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恒元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家长们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储备足够的能量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作为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能力的培养,在当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众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学一样乐器:钢琴、电子琴、小提琴……于是,数以万计的琴童,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涌现出来。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学琴是一个培养能力、逐渐开发智力的过程,需要我们理性地看待孩子,关注孩子迈出的每一步,家长不要加入过多的主观色彩。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开发孩子的潜能,健康引导孩子学习和掌握更多有益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我认为家长端正认识、平和心态,是让孩子顺利踏上音乐学习之路的首要条件。
下面我把琴童家长分为三类,谈一谈在部分琴童家长身上隐藏的—些问题。
一、“甩手”家长
称其为“甩手”家长,其实是由于他们在孩子身上没有倾注必要的精力,对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他们大多有着从众或跟风的心理。也许是工作十分的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要么交际应酬太多,只管自己去潇洒,孩子学琴的事他们很少过问。他们往往是就近为孩子报上一个班,不管教师的水平如何,交上学费就算完事。看到别人孩子拥有的,自己孩子也已经拥有了,于是乎,家长内心找到了平衡,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好像只要将孩子交给了老师,一切问题都能得以解决。殊不知一些孩子几年学下来,音阶拉不准,节奏弹不清,错音一大片,问题一大堆。这里既可能是由于小孩的先天不足,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家长的不闻不问。
孩子之间音乐接受能力确实存在先天的差异,但是,每一个孩子的音乐能力,通过后天的培养,都是能够得到一定发展的。在选择学习的方式上,家长应该征求老师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小孩发展的科目。如有些孩子学习二胡、小提琴,其音准控制不好,我们可以让其学一些有确定音高位置的乐器,如电子琴、古筝、吉他等。这样就能有效地减轻其学习负担,增加学习的自信心。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音乐不是为了能成音乐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学艺历程是艰难的。小孩贪玩是天性,学琴就必定占用他们玩耍的时间,尤其是当学琴的新鲜感消失、兴趣逐渐减弱时,孩子要坚持下来,除了对其自身的意志是一种磨炼外,同时也在考验着家长的耐心与毅力。常常是一些小孩由于贪玩,再加上学琴中遇到一定的困难,于是,一些缺乏耐心的家长大臂一挥:算了!不学了。而且还为自己找到一个金字台阶——顺其自然。一些很有潜质的小朋友,其音乐发展的道路,就在这一声叹息之中被断送,实在是可惜。
二、“全托”家长
前面我们提到过,有些家长男女双方都要忙于工作,加上孩子们普遍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了“全托”式教育。所谓“全托”就是指除有专任的教师为孩子上课之外,还有专职的老师为孩子当陪练。似乎以这样的方式就能彻底解决孩子学琴的问题,其实不然,这其中同样会产生各种问题。
首先,陪练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陪”字,应该起到正确指导小朋友练习的作用。而如今的一些“陪练”,要么自己在专业上本身就没有学通,无法实施正确的引导,要么纯粹就是一个摆设,守着琴童完成额定时间。这样的“陪练”,其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主讲老师与陪练容易产生教学上的脱节。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主讲老师与陪练两者基本上是各自独立的部分。他们之间缺乏沟通,陪练往往不能全面贯彻主讲老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上不能形成默契,甚至还会产生分歧。
第三,陪练的出现会使琴童产生消极的依赖心理。毕竟陪练与琴童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们如今的课外作业也较重,练琴应该是见缝插针的事情,一旦有了陪练,孩子往往就会形成老师来了我练琴,老师走了我收琴的不良习惯。
因此,我们说“全托”难脱,家长想完全免去自己应尽的责任是不现实的。
三、“全职”家长
这类家长全程奉陪孩子的学琴,他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母爱与父爱情怀。但是在这类家长中,劳而无功的却大有人在。
首先表现在一些家长的急于求成。如:四五岁的小孩主要还是处于发育肌体的阶段,绝大多数小孩不易过早进入器乐的学习,尽管有些小孩已初显音乐方面的潜质,但启蒙阶段的教育仍然是比较艰难的。一些家长一味追求早期开发,眼看着教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能准确掌握,于是,心急火燎的家长就去责备,甚至打骂孩子,这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十分不利的。
有些家长功利心很强,如:让孩子学琴就是为了考级,因此,常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在报名之前,就会问老师:您能让我孩子一年考几级?他们根本就不能正确认识考级的内涵。由此便出现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为了迎合这些家长,同时也为了显示所谓的“教学成果”,拼命去拔高学生的学习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家长相互攀比心理造成的结果,而最终受害的是孩子。
由于“全职家长”过多地包办,往往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思想,形成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孩子上课家长做笔记。天长日久,有些孩子就开始依赖家长了——反正有人在帮我纪录,我记不记无所谓。因此有些孩子就会出现上课思想不集中,对老师强调的要点不善于认真领会等问题。有些孩子看谱不注意各种记号、不记调号,出现的错音常常由家长纠正,这些都是由于严重的依赖思想而产生的后果。
有些“全职家长”不仅关心着自己孩子的学习,同时也在关注着其他同龄孩子的学习,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当他们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学习内容和进度后,常常会对自己孩子的教师提相同的要求,这必将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干扰。其实,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会有所不同。家长盲目地向教师提要求,只能说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不信任。我们自古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古训,而某些家长一年之中为孩子更换几位老师,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在以上三类家长中,第一类家长肯定是失败的,第二类与第三类家长中,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典型,但绝大多数成功的家长来自于第三类。它充分地说明了家长尽职容易尽责难的道理。因此,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看清自己,是否存在着培养孩子的误区,切实扮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