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荣瑞
校长办公室的大小。表面上看来是一个没有必要讨论的问题。经济不发达地区,校长办公室相对比较小一些,装修也相对简陋些。这样的办公室似乎也没有得到人们的什么赞扬;经济发达地区,校长办公室不仅面积比较大或者非常大,而且装潢考究,设施齐全,已经与那些企业界的“老板”们的办公室相差无几,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这样的办公室也会引起一些非议,但很少受到实质性的指责。
G校长办公室的变迁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化。70年代末之前,校长办公室这个概念在教师中是比较淡漠的。笔者1971年参加工作,在直至80年代初期的时间里。从来就没有校长办公室这个印象。那些当时的教育革命委员会(简称“教革会”)的领导们,与全体教师在一个大教室里一起办公。可能是学校规模不大的缘故。一个大的教室就足以容纳全校的教师了。那时教师每天要“早学习”,领导在读报纸,全体教师听。教师每天还都要“晚办公”两个小时,哪个教师迟到或者缺席了,领导是一清二楚的。这样,学校领导真的实现了对教师“面对面”的领导。那个年代一般学校好像也没有接待室,学校事实上也不像现在那样需要那么多的“接待”。G校长到一所中心小学主持工作与教师挤在一起的情况在当时是不足为奇的,因为绝大部分学校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农村学校。那个时代的校长们为什么大都不为自己搞一个比较像样的办公室,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是其一。那时的教育经费是上级严格按照计划划拨的,学校没有这样自作主张装修办公室的条件。环境舆论的压力是其二。当时如果真的有校长想方设法为自己搞比较阔气的办公室,可能舆论会导致其不得安宁。再说,当时领导机关的办公室也是那样的简陋,校长的办公室豪华了,领导的看法会好吗?
G校长在90年代初期到实验小学任校长,“三个校长在一起办公”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几个校长在一起办公,也有不合适的一面。譬如有一些教师或外来人员需要与校长或副校长单独交流。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于是也就有了“接待室”这个概念。按照实际情况,不光学校领导需要接待室,教师也是需要的。家长来到学校与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一些问题。在教师办公室也不是很方便。笔者认为,如果有条件,应该为教师设立接待室,哪怕小一些的地方也没有关系。接待室还可以用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谈话。如果在教师的办公室里与学生个别谈话,也总有诸多的不便。
校长的办公室单独设立,如果条件许可的话是有利于工作的。尤其是一把手校长。相对于副校长而言,对外接待的几率无疑要高得多。有了一个单独的空间。就免得经常占领学校的接待室。如果有可能,每个副校长有一个单独的空间,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作为学校领导,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需要交谈的时间肯定会比较多。因此就有了这方面的需求。
经济发达地区校长办公室越搞越大,越搞越豪华的趋势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客观上,许多学校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设施日趋先进,校长的办公室还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样式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就像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家居环境,这些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条件好的家庭,生活设施不会比高级宾馆差。主观上。校长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G校长也没有摆脱时代的俗套,单独享用一个比较豪华的有5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笔者注意到G校长当时担任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民办学校在老百姓的眼里应该是条件相对突出的。校长的办公室是一所学校的“脸面”。虽然这种脸面在教育上不会有真正的价值。但老百姓究竟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因此,G校长占有这样的办公室好像也有一定的理由。
我们在讨论校长办公室标准的时候,权且暂不考虑国家对领导干部办公室的相关规定。假如办公室是可以任意建设的,我们应该怎样修建校长的办公室?笔者认为,校长的办公室的标准,是不同校长价值观的体现。听说闻名全国的魏书生先生对自己的办公室有着个性化的考虑。身为教育局长的他,除了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以外,还要兼任三个班级的高中语文老师,同时兼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他把自己的办公桌直接安放在学生的教室里。笔者并不知道他是怎样考虑办公室问题的,但可以想象,即便他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利用率会有多少?
