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勇
天津市北洋社区学院的前身是天津市红桥区业余大学。30年前该校仅有成人业余教育,现在已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远程教育、开放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共存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较为完善的办学格局。2007年,时任红桥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的孙莉华调任北洋社区学院院长,这对一直从事党务工作的孙莉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毕竟党务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看很大的区别。两年的时间,孙院长不仅完成了从教育局领导到学院院长的角色转变,而且赢得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普遍认可。孙莉华院长如何实现这种角色转变?她给学校管理者如何定位?她又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改革创新?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孙莉华院长。
孙院长,我们知道您是2007年调任北洋社区学院院长的,您当时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2007年暑假,我从教育局机关来到北洋社区学院,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到北洋社区学院后,为了更快地进八角色,我深入到各个校区、各个部门了解情况。到学院后,我就要面对许多需要处理的具体事情,如办学形式问题、生源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实习实训问题、资源整合问题、学生教育问题、校园安全问题等,而这些具体事情令我有点儿应接不暇。尤其在一段时间里,中职校区的住宿生屡屡出现违反学院纪律的问题,我感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非常大。为了变被动为主动,我把重点放在“抓两头”上:一头抓“事前”,想思路、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强调细节管理;一头抓“事后”,检查措施、目标落实的情况,责任到人,“一竿子插到底”。近两年来,学院领导班子认真履行职责,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从大局出发,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破解由于校区分散、办学层次多、人员队伍庞大等原因带来的管理上的难题;结合“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在落实招生计划、改进办学模式、狠抓德育工作、构建平安校园等诸多方面坚持“认识上有新提高,观念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开拓,招法上有新突破”,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把学院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把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院的管理工作和您以前在教育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不同?您有什么感触?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是肩负的责任,对学校、对师生、对校园安全的责任。学校安全是办学的基础和保证,这也是我逢会必讲的内容。只有在保证学校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追求、谈创新、谈发展。应该说,我从教育局机关来到基层学校,经历了从“行政思维”向“校长思维”转变的过程。通过两年的管理实践与学习,我越来越深地体会到院长的智慧、思想、观点、理念是在办学的实践中产生的。学院的工作是繁杂的、多头的、实实在在的,我在工作中不断探讨如何实现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如何凝聚队伍、稳定人心,如何扩大办学规模、稳定生源,如何拓宽联合办学之路、把“订单式”培养模式做大做实,如何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功能定位等。院长的任期是有限的,但其工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您是如何看待校长这个角色的,
我认为校长是有三种功能的角色——管理者、教育者、领导者。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职责。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的领导者,这是大家普遍的认识。管理强调的是执行能力,领导强调的是领导能力。要管理,就要面对各种棘手的事情,就要解决面临的困难,就要驾驭复杂的局面:要领导,就要思考对学校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就要对学校的发展道路、方向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可见,管理与领导是对校长职责不同层面的界定。
不可否认,管理是校长的重要职责。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校长要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一般来说,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聪明的校长不仅是解决问题的高手,而且是避免出现问题的高手。因此,管理需要智慧,需要思想,需要能力。校长要善于从事务性管理中走出来,向着更有效的战略管理进发。现在,许多校长仍处在事务型校长或经验型校长的状态。我认为,校长必须有思想、有策略、有个性、有热情,必须向学者型校长的目标迈进。
您提到“管理需要智慧,需要思想,需要能力”,那么,在具体实践中,该如何体现这种智慧、思想、能力呢?您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任院长后,我用心最多、着力最大的一项工作就是管理。一是领导班子强化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职能,坚持思想沟通,增强责任意识;坚持顾全大局,增强合作意识;坚持民主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坚持用心谋事,增强质量意识。我们把关心教职员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努力为教职员工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工作环境,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针对合校后中层机构臃肿的问题,我们制定了因需设岗、竞聘上岗的方案,利用暑假完成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同时,我们通过明确岗位职责、交流培训、一事一议、点评反思等形式,使全体中层干部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其能,各得其所”。三是用制度去规范各项工作,抓好工作的落实。我们实行了校区校长负责制,健全了条块结合、层级管理的运行模式,校园安全、学生住宿、拆迁维修、设施更新、财产托管、校园建设等全部纳入制度管理范畴。由于责任目标的不断明确、责任关系的不断顺畅,学校规模大、板块多、校区分散所带来的许多弊端得到了较好的克服;学院各校区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高职等各类教育的招生管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等也都沿着规范的轨道大踏步前进。
当然,学校的管理重点不在“管”字上,而在“理”字上——理顺干群、师生、教师与家长等各种关系,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互敬互重、其乐融融的和谐校园。
您觉得做一名校长最难的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我感觉最难的有两方面:一是资金来源难,这已成为许多校长办学的困扰。二是科学决策难,能否科学决策是对校长领导能力的检验。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面对现实,一方面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内部挖潜,扩大生源,畅通渠道,开源节流,科学筹划。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校长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抓住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准确作出判断,为学校指出前进的方向。敏锐的洞察力是校长正确决策的基础,理智的主见、睿智的创见、明智的远见是校长决策能力水平的体现。
请您谈一谈您的办学思想。
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然而,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可引领学校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的确是个艰难的过程。定位学校,必须遵循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
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我想,我们的思想、理念就蕴含在其中,蕴含在学校办学新体制形成的过程中。作为校长,尽管受任职时间与实践能力的限制,但还是要力争站在一个较高的视点上升华我们的办学思想。
我们办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为使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培养时代需要的各类实用人才。2008年3月,学院与台湾地区企业签订了培养“制造与信息管理工程师”的合作协议,即ERP专业培训。7月,ERP专业学生与企业见面,并进行了面试,所有学生与企业达成明确的录用意向,学院在与企业合作办学、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上迈出了新步伐。我们紧贴市场需求,在专业设置上进行调整、整合,加大实用型、技能型课程比例,鼓励、引导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增加就业“砝码”,使他们能顺利走进用人单位。北洋社区学院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畅,越走越宽。这是其一。
今年,面对生源萎缩的现实,我们千方百计扩大生源,把招生的责任由一个部门承担变为广大干部教师共同承担,较好地完成了电大、高职招生任务,成人教育招生工作也呈现新势头,从而增强了全员生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有一支具有较强应变能力与改革创新精神的队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对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发掘发展机遇,解决发展难题,保持发展势头,扩大办学规模。这就是我们办学思想的又一重要内涵——改革创新精神。在这一思想引导下,我们努力构建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块,既统一又灵活的办学体系:把北洋社区学院建成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以培养实用型、外向型、经营型复合人才为己任的教育实体,为我市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共存的办学实体:形成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衔接、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贯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新体制。这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传统体制完全不同,与传统印象中的成人教育也有许多区别。这种多层次、多形式、多模块的格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推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载体。这也是我们办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推广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的主力军,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排头兵,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阵地。这是落到我们肩上的一项使命,是学院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源泉。
这三方面内容,较全面地表述了我们的办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