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既是教学的任务又是教学的工具。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对我们每位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良好的教学语言是引起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素养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大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写到:“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虽然二十多年了,我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由此可见,语文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使学生酷爱语文,热爱文学,使他们养成终生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一刚开学,一般都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课余时,老师辅导部分参赛的同学。老师的朗读示范,会感染带动这部分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这部分同学的比赛表演又会带动更多的学生,从而形成以老师为圆心,不断向外辐射的圆,调动了更多同学对语文的兴趣。
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徐志摩《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食指《相信未来》:“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在这些美丽的诗句、美丽的语言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与日俱增。具备了良好的教学语言,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教学富有成效的老师,没有不得益于巧妙运用语言的。
二、良好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对学生传授知识
教师以艺术的语言,再现作品中语言的艺术,就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使它活跃起来,从而使学生具体形象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加强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文学,至少没有好的文学。”
语文学习要求学生阅读大量文学作品,而对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文本的解读感悟,是需要依赖于阅读者原有的知识积累的。这种积累不仅是语言知识,更是阅读者已有的生活和文化积累以及信息加工整合的能力。而教师作为“熟练的阅读者”,这方面的积累显然优于学生。他们接收过专业训练,拥有相对高质量的信息储备及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且借助各种资料对要解读的文本进行过认真准备,所以能使传输信息达到高效化。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短浅,基础知识薄弱和文学底蕴匮乏,其解读作品存在着障碍,这就需要教师能动地参与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的语言美,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染,教师的激情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那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文笔、丰富的情感,正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析让学生受到感染,获得感悟的。再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如果教师通过感人的语言把自己对亲情的真切感受和对世事的复杂体验,融入课文的讲析之中,学生就更能体会到作者多次写到的眼泪所包含的复杂意义以及作品的丰富意蕴。试想,一位语文教师运用感人的语言,十分投入地讲解一篇感人的作品,使安静听课的学生被深深触动,甚至感动流泪,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吗?
三、良好的教学语言有利于美育教育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充溢着诸多美的情感,有对人生美的敬仰,有对祖国的热爱,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艺术美的瞩目,这种种美好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美好崇高的境界。当然,感情不可能靠枯燥讲解传递,但它可在感觉中,在认识想象过程中产生,因此,语文教师应设法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描写的美好的情感世界中和具体的美好环境中,让他们在其中认识美,想象美,鉴赏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感染。
美好事物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以美示真,以美启善。
那“怒发冲冠凭栏处”的岳飞,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无不让学生在敬仰的情感中滋生出对英雄、对祖国的热爱,那“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让学生从悲剧美中由同情、关注而唤起善良之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那“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又从另一角度向学生展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那“黑布大马褂”的“背影”,那“我的眼泪又流下来了”的 “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又让学生体会到了至真亲情美。
教师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领悟到人生美,逐渐加深对世间真情的体验。
四、良好的教学语言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写作语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语言又是作文的第一要素,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众所周知,语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积累,那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语文课堂语言对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意义。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规范、准确、合乎语法、句法,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学生身处这样的课堂,久而久之对语言运用会有很强的敏锐力。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老师如果教学语言错误百出,错用字词、成语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合语法要求的句子“出口成章”,我们的学生被“耳濡目染”,他们的作文会不会极有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常见的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呢?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优美,一方面就会成为同学们积累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学生锤炼自己语言的兴趣。教师语言是否丰富、多彩影响学生对语言的追求。
教学完《祝福》以后,笔者要求学生用一段优美的语言来概括一下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有同学这样写道:“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立春之日,丈夫死去;孟春之日,被迫改嫁;暮春之时,痛失爱子;迎春之日,一命归天。”她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与春天的联系是多么准确、多么深刻,同时又多么富有诗意。笔者猛然想起前几天,自己在课堂上曾经这样说过:“你们现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正是你们人生的春天。”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影响呢?留心观察,这样的事例也是举不胜举。
讲完《琵琶行》,学生在日记上这样写道:“班主任让我上办公室,我不知道什么事,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去了办公室,也变成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讲到《项脊轩》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同学们也会在日记上发出“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的感慨。
教师的课堂语言可以给学生的语言注入一潭活水,丰富学生的语言宝库,可以让他们自觉地去追求优美的语言,促进我们的写作教学,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良好的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特殊工具,它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之一。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要高度重视提高我们的教学语言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高美菊 兖州实验高中 2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