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气”——语文教学与主体精神

2009-07-15 04:42董亿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外公主体人生

语文教学主体精神的培养,马克思认为:“不是每个人都是现实性的主体;只有当人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并现实于作用于客体的时候,他才可能成为活动的主体,具有主体性。换言之,人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是需要培养发展的。”围绕主体的“才性、气质、个性、禀性、气力、声调、气度、风格、感情、才能”,古人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语言主体说。文气说与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形成和语言禀赋的建构具有直接的作用。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钟凡、朱东润两位学者对此深刻颂扬了中国文人的精神特质;以郭绍虞、罗根泽先生为代表[1],在文章的语气或语势上进行文本内涵的讨论,其实就是民间文化和矫健清新的大众风格。建国后,语文界基本坚持语言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的创作才华内外相符的统一说[2];是将作家的气质、禀性,视为文的风格面貌的决定性因素[3];它就是中国古代美学常说的“气势”[4];是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5]。王国维说:“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之有也。”[6]《孟子·公孙丑上》:“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7]

“气”这种内涵的主体精神,也是语文智慧的闪现:

1.从客观描叙向人的生活深处开拓

过去的语文教学,总是在“客观景物”“事物特征”等外在性上进行观察、描叙,语文成为一种描述的工具。现在,要求语文教人,教会人采取自己的视角,把人摆放在事物的矛盾中,才会彰显主体的精神,才会产生语言的机制。比如:《茶与人生》这篇学生作文主体建构和主题表述就是简单的、直接的、命题式的。

情景的单向度——小时侯,外公住在我家。外公很喜欢喝茶,于是我在外公喝茶时,总是趁外公不注意偷偷地喝上几口,然后就说:“外公,这么苦的茶您为什么每天都喝呀?”

“哈哈……”外公每次听到时总是开怀大笑,“这茶就如人啊,苦一时,不会苦一辈子啊!这就是我喝茶的理由,开始越苦到后面就越甜啊!”

主题的单向度——外公搬走了,临走前的晚上他给我留下他经常喝的苦茶,并对我说:“记得我跟你说过,人就像茶,苦一时,不会苦一辈子吗?我要你记住这句话,或许将来对你有用。”

以上单向度的语言,这就导致了:

人生主题的失落——我坐在阳台上喝着那苦苦的茶望着远方,思绪万千,茶第一次泡时,浓又苦;第二次泡时,茶味淡了。渐渐的,浓味消失了,苦味也没了踪影……在人生这段时间里,是漫长而又是短暂的,就像茶,慢慢也就走到了生命的悬崖……

精神主题的失落——在我成长的路上这么多日子,我渐渐明白了,喝茶就像是在品味人生,由浓变淡,由苦到甜,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去体会……人亦茶,茶亦人。人生就像那茶,在苦的时候是一个开始,慢慢的变淡,变甜……或许就是人生的尽头了吧,也或许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要看你怎么去品味茶,把握人生了。

2.由简单的理解向主体世界的拓展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语文学习和语文能力发展的主体,学习是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主体的存在方式”。在学习和学生的关系上,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语文能力的发展也就无从可言;而“离开了学习这个具体的感性的活动”,学生也就“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主体作用也无法发挥”。因此,“离开了活动的人,只能是潜在的主体、可能的主体,只有承担和发挥了活动的人,才具有主体的规定性。”(和学新《主体的生成机制与教学设计》)

同样写喝茶,下面中学生的写法就突出了主体“我”与“外公喝茶的不同情境”之间的呼应。

物我两忘,只有主体——时光荏苒,岁月留痕! 面对着杯中热气腾腾的春茶,一种无形的东西突然在我的脑海中弥漫开来,目光开始迷离,抻出我心中隐藏的记忆。

外公与我的反差——外公喜欢茶,是很喜欢茶的那种人!无论是在夏天的榆树底,还是冬天的热炕头,外公总是放不下他手里那把小砂壶。茶壶内被茶锈熏得乌黑,外部却被外公粗糙的大手摩挲得光亮,闪烁着光泽! 童年,我是在外公家度过的。上学后的暑假和寒假也要在外公家住个半月十天。小时候,在夏天,趁外公睡觉的时候我就偷拿着小茶壶在天井里玩“飞流直下三千尺”;冬天,我就替外公去掏野外“干净”的雪,放在陶罐子里让雪融化沉淀,然后外公会在某个晚上把雪水过滤后用陶罐子烧开,放几把茶叶,等着他的几个老伙计一起品尝。颇有点文人骚客“融雪煎香茗”和“夜扫寒英煮绿尘”的味道。

情境两隔,我心不变——日子过的飞快,我开始上大学了,与外公见面的机会很少,偶尔回家也是呆不了多久。与外公见面,祖孙俩常常是一边下棋一边喝茶,往往我冥思苦想后走棋却不见外公动静,抬头看却是外公慈祥打量着我的双眼。

主题拓展,日日如新——每每新茶下来,我会到墓地给外公敬上一杯精心泡制的香茗。不知道外公,你在天国还好吗?

参考文献:

[1]吴云.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袁济喜.六朝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4]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2卷(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王国维.文学小言[A].王国维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7]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董亿斌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中学 315000)

猜你喜欢
外公主体人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我的外公
外公是个象棋迷
人生中的某一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