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想象力,慎用现代信息技术

2009-07-15 04:42江海瑶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想象力多媒体教学师生

江海瑶 何 英

“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这样说,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想象开始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发明。而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富有文化底蕴,洋溢着时代气息的精美华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把电、光 、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媒体运用不当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首先,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特别强调情感活动,语文教育要努力形成教学风格。你只有渊博的知识,还当不好语文教师。你必须会传达,能绘声绘色,以独特的魅力来感染学生,来产生情感的共鸣……”语文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更是情感活动。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文章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叙事记人,都记录着作者的情感,浓缩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要将备课时体验到的情感融入教学之中,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使他们置身于文本所表达的情境中。对学生来说,语文教师的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以及精彩别致的板书设计、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感悟的快感,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是一种人文的熏陶。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被人物精神所感动,被优美景色所陶醉时,教师还应把握好学生表情达意的良好契机,让学生“披文入情”,将文章之情和自身之情结合起来,“一吐为快”。而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会淡化语文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课堂上,只要一点鼠标就什么都有了。教师注意的是监视屏幕上的图像,学生注意的也只是接收器上的图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少得可怜,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大打折扣,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我们知道,情感是想象力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课堂上适度用多媒体来提高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用多媒体来代替师生的情感互动。

其次,多媒体教学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学生学会了某一点知识,而应调动一切手段,以课堂为载体,让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思维品质便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抽象思维将已有知识信息进行改造重组并做恰当的推测估计,有利于丰富想象力。因此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课堂设计要留有一定的余地,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巴尔扎克曾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叶圣陶先生说得最完整、深入,他指出:“读书还不能拘泥于文字,而应当驱遣着想象来看,看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才能够领会它。”然而,许多多媒体教学都热衷于如何把教学内容表现得更直观,更简捷,更容易让学生一看就懂,没有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不能促使其运用已有的概念知识通过判断、推理,得到正确的方法或结果。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位教师把景泰蓝制作的整个工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得细微入致,斑斓的画面,逼真的图像,清晰的制作过程,精细的制作方法,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最后让学生依次说出六道工序,教师依次“点击”着各个工序名称,画面也随之变化。一个学生在“烧蓝”之后就说了“镀金”,于是“砰”的一声,景泰蓝花瓶破了。课堂一片哗然,学生明白:他弄错了工序。从对景泰蓝制作的认识与了解而言,课件效果无疑比文字效果形象,但是教学这篇课文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学会用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述事理。从这个角度说,学生弄错了先“打磨”还是先“镀金”又有多大关系呢?再说,这样也忽视了学生积极思考习惯的养成以及抽象思维品质的培养。长此以往,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懒得去思考。因为懒得动脑筋,思维品质就越差,就越想不出;越想不出,就越懒得想,如此这般,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不少教师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中描绘的内容制作成图片让学生欣赏,美其名曰“形象地理解”。实际上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读者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变成简单的图画、照片,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多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犹如一杯白开水。文学欣赏又具有其差异性,一切文学作品,特别是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教师把图片上的形象强加于人,形成一种霸权形象。“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反而会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限制,更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 况且有些作品还难以用画面来展示。如月色下荷塘的朦胧美是任何画面都无法表现的,是一种淡淡的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文眼也只有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才有“思乡说”“生活受挫说”“时代背景说”“放假无聊说”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从课外加上自己个人的理解、想象得出的结论,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语文教学才具有创造性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学生才能在这种碰撞和交流中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作者,超越自我,才能充分发展个性和才能。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定要慎用现代信息技术。

(江海瑶,何英 江西师范大学鹰潭学院科研处335000)

猜你喜欢
想象力多媒体教学师生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麻辣师生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