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军
一直以来,我们都强调学生习作要真实。但纵观学生的习作,“作”味还是太浓,多是牵强附会、言不由衷的语言堆积,少有鲜活生动的真情表达、独到深刻的个性展示。面对学生的“造作”,我们该如何反思,怎样引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习作指导课——《考试》给了我许多启发。
一、底线:说真话表真情
长久以来,家长的专制、教师的误导常常使学生的自由思想和主体地位丧失,使学生本该自由、独特、真诚的心灵失去童真与灵性,使学生习作失去真实的一面。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生成一些思想,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习作的真实价值,就是要为学生彻底松绑,不以成人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天性,放飞他们跃动的梦想,即使其心愿、理想并不崇高,并不远大,只要真切而美好就行,真心话比什么都重要。于老师的《考试》一课,堪称这方面的典范。
课前,于老师利用短暂的时间,跟学生聊了有关考试的话题:“同学们对考试有什么看法?你们愿不愿意考试?”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讨厌考试,有的“为了给您面子,才说愿意考试的”,也有的“想证明一下自己,愿意考试”。这个环节,看似“扯闲篇”,实则是师生之间一次心灵的对话,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样的对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真诚、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
接着,于老师便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特殊的考试,即在5分钟内完成一份“知识渊博型小学生”测试题。测试前于老师特别强调要按要求去做。结果,全班只有1人符合要求。当于老师让学生再一次读第一题和最后一题时,学生才明白:原来试卷题目虽然有10道,但第一题是:先认真读读每道题;最后一题是:读完以上各题,请只做第1题和第2题。一时间,兴奋、喜悦、后悔、难过、抱怨……种种真实而新鲜的感受被引发了出来,各种表情也都写在学生们的脸上。这时于老师说:“看到你们此时此刻的表情,我想你们心里一定有很多感受,谁想说?”于是,在课堂上,我们听到了许多富有童真的精彩话语:
“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这么多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为什么后面还要写,多浪费字啊!前面两题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多简单,一下子就写完了!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害我白写了很多字。”
“我觉得像参加一次跑步比赛,快要到终点,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了;也像一群乌龟面对着火锅,一直在纳闷,该怎么吃呀?所以我觉得于教授出的这张试卷就像谢张天所说,陷阱太深了。不细心按要求做的话,真的会考不好。”
“我觉得于老师您真的好聪明!利用了我们的心理。怪不得别人说您书教得好,出题都出得这么妙!”
“我现在觉得后悔莫及,我怎么没发现你于老师这么阴险狡诈?”
细读类似的语句,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他们的语言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无视教师的存在,他们不像是在上课,更不像在习作,而像是在无拘无束地聊天:有埋怨老师的,有懊悔不已的,有借机“损”老师的,当然也有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的。
但此时于老师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动笔写,而是让学生先拟一个题目,通过自拟反省的话题来梳理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几分钟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智力陷阱》《粗心的惩罚》《到底怪谁》《神话发生在我的身边》……这些极具创意的题目伴随着于老师幽默而真诚的鼓励诞生了。
因为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接下来的习作也就成为他们宣泄内心情感的需要。15分钟后,学生们的初稿完成了,通过自己修改、师生共评,一篇篇内容充实丰富、情感真实动人的好文章便展现在众人面前。
纵观整个习作指导过程,我们感受到,要实现真正习作的价值引导,教师首先要具备“真实为美”的习作评价观,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惟“真”才给予赞赏,才给予推荐,让学生在习作中深深体会到“真实是习作的灵魂”的深刻内涵。其次,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体验生活,学会感受生活。有了体验,有了感受,再加上老师巧妙引导,学生的思路便会如泉水喷涌,表达就水到渠成了。
二、提升:明是非讲修养
真实习作能让学生直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直抒心里的不平和怨气;也能让教师窥见学生心灵成长的轨迹、知识掌握的多少、表达水平的高低。但是当教师在学生的真实习作中看不到一点思考的痕迹,甚至于发现学生为社会不良现象所迷惑或社会不良道德所感染,是非不明,流露出以假为真、以丑为美、以自私为“有个性”等等思想意识时,又该如何评判和导航?让我们来看看于老师在引导学生谈考试以后的感受以及自拟文题时的两个片断吧。
片断一:
生:我感觉好像被人当猴子“耍”了一样,(生笑)这么多题都白做了,就因为最后一题没看清楚。我真不明白,那个教授只写出前面两题不就行了吗?偏偏让我们看清楚全文。害得我白写了很多字。
师:那你现在最想用一句什么话来概括自己的心情?
生:我好像被人给耍了。
师:哈哈!被人给“耍”了!用北京话说就是被人给涮了!这话很深刻呀!如果这个“耍”加上引号的话,是不是更恰当?加上引号,你会思考得更多呢!
片断二:
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师:好题目!
生:都是您这个“老狐狸”惹的祸。(生大笑)
师:哇!在你面前,我变成了“老狐狸”!我相信这个“老狐狸”是加引号的。如果加引号,我就接受;不加引号。我就要难受了!
生:加!
师:加引号说明,第一,我不是老狐狸;第二,我不是在骗你。我一再说大家要细心,把每个字看清楚,一定要按要求做。为什么你不做呢,那到底怪谁呢?
