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已逐步走入了课堂,并得到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运用。课堂教学也有先前的“单向的多媒体演播式教学”向“交互性强的网络化教学”发展。随着网络的大众化、普及化,课堂教学也由“多媒体教学”正趋向“网络教学”。网络,更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为作文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面向新世纪人才需要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如何借助网络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是学生试着用学会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小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语言对生活素材的再现,而素材选取的内容应有两部分组成:表象和概念。为了能获得大量形象、生动和具体的写作素材,关键是要有丰富的表象,这就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有许多学生在谈及作文的难处时,都认为作文最大困难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现实生活观察不够,观察不细,分不清主次,往往注意了各种无意义的表征而忽略了有意义的特征,导致生活积累贫乏,在其记忆储备中找不到相应的事物表象。网络技术可使作文教学环境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做到情景交融。网络技术能很好地支持音频、视频和图像等媒体信息,将文字、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集成,以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的完整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观察的重点处还能将有关的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推进、放大、再现,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例如在指导四年级习作《大自然的启示》时,我先充分利用网络里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声音、录像等,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兴趣,让外部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随后,让学生们说说科学家从这些动植物身上受到哪些启示,再重现科学家由仿生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主要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从科学工作者发明中体会到什么。网络技术的运用,渲染了的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们的写作欲望,因而大家写起来都感到得心应手了。
丰富生活积累,引导自主习作
学会积累、选取写作素材是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丰富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小学生的生活可以分为直接的生活经历与间接的生活经验两个方面。学会以直接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从何而来?以往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课外看书报的途径来获得。现在,网络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是现代社会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作文题目要求,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作文的题材或要求搜集与之有关的网上信息,建立专题教学信息网(网页),供学生作文时使用。在学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四单元,我感到学生们对“战争与和平”的主题了解得还很不够,他们并不满足于教材上的内容,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就设计了一次以“远离战争”或“和平生活多美好”为题材的网上作文训练。课前教师通过网络下载了大量“一战”、“二战”,特别是我国的八年抗战的历史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经过整理筛选,制作成了一个“战争——人类的灾难”的专题学习阅读网页。在作文课上,学生首先打开了这个专题网页,从网上获得了大量有关战争的残酷、悲惨的材料。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我要求他们围绕“战争与和平”的话题说说自己想说的话,进行网上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开展网上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充分讨论、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性写作活动。这样,学生做起作文来就很容易了。
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合作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十分重视变革传统写作教学“学生写、教师改”的评改方式,提倡学生间的交流与评改,提出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具体要求。传统的批改和评讲方式指向性非常明确,教师费时费力,占据大部分教学时间而效果不佳。而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扩展了学生习作交流的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学生的习作完成后都可以在校园网内本班网业上发表。这样就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所以网络作文也不能忽视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在传统的作文“评议批改”环节中,通常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评议和修改。而在网络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修改;接着可以用文字修改工具辅助修改语句和错别字;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发送,让教师或同学帮助修改。这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在一种民主、开放的环境中使学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这种新颖的课堂作文形式和快速广泛的网上交流,学生感到特别的新鲜。他们不仅写出了生动感人的习作,而且交流了情感,写下了许多简短精彩的评语。
开辟展示空间,体验写作快乐
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表现的内在生命力,希望自己的成绩、才干展示于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享受精神的满足,这是人类事业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内在生命力的成长,并为这些内在生命力构建最符合其发展的土壤。而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交互性。在网络作文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成为正规发表的作品,然后通过校园网或班级网页甚至Internet上传。把自己的成果呈现在网络上,让大家共赏。用成果展示的形式作为整个信息加工流程的终结。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其发展性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如在学生作文留言板上写几句真挚的评语,则对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
总之,网络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优化了课堂环境,也改变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写作能力。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既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又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发展的需要,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