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生水起

2009-07-17 03:49
上海戏剧 2009年5期
关键词:麦家密室李宁

方 军

评话剧《风声》

The Discussion of drama

谁是“老鬼”?

在一间隐秘的密室里,吴志国、金生火、李宁玉、顾小梦并排坐在一起,他们之中有一个是“老鬼”——即日本特务头子龙川肥原要揪出来的“共匪”。

这四个人,都曾与日伪机关截获的凤凰山“群英会”密电有关。现在这封密电被传了出去,因此,四人中必有一个是“老鬼”。

“吴金李顾四,你们谁是匪”,短短两句话,惊心动魄。四个人被一圈圈的零乱的电报纸纠结起来,电报纸像是一张密网,死死缠住了他们。

从四个人中抓出一个“鬼”来,对此,肥原踌躇满志。对于他而言,截获情报就已赢得主动权,即使暂时不碰“老鬼”,也足以把参加“群英会”的人一网打尽。老辣的情报人员应该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此时与“老鬼”相安无事,那么剿灭“群英会”会更有胜算。然而,肥原仍要在这间地狱般的黑屋子里,与四个人玩一把“猫捉老鼠”的游戏。这间密室是肥原之妻芳子的丧身之地,肥原也时时能在这里看到芳子的阴魂。因此,肥原太需要这场胜利了,于公于私,都是如此。总之,这是一场完全不对称的较量。整个舞台都有一种不对称的倾斜感,人的影子投射到斑驳的墙面上,拉长、扭曲、变形。

虽然环境营造得十分诡异,但舞台上的悬疑感却并不那么强。顾小梦说她从潜意识里把“老鬼”看作是英雄。“老鬼”李宁玉被处理得很正,并不像现在一些作品逆向性地把英雄作颠覆性处理。四人中的两个真伪军,很快显示出其可恶、猥琐的一面,显然,该剧不想在谁是“老鬼”的问题上兜太多圈子,编导也不愿低估观众的智商。主创的着力点是——在这样的情境里,身陷绝境的“老鬼”到底还能有何作为?

密室,在这样一个纯色密闭的环境中,最适合做人性试验。这个残酷的试验,检验的是人类的意志力到底能有多强。总导演陈薪伊看完剧本后曾感叹:“哦,好孤独的心灵啊!”是的,谍报人员在孤独中不仅需要机智、冷静,更需要的是绝地反击的信念和意志。即使是稍纵即逝的运气,也同样是要通过意志来把握的。李宁玉作了最后一搏,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怪乎小说《风声》被评论家李敬泽称为“人类意志的悲歌”。《人民文学》则评价“它具有强劲的叙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它以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象,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当年柳云龙把麦家另一部小说《暗算》改编为电视剧时,首先打动他的是几个主人公的死。阿炳、黄依依这些某一特殊领域中的奇才都有一种奇特的死亡。李宁玉的死也非同寻常——“老鬼”都死了,情报却不可思议地出去了。她的死,包括她死本身以及后来发生的事,都是她在绝境中精心策划的。她死了,事态却一步步地按照她的意志在推进,何其神奇?李宁玉用自己的死突破了极限,把不可能变为了可能。也许,在那个极端残酷的领域里,有许多极限是要用生命去突破的。

李宁玉还突破常规,做了通常情况下不能做、也不敢去做的事——相信顾小梦。托付顾小梦,几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冒这个险,就真的毫无机会了,但李宁玉这样做,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支撑——她相信顾小梦和她有份共同的家国情怀。

肥原的密室毕竟不是一个抽象人性的试验场,它具备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抗战。抗战本身就是民族的一场大戏剧。李宁玉是共产党谍报人员,顾小梦为国民党军统卧底,两人在共同的敌人面前同仇敌忾、携手奋战,也顺理成章。

然而,如果去看麦家的小说,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关于情报究竟是如何送出去的竟很有几分《罗生门》的味道。一种说法来自李宁玉的哥哥——一位老地下党的回忆。他说,李宁玉死后,肥原将其遗体和那幅隐藏着福尔斯密码的画交给了家属,于是情报便送出去了。还有一种说法则是远在台湾的老年顾小梦的陈述,她说情报是她帮助李宁玉送出去的。小说中最有看头的地方之一,就是李宁玉哥哥与顾小梦的“各自表述”(更绝的是,李宁玉的哥哥与顾小梦甚至在抗战后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夫妻)。国共两党数十年的恩怨情仇,确实留下了太多的“各自表述”,何况熟知谍报人员生存境遇的麦家,更有一种独特的观点:“这个世界沉默的事远远比公开的多”,人们所知道的一切只不过是冰山浮出水面的那一角而已。

毫无疑问,话剧采用了顾小梦的说法。身为军统特工的顾小梦为何要帮李宁玉?在小说中,顾小梦说那只是出于同情,看到李宁玉苦苦求她,她动了心。话剧的指向很明确,顾小梦不愿出卖自己的骨肉同胞,李宁玉说的“一诺千金”深深触动了她。“重然诺,轻生死”正是中国人在乱世中所秉承的价值观。顾小梦所做的,无异于舍生取义之举。

肥原的老婆曾死在这座凶宅里。这让他愤恨、让他不甘。他不仅要揪出“老鬼”,更要获得对中国人精神上的胜利。剧中吸纳了小说中肥原的一段话:“中国是个没有出息的民族,或许是因于他们以前太有出息了。现今的中国,如同一只落入平阳之虎,爱之不堪爱之,恨之不堪恨之,灭之不堪一击,唯有灭之,方能令其重生。”历史过于复杂,有时甚至诡异,舞台舍弃了这种诡异,它难以具备文字在表述这种复杂与诡异时的从容,却也成就了密室的象征功能——民族意志的检验、民族精神的突围。

汉奸金生火被打死后,“鬼魂”也没忘了自嘲——像自己这样的狗,只有死了才能走出这间密室。李宁玉自由的灵魂也飞了出去,她卸下重负,褪下那层“皮”,遐想着西湖的美景、天边的彩霞。连麦家也感慨地说,在话剧里,李宁玉的死被大大抒情化了。熟悉那份特殊职业的他,惯于用不动声色的冷峻笔调来描写那个世界的瞬息万变;而话剧人则用激情来渲染那个世界——李宁玉的画是福尔斯密码,也是寄情于女儿的生日礼物,她与顾小梦的携手更成为冲破灰暗密室的一道闪电。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里,“老鬼”的奇迹不是一个人创造的。我们的民族需要一段共同的记忆来温暖,一种共同的意志来激励,因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密室”突围。话剧《风声》虽然让观众少了感受历史诡异和多变性的机会,却能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力量。当一场突围不可思议地实现后,舞台上便是一道亮色呈现。

“唯有灭之,方能令其重生”,我们的对手曾何其张狂!然而,他们说出的,也许真是一句值得铭记的历史箴言。

猜你喜欢
麦家密室李宁
李宁:“我还在路上”
麦家认错
密室脱身之计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创始人回归后李宁加速复苏
跌宕起伏“李宁”
小树底下好乘凉
我想坐船去伦敦
DECODING A SPY SAVANT
并非死于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