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色”看词汇的文化涵义

2009-07-15 04:42赵丽萍孔凡菊
现代语文 2009年5期
关键词:黄色词汇

赵丽萍 孔凡菊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黄色”一词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涵义。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象征着神圣、高贵、皇权,庄严等。传统宗教也非常推崇黄色,黄色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随着中西文化的碰撞,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黄色”一词具有了贬义色彩,有了色情、低级下流的意思。从黄色的文化涵义的变迁可以看出,词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词义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民族观念的变迁。

关键词:“黄色” 词汇 文化涵义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把语言学分成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对内部语言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语言的内部要素、结构,而对外部语言学很少论及,没有把语言和社会文化联系起来。但语言是存在于社会之中,服务于社会,并反映文化的,因此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词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1]它必须也必然反映人们的社会活动、思想方法、心理过程和价值观念等。词汇作为人与人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被赋予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汉语有许多语言现象和词语的语义内涵,往往都直接或间接地和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透过汉语的词汇层,可以窥见汉民族文化的状况和词汇的文化渊源。“黄色”一词就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透过它,可以看出我们汉民族的文化状况和文化心理。

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汉语中的黄颜色分很多种,如:金黄、蛋黄、土黄、橘黄、米黄、淡黄、蜡黄、韭黄等等。以“黄”作为构词材料的汉语词汇有很多,如“黄连”是指一种根连种而色黄的多年生植物;“黄雀”是上体略带黄色的一种鸟。“黄色”除了表示黄颜色观念外,在古代还具有高贵、庄严、神圣、崇高等文化涵义。“黄色”是中华民族古代传统文化中推崇的颜色。古代把色彩分成两种,即正色和间色。青、赤、黄、白、黑是正色;绿、红、碧、紫、骝黄(流黄)五色是间色。正色五种颜色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同时五色也代表“五方”,即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其中“五行”的“土”和“五方”中的“中央”都用黄色代表。“阴阳五行”说的正色和间色的观念,使代表正色和间色的色彩词还产生了贵与贱,尊与卑,正统与非正统的象征意义。例如《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为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为其亡。”诗中用正色“黄”和间色“绿”作比,“绿衣黄里”“ 绿衣黄裳”好像颠倒了夫人庄姜和妾尊卑地位。

后来“黄色”的尊贵意义进一步加强,成为中央皇权和社稷的象征。宋代思想家朱熹说:“黄,中央之正色。”中国古代帝王多穿“黄袍”,禁止庶民百姓穿黄色的衣服。这种制度,大概是从隋唐开始的。宋代王懋《野客丛书》“禁用黄”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服黄袍,遂禁庶民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唐、五代及宋代都禁止百姓用黄色布料做衣服。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而称帝的。从此,黄色在人们的心中就有了“崇高、尊贵”的附加意义,皇帝的一切也渐渐地被赋予了黄色这一色彩。语言中的“黄”也上升到尊贵的地位,成为皇帝的代名词。瑞士画家约翰内斯·伊顿(1888-1967)说过:“在中国,最明亮的色彩是保留给皇帝,即‘天子专用的,任何人都不得穿黄衣服,黄色就成了最高智慧和文明的一种象征。”皇帝穿黄龙袍,居住的宫殿用的是黄色琉璃瓦,宫内的宝座及一切装饰均用黄色,所乘的车辇也是黄色的。在古汉语中,皇帝穿的衣服叫“黄袍”;帝王所乘的车叫“黄尾”;“黄门”是汉时为天子供职的“官署”;皇帝的文告叫“黄榜”;“黄历”则是指用黄纸刊印准御的历书;“黄马褂”是清代的一种官服,巡行扈从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长,皆准穿黄马褂,有功之臣也特赐穿着。可见,它是清代皇帝的一种特别的恩赐或是最高奖赏。“黄龙”“黄初”是皇帝曾用过的年号,“黄道”是太阳绕地球的轨道,后来借指天子经行的道路。

