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平
摘 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的教法;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等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适应当今教育教学新课改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创新师生关系质疑教学媒体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中,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是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又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政治课改要求呢?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师道尊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源泉的开掘者。思是学之源,教师要以饱满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独立思考。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在各种场合下,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发现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想、新结论。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教师要予以保护和启发,引起学生的兴趣。其一:鼓励求异。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即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鼓励求异,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我在讲到“依法治国”时,问:胡长清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的同学说,胡长清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胡长清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其二:鼓励质疑。例如,我在讲到“社会主义本质”时,有同学问:“现在我国免除九年制教育的学费,农村免除农业税等,这能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对于这些质疑,教师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并联系课本知识和当前形势给予一分为二的答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正是在这质疑、释疑中得到了培养、提高,政治课教学也就收到了明显的实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脑、投影、电视、网络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相关法律常识时, 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让学生拿到课堂上一起分析、探讨。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改革中,如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使思想政治课对学生既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政治新课改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新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冯根水.《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瑛.《教育心理学》(修订本).警官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贵州遵义县马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