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君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历史教学担负着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应是贯穿历史课教学的一条主线。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既是从学科特点出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
要加强对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以历史名人为典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方志敏在狱中怀着满腔热血写下的《可爱的中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种不畏强权、不甘屈服、百折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才没有在历次面临的严重危机中亡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的今天;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感,成为我们今天实现腾飞,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的精神支柱。
在进行这些人物的教育时,尽量地将他们的英雄事迹和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去逐步地体会到一种悲壮、崇高的美感,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升华,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二、以史为鉴,树立开放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精神
1.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改革发展的思想意识
爱国主义不是闭关自守,封闭只能导致落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政策,国家才会迅速发展。历史上通过改革而带来了社会大治的史实举不胜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以及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为加强自己的统治,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等。这些改革,无一不表现出改革者所具有的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而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政治的清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大治局面的出现,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结果。在学习这一历史知识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其经济、文化发展的突出成就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在历史学习中培养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和发明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连绵不断,正是因为他以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为依托,有深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历史上,每个时期的文化既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最好教材,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养成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料。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作者单位:香河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