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

2009-07-14 09:54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游戏信息技术生活

丁 红

当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授具体的枯燥的操作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需要,以致学生学得很乏味。我以为:信息技术本来就不是单纯的计算机课,不应该只是机械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过程的学习,更多的应该包含人的生活需求中许多有“血”、有“肉”的东西。于是,我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寻求各种创新和突破,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于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点点滴滴,试图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两者相互交融,使得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提供生活材料,创建生机盎然的课堂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往往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太注意教师的操作演示及讲授,而自顾埋头忙活自己的事,甚至上网聊天。信息技术课本来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课,为什么得到的是这样一种尴尬的结果?我觉得,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教师讲得味同嚼蜡,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更主要的还与课堂教学内容乏味,不贴近学生实际等因素有关。试想,如果能给学生提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喜好的教学资源,那么课堂上的情形将会大不一样。事实上,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随处可见。

1.引入地方特色资源

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生活中所熟悉的人物、重要事件、建筑物、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资源。

例如,学生在学习Word这个单元时,我就充分引入温岭风景名胜等地方特色资源,一篇篇介绍石夫人传说的文章,一张张长屿硐天景区的的照片,都是我上课经常用到的素材;在学习PowerPoint的综合应用时,我布置了以地方特色资源为内容,设计家乡宣传广告的学习任务,学生们有了大量素材为基础,制作的电子作品《可爱的家乡——温岭》就显得异常精美。此外,对于高年级同学而言,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学校附近的交通堵塞、小区附近的垃圾处理等问题,都可以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寻找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成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制作电脑作品的资源。

有了这些熟悉的教学资源的介入,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积极性很高,兴趣盎然,不但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操作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借助电脑游戏资源

在生活中,游戏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玩、乐意玩的一项活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痴迷于电脑游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据观察和调查,一部分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很大原因也就是因为电脑游戏,每当看到学生在玩游戏时那种专注投入的神情、乐此不疲的毅力、极度忘我的境界,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何电脑游戏能够将学生紧紧吸引住。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直面游戏、研究游戏,能否在教育与游戏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把游戏的理念引进课堂,让学生真正喜欢信息技术课呢?为此,我找来了学生爱玩的几个游戏,比如:QQ堂,传奇,魔法小英雄等,自己也试着玩了起来,在这些游戏中,我逐渐认识到游戏中关卡难度的不断增加,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欲望,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这些思想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于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画图软件的过程中,我把以往用来掌握画图工具的多个任务用“游戏闯关”的方式提供给学生,随着学习难度和参与任务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持续高涨,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发和调动,改变了以往学生习惯于在等待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当然,游戏资源的利用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和开发。我的理想是,信息技术课堂也能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并将学生从单纯的“玩”中引导出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创设生活氛围,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

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生的电脑操作技能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组织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我想,这种氛围就是一种美、智、趣的情境,是使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其中,并且能兴致勃勃地学习。

1.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对情境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设计情境更应该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在学习《计算器的使用》这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简单使用方法后,我创设了学生春游的情境,布置了合理使用零花钱采购春游食品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下面的表格去挑选,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合理使用手里的钱,既吃得饱又吃得好,且不浪费。

评价指标是这样的:

一星级,我买的东西种类不多,但能吃饱。

二星级,我买的东西品种很多,我们能吃饱,而且又吃得很开心。

三星级,我买的东西不多不少,刚好吃完,没有浪费的现象,而且手里的钱还有剩余。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很乐意去操作,他们很自然地想到用计算器去统计金额,忙碌着、参与着,并且持之以恒地自愿学习着,将使用计算器的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

以往,我通常只让学生用计算器来做几道数学题,结果是学生索然无味。可见,当课堂上的载体发生变化的时候,学生对于学习的投入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让我不得不深信,信息技术课不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而是将学生真切地置于生活背景之中,引导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这样的课堂,才能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才是理想的课堂。

2.尊重学生生活需求

众所周知,无论学的是什么本领,当它与学生的兴趣产生关系时,是最能提高学习效率的。例如:那个在课堂上不能完成下载小软件任务的学生,却会熟练地下载“QQ堂”、“戏龙珠”等游戏;那个指法很乱,打简单的几个字母就忙得双手在键盘上乱窜的学生,他在上网聊天的时候,却能练到每分钟打二十几个字的速度……他们都在特定的生活需求下,用自己的方法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在教学设计时,尽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每一个知识点都体现了一定的生活需要,尽我所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使我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需求。例如,学生学习、掌握了上网浏览的方法后,我让学生去网上看看自己想去旅游之地的风土人情;在学习“艺术字”后,我让学生设计一张漂亮的贺年卡送给家长或老师等等。这样,学生根据需要查找、获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此时,学生仿佛不是在复习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不断地获得了生活的成就感。

另外,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中单一的知识内容,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将一些较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向学生作介绍,使学生及时接触最新的前沿信息,从而学以致用。

融合生活细节,呈现人文交融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学习技能与发展人文精神有机地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不可推卸地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合在教学中,努力呈现人文交融的课堂氛围。

1.养成良好操作习惯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从平时的生活细节做起的,同样,学生良好电脑操作习惯的养成,也与平时课堂上的一些细节密切相关。在课堂中,学生习惯于对教师的操作进行模仿,教师的有些操作看似无意,但是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教师在操作演示的时候,经常很随便地将文件存到桌面上或其它默认的地方,并且在起文件名的时候也非常随意,输入“aaa”或“111”作为文件名,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让学生觉得文件保存路径无所谓,取怎样的文件名都无关紧要。也许一次的无意不会对学生的操作习惯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当学生看到两次、三次这样的操作后,估计学生以后在保存文件的操作中,就会想保存到哪里就保存到哪里,想取啥名就取啥名。学生长期不注意诸如此类的操作细节,结果必然是资料乱七八糟,难以查找,文件系统一片混乱。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时时教育学生注意诸如文件的保存、电脑的关机等操作细节,把这些与学生的成长、生活联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电脑操作习惯,感受到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双重熏陶。

2.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在机房里,信息技术教师是没有必要像其他学科的教师那样严肃地“主宰”和“统治”课堂的,教师更适合做一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甚至作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朋友。教师要积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尽量做到不强硬打断学生的思维或操作;不使用监控软件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不责怪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投入而不由自主地走出自己的座位去看看别人的操作……同时,学生常常会随时招呼教师到自己的身边来,有时甚至拉着教师的衣角来告知电脑的各种故障,或是请教具体操作方法。这时,教师会成为机房里最忙碌的人,每节课要在几十个学生之间东奔西走,也正是在这“呼来唤去”之间,师生的交流便常常多了些别样的趣味,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越来越近。长此以往,信息技术课堂上就有了笑声、掌声,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总之,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努力创设生活情景,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我相信,信息技术课堂必将呈现出生机盎然、和谐向上、人文交融的美好景象。

猜你喜欢
游戏信息技术生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生活感悟
爆笑游戏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