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 雁
昆剧《公孙子都》观感
Kunqu Opera
凭借《十五贯》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浙江昆剧团,在2006年又推出新编大戏历史剧《公孙子都》,一举荣登国家舞台精品剧目榜首。
该剧的剧名由最初的《暗箭记》到《公孙子都》,再到《英雄罪》,后又回到《公孙子都》,其间九易其稿,经历十年打磨。2009年4月,作为“长三角名家名剧月”的开幕大戏,《公孙子都》再度与上海观众见面,其明快的叙事节奏、赏心悦目的昆曲武戏,令人不负期待。
“暗箭伤人”的故事,源自《左传》中《鲁隐公十一年·郑庄公戒饬守臣》,说的是子都为争功,背后偷袭、射杀了颖考叔。《东周列国志》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颖考叔鬼魂索命,子都挂帅出征时鬼魂附身、最终精神崩溃而死的细节,完成了一个“恶有恶报”的结局。京剧传统武戏《伐子都》就来源于此,其中的武戏集中在子都与颖考叔的多次夺位之战以及子都最后自尽的高难度场面,充分展示了京剧武戏阳刚、热烈、丰富多彩的特点。出演子都的长靠武生演员,不仅要求长相英俊,还需有过硬的武功,完成一系列高难度武打动作。因此,昆剧《公孙子都》选择对这一出经典老戏进行二度再创作,难度是很大的。
《公孙子都》的成功,与子都扮演者林为林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林为林扮相英武,功底扎实,腿功尤为出色,有着“江南第一腿”的美誉。在剧中,他充分发挥所长,运用武戏将人物的内心外化,充分体现了戏曲“发于内,形于外”的特性。
昆曲之雅,概因传统昆曲多以文戏为主。而《公孙子都》的创新之一,却是对武戏的充分挖掘。该剧一开场,就以武戏为主的整场“争功杀人”来了个先声夺人,年轻气盛的子都认为颖考叔处处压制自己,于是意气用事,暗箭伤人。这场中颖考叔的夺旗、公孙子都的怒冲城楼、士兵们的群斗场面,通过人物与人物有层次的结合,演得金戈铁马、行云流水,使观众得到视听和心灵的震撼而快速进入剧情。从这个角度看,《公孙子都》不仅是对《伐子都》的改编,更是对传统戏的大胆创新。如果说《伐子都》是子都杀人的前缘,那么《公孙子都》就是子都杀人的延续和发展。
子都暗箭伤人的华丽一笔结束之后,故事情节紧接着发展,着意描刻其暗箭伤人后的惶恐不安以及“避过法诛却难逃心诛”的内心矛盾。两个多小时的戏,其中四分之三是对子都负疚心理进行层层剖析和拷问,使全剧成为一部别具匠心的心理剧。《伐子都》与传统戏曲的不同之处,在于重点表现人的心理和性格,《公孙子都》看重的似乎正是这一点,却又另辟蹊径,通过子都与自己的心魔之间的抗衡,用细腻的形体语言展现了子都从一念杀人到作案后矛盾、煎熬并最终悔悟的心理轨迹。例如当祭足大夫旁敲侧击、试探子都时,林为林的翎子功和几个大圆场都表现出子都深恐恶行暴露的内心煎熬;子都新婚,半夜梦回,颖考叔入梦,林为林的抖颤、翻身等动作均传达出了人物面对颖考叔的愧疚和惊惧。到结尾处,子都战事胜利,却难以抑制内心痛苦,最终选择以死谢罪。林为林从高台翻下,全剧于壮烈绚烂处戛然而止,给观众极大的震撼和回味。难能可贵的是,《公孙子都》在对戏曲手眼身法的视觉表现中,始终不忘技为戏所用,人物矛盾复杂的内心冲突此刻都化作演员极富震撼力的身段动作,林为林的精湛功夫技惊四座,令观众从中得到戏曲审美的极大满足。
除《伐子都》中子都、颖考叔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线索外,为拓展结构、丰富剧情,《公孙子都》还将郑庄公、祭足大夫、颖考叔之妹颖姝等人物与子都的情感变化和命运去向进行了碰撞。其中刻画最为成功的,是郑庄公这一人物,当他在得知副帅公孙子都阵前暗箭射杀元帅颍考叔、杀死告密士兵后,就让执掌刑名的祭足大夫向子都透风,随后将弩箭示于子都令其畏威怀德,一心为自己卖命。至此,郑庄公的冷血驭人与子都的良心未泯形成了鲜明对照。
《伐子都》是中国戏曲中极为难得的一出戏,它没有明确的高台教化主题,重点在于表现人的心理和性格。在此基础上,《公孙子都》又对子都这个人物的解读作了突破和创新。比如在一开场就将故事唯一的悬念——子都暗箭伤人展现给了观众,而是将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内化为子都的良心未泯、善念尚存及其恐惧、矛盾和痛苦诸多心理情绪。该剧的主旨与其说是“嫉妒”这一原罪,不如说是对嫉妒冲动后的悔恨所滋生的恐惧感。不过,全剧的整体演绎却始终停留在悔恨之上,犹如一个英雄的“忏悔录”,而且悔恨的表现缺少层次和递进感,在引人入胜方面似是打了折扣。
另外,在《伐子都》中子都杀颖考叔完全是出于嫉妒,全剧是通过子都与颖考叔一次次的冲突来解释子都暗箭伤人的原因的。而在《公孙子都》中,颖考叔与子都梦中对话一场,先是声声愤怒地索命,而后却改成了英雄之间的体恤,以冰释子都嫉妒这一“前念”,多少有些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