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恒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清晰地感觉到语言中涌动着生命和活力。词语能蕴藏智慧,短句能流溢光彩,这就是书籍的魅力。我们企盼着孩子的作文语言能给温度赋以颜色,为声音描绘形象,给气味磨砺锋芒。但这种语言的生成需要体验,需要载体,需要充分的思维空间,也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引导锤炼,规范训练方法。“1+1句子美容”不失为一种扎实有效的句子美容方法。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修饰:加比喻的修辞。
第二步修饰:添加与第一步相容的拟人。
第三步修饰: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删掉重复的词语,添加修饰的成分,使句子更通顺、具体。
例1:企鹅走路。
第一步:企鹅像一个刚学步的娃娃一样走路。
第二步:企鹅扭着屁股跳着迪斯科。
第三步:企鹅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扭着屁股跳着迪斯科。
例2:小草长出来了。
第一步:小草像刚睡醒的孩子长出来了。
第二步:小草掀开棉被探出了小脑袋左右张望着。
第三步:小草像刚睡醒的孩子掀开厚厚的棉被探出小脑袋左右张望着。
每天规范地练好一个句子,只要求把句子打扮得美一点。练习一段时间后以“泡豆芽”这篇观察习作为载体,有密度的在文章中展示个性的化妆技巧。作文引导课上出示以下话题。
比一比,看谁观察细致,美容级别最高!
交流一
当你把豆子放在水中漂洗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生1:圆圆的绿豆就像一个个小皮球,快活地在水流中冲浪。
生2:豆子在水中游来游去,调皮地笑着,真像一群身着绿色泳衣的小男孩在水中嬉戏。
生3:豆子像刚刚学习游泳的孩子,技术还不熟呢就一个个欢蹦乱跳,游泳池里顿时水花四溅。
生4:在水的冲击下,豆子有的在水面探出了头,有的躺在水底睡大觉。浮上来的多像湖面的片片浮萍。
生5:大部分豆子都沉下水底。浸泡后一个个脸皮皱巴巴的,就像饱经沧桑的老人的脸。
生6:豆子像听到下课铃响的学生,一个个跑着,笑着。
生7:豆子在水中真像一群跳小天鹅舞的演员,尽情地展示着它们优美的舞姿。
生8:豆子多像一群顽皮的小朋友。一下课就活蹦乱跳,一点也不看大人的脸色。
生9:那一颗颗豆子在水中翻滚着,就像在一张巨大的跳跳床上七上八下蹿动的小孩。
生10:绿豆真像一颗颗闪烁着荧光的绿宝石。
交流二
豆子在水中浸泡一天之后,你看到豆子和第一天有什么不同?
生1:经过一天的浸润,绿豆看上去大了些,就像刚吃过大餐,一个个梃着大肚皮。
生2:豆子裂开了皮,好像不能适应太高的气温,不经意间把自己的夹克衫的拉链给拉开了。
生3:豆子像吃饱了喝足了的小孩子的肚皮,一个个泛着鲜绿的色彩。惹人喜爱!
生4:豆子比昨天大了些,就像我们班的王斌一天到晚骄傲地挺着自己的大肚子。正如老师所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生5:豆子多像烦恼的妈妈,一天到晚吵着减肥。而不知不觉间腰更粗了。
生6:豆子长大了,急不可耐地脱下裹在身上窄小的衣裳。
生7:豆子的肚子大了,是不是和邻居阿姨一样也怀上了小弟弟。
生8:绿豆喝光了“红牛”饮料,一个个顾不上害羞,脱去自己的绿衣裳,露出嫩黄的小肚皮。
交流三
豆芽刚发出来,你又看到、闻到、接触到了什么?
生1:刚发出的芽嫩嫩的白白的,就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蝌蚪。扑鼻而来的是淡淡的豆腥,用指头尖挨挨它的身子,凉丝丝的。
生2:一个个豆子长出了小尾巴。很像妹妹引以为荣的独角辫。一股青青的淡淡的气味飘来,我用手抚了抚它们的身子,感觉那嫩芽柔柔的,润润的。
生3:小豆芽凑在一起,像在参加谁的生日聚会。鼻孔一吸,还真有一股奶糖的香味。
生4:豆子的头顶发出一根白毛,汗津津的。闻了闻,还有一股香水的味道呢。
生5:用手摸摸它的白芽,润润的,仿佛它也伸出小手和我握手问好呢。
生6:一个个小问号似的豆芽仿佛都举手向我提问呢。
生7:绿豆那么爱美,刚一脱壳就赶紧为自己扎起独角辫。
生8:它们多像秋天的石榴娃娃,在妈妈的怀抱里咧着嘴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笑了。
生9:豆子大概渴了,忍不住从小嘴里伸出了吮吸甘露的舌尖。
交流四
豆芽长大了,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还看到了——
生1:豆子的尾巴变粗了,变长了,自己却变得瘦小了。难道绿豆为了哺育孩子累垮了自己?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生2:看着长长的豆芽,多像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闭上眼,仿佛它们已经长大,已经长成了四条腿,正在小河滩上自由自在、漫无目的地跳跃着。
生3:加上水,那些和小蝌蚪一样的豆芽。畅快地在水中游来游去,仿佛在向我展示它们的集体舞呢。
生4:我惊讶了!豆芽一个个腰长弯了,仿佛一个个面带困惑的小问号,正向我提问有关它们生长的问题呢。
生5:豆芽长大了,它们身着红短裙、白毛衣,多像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形在读书节的舞台上正大声朗诵着古典诗词。
生6:豆芽像刚睡醒了的孩子,懒懒地伸了伸它白嫩的小胳膊。
生7:豆芽从头尖伸出两片嫩嫩的绿绿的小叶子,仿佛一位位身着淡白色纱裙,戴着绿色蝴蝶结的小龙女在龙宫跳着优美的舞蹈。
生8:豆芽有牙签那么长了,我想它们再长长些,就把它们做成象牙筷子送给同学们。
生9:豆芽胳膊长粗了。看,一见面就急着让我欣赏它那结实的肌肉了。
生10:豆芽的辫子长长了,套上黑色的发套便酷似电影里的“神鞭”了。
生11:豆芽白白的弯弯的,多像爷爷那根不堪重负的藤木拐杖。
生12:那么多的嫩芽,一簇簇。一片片,多像雨后山坡上脱皮的笋芽。
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联想后对同一事物的个性解读,联想丰富,构思独到,描述生动活泼。尽管不少孩子想象到的是同一事物,但在这同一事物的想象中却有着不同的思维过程。听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展示,我想:一加一岂止等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