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丽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又是一位琴童母亲。在儿子学弹琴的过程中,我伴随着孩子一路走来,这其中的感受,真的是千言万语也道之不尽。
记得当初让孩子学琴的时候,我曾再三犹豫。因为,我见过太多的孩子和家长,在学琴伊始时豪情万丈,学琴过程中像阶级斗争一样斗得“你死我活”,最后很多都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家长身心疲惫,孩子也由此对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滋长了孩子做事不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不良习惯。因此,到底让不让孩子学琴?如果学,我能坚持下来吗?等等这些问题时刻在我心头缠绕。我想,只有我准备好了,才能让孩子踏上漫漫的学琴之路。
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坐在钢琴旁,儿子唱歌我来伴奏。并且每当我弹《献给爱丽丝》、《童年的回忆》等这些曲子时,孩子就会马上把录音机打开,放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似乎想引起共鸣。每当我弹错时,儿子总是马上说“妈妈,你弹错了!”、“妈妈,你没有录音机里弹得快!”……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左右,在儿子的强烈要求下,儿子开始学琴了。
刚开始练琴时,弹20分钟,休息10分钟,再弹20分钟。那个时候,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幼儿教师。因为,在休息的10分钟里,我每天都变着花样和儿子做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既休息了大脑,又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性。随着初学时新鲜、好奇感的消失,儿子对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产生了抵触,弹琴时一会儿“喝杯水”,一会儿“上厕所”,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练琴。看到儿子这样,我也很着急,有时会劈头盖脸地批他一顿,其结果是他更不愿意弹琴了。怎么办?难道真的弹不下去了吗?看来,问题是出在我身上。于是,我静下心来,又一次和儿子郑重其事地谈话,并共同制定出一个弹琴计划:首先,弹琴之前喝水,上厕所,弹琴过程中不再喝水,上厕所。坐在钢琴凳上,只说和弹琴有关的事情,其他事情免谈。为排除外界干扰,每次弹琴之前,我都会将家里电话线拔掉、手机关闭,一心一意陪儿子练琴。我的态度变成了赏识和鼓励,儿子弹琴的劲头,又重新鼓了起来。当然,如果哪一天不好,我就写出具体的事项,孩子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能承受住批评了。因此,总体看来,我把握了“赏识有度,批评有方”的分寸,使儿子弹琴也日益在进步。
儿子该考3级了,自然练琴时间也有所延长,而我似乎又犯了老毛病,看到儿子练琴中屡屡出错,我又忍不住急躁起来。有一天,我给儿子又指出练习曲应该怎样弹时,儿子说:“妈,你别总是在旁边指手画脚,有本事你也参加考级,你就知道弹琴就不是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了”,看到儿子那挑战的目光,我不假思索就应承下来,“好,妈妈也参加考级,咱们俩比赛,看谁考得好!”第二天,我就跑到音协,为慎重起见,使自己顺利过关,我给自己报了6级。
就这样,整整一个多月,我和儿子比赛着练琴。真正投入到考级的练习中,我发现,由于自己缺少“童子功”,4指在跑动时灵活性和独立性不够,每次4指弹的音总是一划而过。为此,我一遍又一遍练,甚至用皮筋把其他手指缠住,单独练习抬4指。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的4指也能像其他手指一样在钢琴上灵活自如了。儿子看我动了真格,意识到不努力就会输给妈妈,还是好好练琴吧!因此,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除去吃饭和午睡的时间,我家的钢琴就没有闲过。连楼下不知情的邻居见我都说:“你是不是疯了,每天让孩子练那么长时间的琴,你不怕把孩子给累坏了。”就这样,我和儿子互相督促,共同努力,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首战告捷之后,我和儿子都体会到共同成长的乐趣。因此,我们俩约定以后每次都要共同考级。儿子考6级,我考8级;儿子考8级,我考10级;当儿子考10级时,我就一遍一遍地做示范,让儿子感受到不同的弹奏方法所表达出的音乐形象是大不相同的。没有了说教,儿子对我的示范心服口服。最终,顺利拿到了10级证书。那一年,儿子刚满12岁。
如今,钢琴已成为儿子的好朋友,他会在学习之余弹奏一曲,让自己放松一下;也会在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曲时,试着在钢琴上摸索着弹出来,更会在学校的新年联欢会上一展风采。在儿子学琴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会弹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弹琴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细微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做事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特别是弹琴时十个手指的配合,极大地锻炼了孩子的手、眼、脑的协调配合能力。中国有句话叫“心灵手巧”,而实际上这句话应该反过来说“手巧才能心灵”。同时,通过陪孩子练琴,我自己的弹奏能力也大为提高,为我的工作增色不少。感谢音乐,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感谢钢琴,让我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