长沟通的心声,开辟家长和孩子交流的通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回顾10年的育人之路,一路风雨一路歌,一路爱相随。郝娜付出了爱,但内心却十分充实,因为在她看来,“能悲伤着学生的悲伤,喜悦着学生的喜悦,幸福着学生的幸福,让学生学会了爱,这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正是教育事业的伟大之处。徜徉在爱的海洋里,教育显得如此温馨!”

太阳西下,余晖中,郝娜站在教学楼边,身后是五十一中学名誉校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舒乙题写的“心育”雕塑;而她望着不远处的操场有些出神,嘴角微微翘起,目光中满是欣慰——运动场上,有一群生龙活虎的学生正在踢足球……那是她挚爱的学生们。

猜你喜欢
小兵教育教师
欢乐小兵将
国外教育奇趣
欢乐小兵将
题解教育『三问』
欢乐小兵将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