原本,办公室毫无疑问是用来办公的。如果办公室是用来审阅和处理文件的,是不需要多大多豪华的;如果办公室是用来静心思考一些事情,策划一些重大谋略的,那就更不用多大多豪华;如果办公室是用来与需要交流的个体交谈的。也无疑不需要考虑办公室的大小和豪华与否的问题。从校长的办公室发展的趋势看,办公室的性质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讨论甚至提出一些质疑,可能不是可以忽略的小事情。
质疑之一:校长的办公室是校长身份的象征吗?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标志性人物,这是无可非议的。一所在社会上有知名度的学校,往往与这所学校的校长密不可分。虽然当今教育界也对“一位好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产生质疑,主张“一个好的制度造就一批好校长”,但现实与理想之间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的。只要我们稍微关注一些知名的校长,不难发现他们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他们对学校作出特殊贡献的可能性,都是靠校长教育与管理的积累。绝对不是靠办公室的大小或档次来体现的。也可以这样说,一位有威信的校长,即便在再差的办公室办公,也会得到教师的拥护;一位没有能耐的校长,想靠高档的办公室体现身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再说校长与副校长之间,虽然地位有所区别,作出的贡献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副校长,由于能力态度等因素,作用绝对不在校长之下。副校长的办公室相差甚远,会给校内的教师产生怎样的影响?更要紧的还是副校长的认可度。因为办公室的原因人为地造成了地位的强烈差异,会有利于领导团队的精诚合作吗?
质疑之二:校长的办公室是学校对外形象的需要吗?老百姓怎样看待学校,每位校长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一所学校之所以得到家长们的青睐。主要是靠学校的质量,同时靠学校对学生和家长良好的服务。在笔者眼里,学生认可,教师认可,家长认可,同行认可和领导认可,是优秀学校的主要看点。要得到这五个方面的认可是极其不容易的。需要校长带领全体教师精心研究教育与管理,把基础夯实,把队伍搞活,把优势放大,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当今教育功利与浮躁比较盛行的背景下,还要耐得住寂寞,追求本真的教育,让学校充盈内涵。要靠校长的办公室来塑造学校的形象。可能是适得其反的。管理学上有一条帕金森定律。意思是说衙门越是豪华,说明内部越是腐败。校长的办公室越是豪华,也许证明校长越没有底气。不得不依靠富有档次的办公室来支撑自己的形象。
质疑之三:校长的办公室是学校文化的象征吗?许多现代化了的校长办公室,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文化”的特质:装潢是考究的。那些非同一般的质料经过现代化
的设计,强烈地渗透了当代文明;摆设是考究的,那些精心选择的工艺品以及名家之绘画、书法作品。显示出非同一般的品质,这些作品无时无刻不在暗示来访者感受主人的文化品位;书籍是充盈的,办公桌后面的书柜里摆满了中外名著。虽然可能主人几乎不会有时间和耐心认真拜读,但书香的气息是非同一般的浓郁。不过,这种物化了的文化环境,丝毫没有显示出校长的文化内涵,因为给人高人一等印象的校长真正的文化特质,与办公室的环境是很不和谐的。
质疑之四:学校需要与企业“接轨”吗?经常听到企业人士说,办公室不能太小气,小气了,前来洽谈业务的客户会有误解:一个老总的办公室如此水平,企业还会有档次吗?也有一些人说,企业人士的车辆档次也不能低,车辆也是一个企业是否兴旺的标志。再困难,也不能困难在这些表面东西上。笔者对这些企业人士的做法表示理解。但是否能够用于学校?学校是国家拨款的单位,每一分钱都是财政的支出。用于校长的办公室的钱越多,用于其他方面的钱就越少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更加没有必要靠办公室的气派来表明学校的兴旺。即使是民办学校,也要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有些学校校长的办公桌比企业老总的办公桌还要气派,而且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这样舒服的办公室里享受,还会有意识走到教育的一线去吗?听说有些发达国家的会议坐椅故意做成让人坐着不舒服,从而缩短会议的时间。那我们也不妨把校长的办公室搞得不舒服些,让校长不愿意坐在办公室里。
G校长办公室的变迁反映了他的心态。第一。他对这样一种世俗现象秉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办公室必要的办公用具是应该配套的,像电话、电脑等现代化的办公用品不要说是校长。教师的办公室也已经装备了。他不要包括饮水器之类的用品,可能是他的确不需要。但他让自己的办公室充分简陋,更加接近普通教师,这种意识还是值得称道的。他把原本已经豪华了的办公室回复到原状,可能是对一种现象的批判。第二,他对自己的形象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的办公室门上没有校长室的标志,可能是他对教师心中的校长形象有自己的理解。有人说,真正的领袖无处不见其影子,而经常不见其人,可能他正试图达到这样的境界。第三,他对自己的行为方式有着自己特有的追求。把握宏观。审视微观,是校长正确领导学校的重中之重。他用更多的时间深入教育教学的一线,及时地、敏锐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这正是领导力的表现。
总而言之,校长的办公室呈现的只是一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带有时代气息的社会现象,更是有不同追求的校长的价值取向。淡化地位,强调责任,不求享受,崇尚平等,把精力放在高品质的工作上,是校长正确而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