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群英
王先生,65岁,一年半前被查出患晚期肺癌,先后进行过4次化疗。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化疗时恶心、呕吐等反应很大,但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肺部肿块仍在不断增大,后经医生推荐采用靶向治疗。没想到一个月后复查CT,肺部肿块缩小了大半……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120万新增病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由于近7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或放射治疗机会,惟有选择化疗或中医药治疗。而化疗一旦失败,患者往往选择放弃治疗。
与其他治疗肺癌的方法相比,靶向药物治疗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准确打击癌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它就像高精准的导弹一样,会瞄准靶点(肿瘤细胞特有的信号传导通路或新生血管等),直接消灭癌细胞,一般不会误伤机体正常的细胞。相比传统放化疗常见的药物毒副作用,靶向治疗可延缓咳嗽、呼吸困难、疼痛等肺癌相关症状的恶化,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等强烈的副作用。每天口服1次,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临床主要与化疗联合使用;另一类是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临床主要用于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最新数据显示,亚洲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一年生存率高达60%。现已有多项临床试验证明,靶向治疗能够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命,特别是亚洲患者,更能从这样的药物治疗中获益。
作为一类新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治疗的独特疗效和安全性好的优势,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当然,靶向治疗虽有独特的优势,但并未完全取代传统化疗,而靶向治疗也有其特定的适应人群,主要是用于一线治疗失败者的二、三线治疗。此外,高龄以及一些体质比较差、不适合化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的人,也可施行靶向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每周四下午有肺癌靶向治疗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