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为何难以跨出国门

2009-07-20 10:06
出版参考 2009年11期
关键词:走向世界梅子儿童文学

韩 阳 杨 萌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让中国的文学走向世界,在儿童文学圈里,也有着这样的有识之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向世界推广着我们本国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实众所周知儿童文学比成人文学更容易突破政治制度的界限和宗教信仰的藩篱,更顺利地、迅速地、广泛地赢得其他民族的读者,因此儿童文学也最容易横向流传,最容易相互拥有。记者在采访众多专业少儿社和出版少儿图书的“大社”时了解到,目前我国儿童文学作品虽然上升很快,在国内销售年年增长,但是在版权输出上仍然比较迟缓,儿童文学是全人类共享的,从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这一面说,确实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明。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教授认为,中外儿童文学读物的交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上个世纪,儿童文学引进有两个高潮:是“五四”前后,当时引进的主要是西方经典性儿童读物,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等等,在这个翻译过程中,使中国文学界第一次看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少儿读物,看到了儿童文学文体特色和时代精神以及儿童本位立场。20世纪30年代以后,我国引进了大量苏联儿童文学。另一个高潮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整个翻译引进走向多元化、系统化、序列化,被西方20世纪最新儿童文学引进。最有代表性的是林格伦“长袜子皮皮三部曲”、“淘气包埃米尔三部曲”,体现了20世纪教育理念,对现行教育体制提出挑战,塑造了反传统具有独立个性的少儿形象,作品充满游戏精神和浪漫色彩,对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影响。随后是中少社引进《丁丁历险记》。直到《哈利·波特》出现,在少儿图书市场重新掀起波澜。整个出版界中少儿读物热点层出不穷,几乎都是引进版图书独领风骚。而我们至今还没有走向国外并引起很大反响中国少儿作品。

翻译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的儿童文学很少被欧美人了解,一个原因就是语言文字的障碍。只要克服语言文字的阻隔,我们的儿童文学也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西方人所接受,走向世界的问题也能部分地得到解决。

中国作品要走向世界,翻译是中间一个无比重要的环节。但和许多中国人从事西方文学的中译相比,几乎很少有西方人翻译中国作品。正如国外的优秀作品引入国内,都是由中国的译者来翻译一样,中国的儿童文学要走向世界,需要的是精通汉语的西方人。但是,和中国会英语的人相比,国外会汉语的人太少了。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繁复的方块字理解起来有相当的难度。中国不是没有好作品,但西方人很少读懂中文,文化交流存在着语言的隔阂。归结到底,翻译人才太少了。

幻想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很久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就是以教育儿童为天职的,加上“文以载道”传统的影响,儿童文学更多地承担了教育功能,而忽略了其他思想内涵。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内容上有了极大的丰富,但是从整体上看,思想力量仍然比较贫乏。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在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在对人情和人性的艺术揭示上有所专长,但我们的原创儿童文学在这些方面却很匮乏。和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最大的特色之一就在于它的幻想性。梅子涵曾经说过,超凡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是儿童文学的两个翅膀,儿童文学因此才可以高高飞翔。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幻想几乎是它存在的灵魂。好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以其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奇妙世界,比如爱丽丝漫游奇境,比如木偶奇遇记,又比如近十年来大红大紫的哈利波特。

而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通常在想象力方面表现令人失望。中国的现代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带着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缺乏想象力,是中国作家的通病。中国人的性格特点是务实的,脚踏实地的;而西方人是浪漫的、擅于想象的。在儿童文学的创作上,显然后者更能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审美趣味有待进一步丰富

中国一直不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一批致力于为儿童写作的作家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为儿童写了几十部书集,如《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等;作为儿童文学的研究者,他写作、主编了多部理论著作。梅子涵倡导儿童阅读,并为孩子们推荐值得读的好童书,也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传播做了不少事情。对于记者问及中国儿童文学在走向世界的路上为何步履艰难的时候,梅子涵表示缺少大师和精品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遗憾。梅子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自己的儿童文学也有自己的比较优秀的儿童文学,但是中国的儿童文学和中国的比较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成其他的国家的文字还是比较少的,很多国外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都是靠中国人翻译到中国的而不是靠国外的汉学家翻译过来的,为什么我们的翻译家没有很勤奋或者就没有把我们的儿童文学翻译出去呢,翻译水平或许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假设我们的翻译家把中国的优秀儿童文学通通翻译到国外,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儿童文学已经可以和世界上和欧美众多优秀的儿童文学等量齐观,等质齐观了呢?是不是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只要翻译出去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安徒生奖了呢?梅子涵表示,文学是有其标准的,不能只靠感情来评价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儿童文学之一,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去认识,不能闭着眼睛说我们中国儿童文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很客观说中国的儿童文学与外国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差距非常明显,我们翻译过来的国外儿童文学是不会靠翻译提高作品的水平的,因此想让中国的优秀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我们首先需要从自身的写作上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们水准上的差距。

梅子涵介绍说,现在已经有一些中国的儿童文学通过我们的翻译家介绍到国外了,我们的文学写得是我们的生活,有我们中国的味道这是我们的特色,是吸引国外读者的一大亮点,我们还要努力去提高写作儿童文学的水平、写作童话的水平,知道什么才是儿童文学,明确怎么叙事、怎么运用语言。

在梅子涵眼里,儿童文学和一般文学是不一样的,不是只使用优美的母语就能写好文学,儿童文学有其特殊的趣味、有其叙事的规律,既得让儿童喜欢还不能一味迁就儿童,真正好的儿童文学是儿童喜欢能够读懂的,同时又是儿童长大后仍然喜欢的作品,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里面包含着人格魅力和审美趣味。

综合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很多人都在强调翻译对儿童文学走出去的影响,但是语言文字障碍无论如何只能说是造成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步履艰难的问题的一部分,而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教授认为,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需要一系列的观念变革,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同时儿童文学作家也要提高素质。

国内作家输出的作品少,主要是交流不够。我们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对方缺乏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了解,所以我们要更积极主动地加强对话交流。但实际上,中国儿童文学界对外交流却很少。我们的儿童文学对外交流,目前还局限在华语圈和亚洲,中国的少儿读物输出到欧美西方国家的非常少。每两年一届的世界儿童文学大会,我们参与交流的程度并不高,西方世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解也很少,有的甚至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张天翼的作品时期。

其实不止是儿童文学,在走向世界方面,整个中国文学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的作品无法走向世界,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够出色,而是因为西方世界对于中国、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尽管近些年来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但从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到文化语境,我们还仍然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经济发达的国家形成强势文化,不太接受发展中国家的文学作品。这么多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只有高行健一个,但他获奖时已经加入了法国国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而从文化了解中国是绝大多数外国人的选择,我国政府近年来充分认识到文化的传播的重要性,这一两年颁布了很多鼓励文化(图书)走出去的政策,并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学、文学中最为基础的儿童文学,站在国门的门槛上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的光明,但是如何迈出门槛,如何扎实稳步地向前走,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猜你喜欢
走向世界梅子儿童文学
绝活
韩国电影成功走向世界的举措及其启示
如皋盆景走向世界绽放异彩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黄美金 让建盏走向世界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