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烹饪原理 创设共享课堂

2009-07-16 09:33刘以果
地理教育 2009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课堂教学课堂

刘以果

中国的烹饪作为一种艺术,鲁、川、粤、淮扬等菜名扬世界,其独到之处,是菜肴的色香味形俱佳。

大千世界,凡和谐之物、优秀之作,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能称之为佳肴美食的必是色香形(形式)和味(内容)的完美统一。

教师好比厨师,一堂课就是一顿饭,必须精心烹调、巧妙搭配,端出一道道美味。如何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美妙气氛,从课堂吸收充分的人生营养?如何使课堂教学做到“色香味形”俱佳?以笔者之见,借用烹饪原理,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曰“色”。制作佳肴,要利用食物天然的不同颜色,如将大柿子椒的红、青菜的绿、豆腐的白,巧妙地融进菜肴中。地理课堂教学需要“色艳”,即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道菜要吸引食客,让人看见就想吃,“色”是第一位,让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调起他们的胃口。例如,讲“海水运动”这一节时,可以这样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海军为了防止德国军舰进入地中海,在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布下了水雷阵,同时派出强大的舰队,日夜巡逻防守,可谓固若金汤!哪知道德军潜水艇经常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地中海,给英军以突然袭击。原来,德军早已掌握了该地区一重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而这一点恰好被英军将领忽略了。你认为德军是如何抵达地中海的?利用史事,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问题饶有兴趣地进入“海水运动”知识的学习中,效果不言而喻。

二曰“香”。东坡肘子的肉香、松仁玉米的谷香,使人闻着香、看着香、吃在嘴里更香。地理课堂教学需要“香郁”,即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精彩性。通过新的背景知识设计问题,既巩固了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到有趣,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因此,要让课堂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可引导学生探索地理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如在“城市化”复习课中设置这样的问题: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让学生讨论,最后得到两种观点。

答案一: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二: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机械地将教材中的概念“搬”上课堂,学生一定感到很单调,这就需要“厨师”费些心思。教师要充实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等,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如讲述“城市化特点”概念时,可以引入这样一段材料: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着力破除城乡二元化结构,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然后给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并让学生阅读材料,读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三曰“味”。美味佳肴的中心还是一个味字,有名的“臭豆腐”、“臭桂鱼”尽管闻着臭得要命,但可口的味道,几乎让尝它的人把臭也当作香了,美食者,百味调和,不可胜极。

地理课需要“味佳”,就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

如在“城市化”复习课中设置这样的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有何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吗?为什么发达国家会产生逆城市化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吗?笔者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再引申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哪些主要特点?这堂课学生反映收获不小,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四曰“形”。“形”占了美食重要的一席之地,精美的形状会让人胃口大开、增加食欲。中华美食实在丰富,同样的内容,厨师给予不同的形状,感觉也不同。如梅干菜扣肉,油亮的块肉整齐有序围了一圈,让人倍增情趣、乐趣、兴趣,触景生情、兴趣盎然。

地理课堂教学需要“形美”,就是课堂教学的模式选择要适当。

笔者最近听了高三几节复习课,感触颇多,有的教师把高三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的浓缩”;也有许多教师在复习课中采用了“游动式”,从教室的前面游动到后面;还有许多教师在复习课中采用了浅薄的“点拨式”,在课堂上一问一答。复习课怎样才能“形美”呢?笔者认为应采用如下模式。确认教学目标: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多让学生领悟目标,教师给出必要的解读,并对目标进行必要的细化,引导学生关注目标中的能力部分;回顾考题:题目一定要有代表性、层次性。教师要讲清此部分内容在考题中,考什么、考多少、怎么考;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对本节课的突出问题、重点知识进行归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对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疑点进行重点讲解,对相应理论和规律进行归纳,拓展;典型例题评析:结合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为学生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探究性问题;课堂达标训练: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选择适量的变式练习进行课堂训练,达到熟练、巩固和提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城市化课堂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