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稳生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和将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信息技术与各门课程的整合,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的现状、实施新课标、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下面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够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
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太重,传统的教学只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使学生觉得学数学单调乏味。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充分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例如,《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功能强大,使用它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到乐意学数学,使学生获得对于这些现象的体验并对知识进行建构。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蜻蜓,这只蜻蜓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通过蜻蜓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很多轴对称的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形象化的进行教学,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他们会始终兴趣十足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让学生使用计算机,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领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教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教师只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了计算机处理,使课堂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学生个体有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效果。学生有很大自由度,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或知识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练习内容。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可以任意选择学习方式及各种学习工具,最大程度地实现主动学习、个性学习,这更好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信息技术丰富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例如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色彩斑斓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实践证明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开拓视野,激活思维,增强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当然,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