生:怪我这支笔!
师:除了怪这支笔,还应该怪什么呢?(指指该生的脑袋)这就找到根源了,既不怪我“老狐狸”,又不怪这支笔,而该怪自己的大脑,请你写下来——用《到底怪谁?》作题目好不好?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人说“题好文一半”。什么意思呢?有个好题目,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记住了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把你们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吧!(生习作)
在于老师的这节习作课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孩子们的心灵。教学中,于老师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每次虽寥寥数语,却字字点在学生心上。如在上述教学片断里,虽然这些学生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也很生动形象,但“被人给‘耍了!”、“都是您这个‘老狐狸……等言语,明显沾染着社会世俗习气。于老师在肯定学生用语言写出真实情感的同时,在谈笑间帮助学生纠正了此类由家长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不当或学生阅历不足而引起的认识上的错误,帮助学生拔掉了语言和心灵上的“杂草”,提高了觉悟,把握住正确的人生航向。通过这一堂习作课,学生的收获绝不仅
仅是写作能力上的,而且还有做人上的。诚如一个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所说,“今天这堂课不只使我明白了怎样写作文、做试卷,也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按要求去做的道理”。而这一效果的取得,源自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真正做到了“蹲下来看学生”,放下架子,跟学生打成一片,在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三、追求:会审美求韵味
面对学生习作的“假大空”,我们希望学生的习作有素描式的写实。但写实不是一味地记流水账,不是没有情感渗透的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也不是对经历的直白翻版,而是在生活素描的基础上,力求真实、生动、感人。请看在“交流习作”时于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审美、求韵的。
师:什么题目?
生:《粗心的惩罚》。
师:“粗心的惩罚”,粗心可以惩罚我们的。题目好!
生(读):歌手刀郎不是唱过一首歌叫《冲动的惩罚》吗?现在我没有感受到“冲动的惩罚”,却感受到了“粗心的惩罚”。
师:哎!这个写法好呀,由别的事说到了今天这个事,这个写法是很高明的!
生:全国名师于老师来给我们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坐在位子上我就想,老师会让我们写什么呢?一般来说,上作文课是让同学们先说“从几个方面写”“注意什么”等等,再动笔写。可是,于老师居然说要考试,作文公开课要考试?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师:这个歇后语好听!比刚才那个同学说的好听多了。(生笑)
生:当时,大家心里都不停喊苦,可表面上都点头说好。我哭丧着脸想:好好的考什么试啊?好不容易双休日了,又考试!考不好又得“竹笋炒肉”!
师:嗯嗯,停下来,“竹笋炒肉”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竹片打屁股。(生笑)
师:这个比喻好!再加5分。
生:当试卷发下来后,我看都没看就先写上姓名。这时,于老师又说“限时5分钟。”我一听,“刷刷刷”下笔如流水,就糊里糊涂地写了大约5题左右。当做到“中国四大发明是什么”时,无论我怎么想,都只想出了3个。我心里那个急呀!担心考不好啦!偏偏于老师又说:“停!交卷!”我们大家都“啊”了一下,不情愿地把试卷传了上去,同学们都埋怨自己速度不够快。你猜结果怎么着?这试卷最后居然写着:“读完以上各题,只做一、二两题。”而我们班只有赵一帆过了这一关——细心关。
师:停下来,这里有一个词用得好——“居然”,这词最能表达当时的心情。加5分,用词准确。继续读!
生:我心里那个气啊,于老师再三提醒让我们按要求做,要细心。可是我是这么想的:“这很正常。大多数老师在我们考试前都会说这类话的。”谁会想到这是一次另类考试啊!在后悔之余。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教育。你们说这次考试难吗?一点也不难!可是为什么全班只有1个人做对了呢?这就是因为——不够细心。如果把这份试卷给全校的同学做。有10个人做对已经很不错了吧!中国的教育始终如一:死板。这很容易让学生养成粗心、考试之前不审题的坏习惯。
师:批评我们老师啦!很深刻,我代表老师,至少我自己接受同学的批评,好好反思!
生:如果中国的教育注重素质、心理、习惯的培养,我坚信这次考试,所有人都会过关的!今天给大家提个醒,粗心的惩罚比冲动的惩罚还要厉害。
师:起评分是120,再加15分,一共135分。(生笑)
教师是学生习作的引路者、方向标,教师对习作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习作思路的发展方向。在一位推崇真实习作的教师眼里,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是字斟句酌、推敲锤炼。文能达意、文从字顺便是真,知多识广、文情并茂便是美,学生习作当以文真笔实为底线,以言深意远为追求。在教学中,于老师总能抓住学生的语言或情感中的点滴精彩,给予真诚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师生、生生之间在说说谈谈的互动、交流中碰撞思路,锤炼语言,轻轻松松就涌现出了一篇篇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形象生动的佳作。
通过观摩、研究《考试》这一课,我们认识到:真实的价值引导,在于倡导学生以真实为根本,唤醒学生温馨的人文情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诚实自立的人格;在于引导学生以细致的观察、独立的思考写出独特的体验;在于通过丰富的阅读、扎实的知识进行准确的表达。这是学生习作的理想境界,也是真实作文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