黄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古人认为黄色代表永不变易的自然之色。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华夏子孙自古在黄河流域生活繁衍,那里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在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他们的生命与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休戚相关,黄河水、黄土地养育出了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始祖也被称为“黄帝”。黄颜色是生命的本色,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

黄颜色也是传统宗教所推崇的色彩。在原始宗教中,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是龙,龙身上集中体现了多种动物的特征,并且会腾云驾雾兴云降雨,是一种吉祥的动物,能给人们带来好运气。舞龙灯和赛龙舟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汉民族习惯于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子龙孙引以为豪,把龙看作是祖先的象征。传说这一神灵之物,遍身鳞甲,是金黄色的,因此,黄色有了神圣与祥和的象征意义。进入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传说把黄帝与老子同尊为创始人,推崇黄(帝)老(子)之术,道教的道士所穿的道袍和所戴的道冠都是黄色的。汉末的太平道(黄老道)首领张角组织的起义军便是头裹黄巾,被称为“黄巾军”。最早传入中国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以黄衣袍、黄僧帽为标志。佛教的法师所披的袈裟多是黄色的。道教还用黄纸画驱鬼辟邪的符咒,用黄纸祭祀神灵。这些都使黄色具有了浓厚的宗教气息。

此外,黄色是黄金的颜色,由于黄金比较贵重,所以黄色又象征辉煌、富贵等含义。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佩带各种金首饰,使用金器皿,以显示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富贵之气。人们也常把最宝贵的时间称为黄金时间、黄金周、黄金时代等等。

随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皇帝盲从心理的消失,黄颜色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由浓变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交流中,汉语吸收了许多国外的认知成果,其中就包括借用外语词的词义来丰富自己原有词的义项。于是,在现代汉语中,“黄色”具有了贬义色彩。黄色引申“色情、低级下流”来源于西方文化。一说是19世纪美国某家报纸为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曾连载过一种下流的连环画叫《黄色的孩童》,从此黄色便与色情下流联系起来。还有一说是19世纪西方流行一种用黄纸作封面的低级色情小说,所以黄色与色情联系起来了。再有一说是19世纪一位西方小说家发现秋风中的黄叶具有衰老、没落的特征,便在他的小说中把低级下流、无益于人生的东西叫黄色的东西。中国接受了西方关于黄色的文化义,产生了许多与黄色相关的贬义词,如“黄色小说”“黄色电影”,指有关色情的小说、电影,还有“黄色网站”“黄色歌曲”“黄色舞厅”“黄色录像带”等,而媒体上常说的“扫黄”,指的就是取缔这种色情文化,以及一些与色情有关的非法活动。“黄色娘子军”这一戏谑语,是酒吧卖淫女的别称,相对于“红色娘子军”。由此意义组成的一系列词语还有“黄货、黄源、黄潮、贩黄、倒黄”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动态的,词汇的文化涵义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冯特说过:“一个民族的词汇和文化本身就能指示这个民族的心理素质。”[2]“黄色”一词的文化涵义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民族观念的变迁。

词汇本身就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涵义,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正如吕叔湘先生《语言和语言研究》一文中所说:“研究一个民族的语言还常常涉及这个民族的文化。”可以说,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实际上是在学习一种民族的文化。

注 释:

[1]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1980,第81页.

[2]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270页.

参考文献:

[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0.

[3]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安俊丽.黄色彩对汉语词汇的文化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5).

[5]杨平.词汇的社会文化特征[J].外语教学,1994,(4).

[6]刘新兰.颜色词文化象征意义探源[J].理论界,2004,(2).

(赵丽萍 孔凡菊 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272037)

猜你喜欢
黄色词汇
读后续写词汇锦囊之“行”
黄色四翅小粉蝶
黄色的冲锋板
黄色四翅小粉蝶
黄色的小蝎子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词汇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