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敬
虽然经过多年的培育,中国的RFID应用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鲜有成功应用的案例。为什么深知RFID的种种益处,用户却态度冷淡呢?
近日,北京市有权威部门发布信息称,由于实施使用RFID电子标签可享受通行费9.5折优惠的鼓励政策,高速公路ETC系统RFID电子标签的发行数量明显增加。4月30日~5月3日,RFID标签发行了 626 套;全市高速公路ETC系统使用率达到98166车次,与元旦相比增长了72%。
不仅北京,近一段时间来中国各地都在推行各种优惠政策引导车主安装和使用RFID电子标签。而另一方面,由于RFID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上的成功应用,以及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带来追溯管理需求增加,RFID技术在中国的食品安全追溯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除此之外,基于金融危机下企业在节能和高效管理上的需求增大,以及中国扩大内需的趋势,有市场分析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达55.6亿美元,高于2008年的52.5亿美元,RFID标签销售数量将达到23.5亿枚,远高于2008年的19.7亿枚。
然而,从中国整体市场看,用户对RFID的热情并没有业界期待的那么高。记者调查表明,有超过75%的中国用户表示,基于目前的经济环境,2009年会暂缓或减少RFID系统的部署; 另有超过一半的潜在用户表示,了解RFID的益处但暂时不考虑应用。就连政府花大力气推进应用的交通和食品安全领域,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与北京市数百万辆的汽车保有量相比,即使有100%的增量,数百套RFID标签的发放量微不足道。而经过奥运检验的RFID食品追溯系统,也是“叫好不叫座”。
RFID早就不是新鲜的话题了,媒体每天都在报道RFID的消息,国家有关部门还将“RFID产品研发及行业应用示范”列入了基金鼓励的范畴。但是,中国的RFID应用依然是“说得多,做得少”,成规模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深知RFID益处的用户为何不愿接受这一技术呢?
各有一套 无所适从
“装个RFID标签有些划不来。”北京的一位车主对记者说,9.5折的通行优惠是很诱人的,但安装RFID标签要预存几百元,而这些钱还不一定能用,“本来平时就很少走高速出市区,出去一次也只能在北京范围内的ETC口使用,外地ETC系统根本不兼容。除非走短途,否则装了也是白装。”
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管理部门和RFID厂商又“各持一套”,各系统间又不能互联互通,让RFID使用起来很不方便。普通车主在ETC上遇到的还只是小问题,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各有一套”的现状更是让他们通过RFID实现效率提高的梦想几乎成了泡影。
“我们的物流业务都是跨省的,而各地的ETC又不能互联互通,‘速通的便利,对我们来说只是个‘神话。”总部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ETC的RFID应用还只是物流行业应用中的一部分,它对库存管理效率巨大的提升效用才是物流行业更加看重的。但是目前实施RFID却要面临很大的风险。
这位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国内提供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代理集成商,这些公司背后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虽然这些企业都在极力拉拢用户,并承诺了一系列的配套服务,但目前大部分用户仍感到无所适从。“原因在于,我国的标准制定也要经过这些利益集团的博弈。而RFID的标签和设备都价格不菲,在标准尚未确立之前,谁也不敢大规模部署某一标准的RFID产品体系,一旦与标准不符,投资就打了水漂。”
回报无期 不敢投入
对于标准不一的问题,一些业内企业采取了绕行的办法,即不管标准,先行推广,力争把控产业链,实现实质上的联通。但是用户担心投入收不回来,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
按照RFID从业者的经典理论,物流对RFID的需求是最多的。然而,即使RFID在中国的物流业有市场需求,但在调查中记者却发现用户在考虑RFID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顾虑和压力。主要集中在:投资回报考量、成本分摊、本行业类似企业成功案例和成熟的解决方案。
“即使在最优的情况下,不需要贴RFID标签,在只安装读写器的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得到多少好处。”有物流企业表示,RFID可以成功实施,对整个供应链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最大的获益者,中间环节并没有得到利益,反而投入了读写器的成本,成了为上下游企业做嫁衣裳。“如果我们的投入成本无法在整个物流链上做合理分摊的话,企业应用RFID可能性不大。”
调查显示,进入2009年以来,用户在RFID上的投资已日趋理性,很少会听厂商的忽悠,有近40%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企业用于RFID的投入在1年~2年内见不到效益,那就免谈。
应用脱节 宁可不用
“用户的茫然还只是标准与成本这对老生常谈问题带来的衍生问题,比这更要命的是,由于项目经验少,目前在中国很多搞RFID的企业都缺乏对用户业务的深刻认知。”中国物流技术协会副会长王继祥指出,目前在RFID企业和用户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而这种脱节导致了用户对RFID企业的不信任。
事实上,国内只有少数RFID从业者在芯片设计上有所耕耘,绝大多数都是系统集成商。集成商即使规模再大,也不专精于RFID应用与解决方案。不少集成商由于另有核心业务,RFID的团队仅寥寥几人,对市场和用户业务都不够了解。而RFID项目又并非单一厂商就能完成,需要包括芯片、系统、软件及服务端多家企业的配合,才可能打造真正适合用户的RFID系统环境。
“RFID的真正涵义仍应与商业流程和应用程式直接连结,才能带来实际成效。”某制造行业企业负责人举例说,在制造业中,业主导入RFID的真正原因,并不仅限于确认物料生产进度而已,而更在乎物料进度与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源规划(ERP)或是客户关系管理(CRM)之间的连结。 在此前提之下,RFID供应商若仅汲汲于硬件环境的打造,却忽略了其他环节,就不一定能真正协助客户,进而带来附加价值。
而某医院信息管理部主任也表示,国内一直将医疗产业视为RFID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然而RFID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医疗单位,在不同环境下有不同需求,这些都是供应商需要正视的问题。“系统设计,必须要配合施行单位,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对此有专家认为,由于RFID应用发散,而厂商大都在各垂直产业上浅尝辄止,并未针对特定领域进行深耕;再加上由集成商为主导的业务发展,多以案例性质为推广方向,而非从产品或解决方案进行研发,因此资源与经验不易累积,在RFID领域的专业知识进展有限。专家建议,RFID企业需要专注于特定领域,深入了解企业导入RFID的原因与目标,而不要只是认为建立了几个RFID系统就算大功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